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以意逆志证以事理
钱钟书先生的文章旁征博引,涉笔成趣,诙谐机智。《读伊索寓言》一文正表现了这种风格。
此文作者用传统“眉批”式的“不经意”的做法,或直言,或引申,或反对,文笔简练,意蕴深沉,饶有趣味,耐人咀嚼。教师教此文,自己先要深加品位,然后引导学生细读思考,参政事理,感受其中的意蕴妙处,而后愤悱启发,再把疑难不明之处予以引申点化,则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就会悟出文章妙处,获得读书乐趣。
就我浅见,有几点可以补充《读伊索寓言》一文。文中的“向文人装作英雄”云云,意在讽刺人的狡猾远胜于动物。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行为策略,偶一为之,既显机智而无伤大雅。鲁迅先生讲过一个故事:“记得先前见过一位留学生,听说是大有学问的。他对我们喜欢说洋话,使我不知所云,然而看见洋人却常说中国话。”(《鲁迅全集》)现今有用“头发蓬蓬作艺术家状”来调侃那些学习音乐美术而头发散乱衣着邋遢的青年学子,此话可印证文中“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一语。接下有“图钉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云云,亦诙谐解颐,然而“绝顶聪明”者读之或稍为不怿。钱氏殊非“齿豁头童”者,故有是语。
“驴子踢狼”的故事,作者评道:“他不知道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这话学生颇多疑惑。教参说:“有些屠夫狡猾,他们戴上了医生的面具,他们打着行医的幌子去杀人,以伪善的面目干坏事。”此解不按前文,不近常情,于义未安。忘了古书上说,世上有两种人不用刀杀人,一是教师,一是医生。我读到此处,惕然一惊。是啊,教师寡学乖理难免贻误后学,而庸医误人更是比比皆是。清人的《笑林广记》里有多则嘲讽医生杀人的笑话,录一则:
冥王遣鬼卒访阳间名医,命之曰:“门前无冤鬼者即是。”鬼卒领旨,来到阳间。每过医门,冤鬼毕集。最后至一家,见门首独鬼彷徨,曰:“此可以当名医矣。”问之,乃昨日新竖药牌者。揶揄医师,冷峻深刻。“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苏轼文集·墨宝堂记》2/358),古人早就注意到了。钱氏论巫有“庸医误事,不亚于巫,流俗乞灵鬼神,正复以医生每杀人如虎狼”(《钱钟书论学文选》2/364)云云,可与“医生也是屠夫”一语互相印证,皆是绍接旧说,别无寓意。
读书以意逆志,证以事理,不难得其仿佛,会心不远。若心存芥蒂,穿凿附会,难免格格不入,甚而去真愈远,误己误人。
(程建新)
读《伊索寓言》——以意逆志证以事理
- › 读《伊索寓言》——风华绝代钱钟书
- › 读《伊索寓言》——以意逆志证以事理
- › 读《伊索寓言》——“世界是寓言 我们就是寓意”
- › 读《伊索寓言》——读《伊索寓言》,得人生启迪
- › 读《伊索寓言》——《记钱钟书与<围城>》 作者:杨绛
- › 读《伊索寓言》——“管锥编”有三层意思
- › 读《伊索寓言》——不读《管锥编》,无以识钱锺书
- › 读《伊索寓言》——不仅寓“言”,更是寓“人”--读《伊索寓言》...
- › 读《伊索寓言》——上世纪文坛最高公案吴宓为什么要骂钱钟书?
- › 读《伊索寓言》——学者骂人尽谐谑——《读<伊索寓言>》主题...
- › 读《伊索寓言》——缘起
- › 读《伊索寓言》——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颅|钱钟书
- › 读《伊索寓言》——"围城"与"百合心"
- › 读《伊索寓言》——从钱钟书鲁迅往别处谈
- › 读《伊索寓言》——《围城》不是“学人小说”
- › 读《伊索寓言》——清华园中的钱钟书
tag: 伊索寓言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过秦论》学练导程
-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着妙棋,全盘
-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字频改,
-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叙得扼要,议
-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详细参考资料
-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学习方法 积
-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鲁迅
- ·读《伊索寓言》——风华绝代钱钟书
- ·读《伊索寓言》——以意逆志证以事理
- ·《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了忘却的记
- ·读《伊索寓言》——“世界是寓言 我们
- ·读《伊索寓言》——读《伊索寓言》,得
- ·读《伊索寓言》——《记钱钟书与<围
- ·读《伊索寓言》——“管锥编”有三层意
- ·读《伊索寓言》——不读《管锥编》,无
- ·读《伊索寓言》——不仅寓“言”,更是
- ·读《伊索寓言》——上世纪文坛最高公案
- ·读《伊索寓言》——学者骂人尽谐谑——
- ·《兰亭集序》学练导程
- ·一个拜金狂的灵魂——解读巴尔扎克的《
- ·《物种起源》导言及达尔文相关素材
- ·《物种起源》导言——《物种起源》导言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
- ·读《伊索寓言》——缘起
- ·《为了忘却的记念》——谈《为了忘却的
- ·读《伊索寓言》——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
- ·读《伊索寓言》——"围城"与
- ·读《伊索寓言》——从钱钟书鲁迅往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