《为了忘却的记念》——一《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特点
②写柔石因双眼失明的母亲的挽留,在故乡多住了几天而受到朋友的责备时,说道:“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这里的“眷眷”与“拳拳”,都有形容诚挚、依恋和关切的感情的意思,但又有一些差别:从母亲方面说,爱子心切,依依不舍,故用“眷眷”;从儿子方面说,关心失明的母亲,情思恳挚,故用“拳拳”。二者意义相近,但用法不同,分别从不同角度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这表明作者用词的准确。
③写初见冯铿的印象与想法时,说道:“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
这段话连用三个“疑心”,是同一词语的有意重复连用,目的是用先抑后扬的方法来突出要写的人物,用语极有分寸。前两个“疑心”,是用以削弱那印象的真实性,表示只是一种推测;后一个“疑心”,明显是用来推翻前两个“疑心”的,把印象不佳归结为自己的“迁怒”,太主观,最后说自己并不比“文学青年高明”。这样,就收到了名抑实扬的艺术效果。这样的遣词造句,可以说是极尽功力。
④柔石被捕后,袋中有合同牵连到鲁迅。对此,文章写道:“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
“明明白白”与“不明不白”的意思正相反,连用在上下句,起到鲜明的对比作用,目的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后者,以揭露反动统治的黑暗,也表达了鲁迅的愤慨。这种对比,有较强的讽刺力量。
⑤说到柔石的“案情重”时,文章写道:“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
这里的“明白”二字,含蓄地揭示出当局的卑劣诬陷。案情根本无法讲明白,也不准讲明白。
2、 含义深刻而丰富的短句
①“原来如此!……”当得知烈士们被害的消息时,文中只用了“原来如此!……”这个短短四个字的句子来表达愤怒到极点的感情: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柔石等革命者竟会遭到反动派如此的残酷的杀害!无比的震惊与愤怒,无比的痛悼与思念,一时无法表达,仅以四个字包涵之;那出离愤怒之情,尽在一个感叹号中;那千仇万恨,千思万绪,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个无声胜有声的删节号中。
②“现在我懂得了。”当五位青年作家被杀后,作者悲愤的心情一时难以表达时,他想起了向子期的《思旧赋》。当年读那篇赋,曾怪作者只有寥寥几笔,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现在有了向子期同样的经历后,才明白所以然的道理,说:“现在我懂得了。”这短短的一句话,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表达了无比沉痛和愤怒的心情。这种借用古人的事情来表明自己心情的写法,含蓄而有力,引人深思。
3 、感情深沉而浓烈的句段
①“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没有?”短短几句朴素的话,表达了鲁迅对狱中的柔石的深切的记挂、思念和真挚的关怀。
②“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同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了以上那些字。”这里用了排比句子和对照的写法,一层深一层地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的痛悼之情,也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了反动派实行白色恐怖的罪行。语调凝重,感情强烈而深沉,读来使人荡气回肠。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特点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闻一多名作欣赏》·谢罪以后
- ·徐志摩<爱眉小札>:爱的全体验
- ·快速筛选文章信息
- ·徐志摩名作欣赏《泰戈尔》
- ·读《伊索寓言》——启发学生认识生活真
-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参考
- ·试论《呐喊》、《彷徨》的艺术风格
- ·《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 ·由对《荷塘月色》的问题整合谈高中语文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初唐四杰研
- ·悼志摩(林徽因)|再别康桥|徐志摩
- ·《鸿门宴》通假字(全)
- ·《闻一多名作欣赏》·纳履歌
- ·神话诗人——海子
- ·论语做人格言
- ·情和理(庄子)
- ·侧看庄子:古老阅读的现代体验
-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答路透社记者问
- ·毛泽东诗词选
- ·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六
- ·毛泽东的诗|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感怀《大堰河——我的保姆》
- ·花未眠板书设计
- ·高一(上)语文期中试题
- ·里尔克传——第三章 萨洛美和俄国
- ·论语别裁
- ·微子篇第十八(论语)
- ·《我有一个梦想》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