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第一单元说明
四、探究人文精神
在当今课改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挖掘、探究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成为一个突出的话题,也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难题。总的说来,人文精神不是额外添加的,或是通过生硬地张贴标签命名的,而应视作语文课固有的要素和资源,以前不太重视这一教学目标,如今这一目标更加凸显了。如何在本单元探究人文精神,这里试作探讨。
1.接受美的熏陶,激发美的追求。
写景状物散文始终贯穿着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等,甚至可以说这些审美要素是作家审美心灵的外化。读者读它们应该接受这种美的熏陶。这种“接受”,借用前文所述,一是赏析美景,二是品评美情,三是品味美言,也就是说让学生看到一个美的文本,一种美的创造。如果能做到这一层,庶几把握了课文的美的要素。但还不够,还应该更进一步:把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内化为学生自己身上的东西,灵魂里的东西,逐渐养成对美的热爱、追求,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例如诵读《荷塘月色》,要能有前人说的“余香满口”的感觉,能在脑海中产生美的画面,掩卷沉思,仿佛心身处于一种美好的情境氛围当中。照此训练,年深日久,必然有助于养成美好的情怀,提高审美的能力。
2.感受文化韵味,提升文化品位。
增强语文课本的文化蕴含,奠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这是当前语文教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山水本身没有人文色彩,一旦纳入人类的视野,印上人类的足迹,被赋予人类情感的象征意义,也就有了人文色彩、文化色彩,这种人文色彩、文化色彩蕴含于文本中,开启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灵沟通。散文作品的人文底蕴、文化韵味有多深多浓厚,取决于作家的自身修养和作家的创作状态;作品中的人文底蕴文化韵味的丰富与贫瘠、深厚与浅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读者对人文精神摄取的深浅、多少。本单元中的课文大都可以挖掘到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故都的秋》,作者对秋的感觉不是仅停留在眼耳鼻舌身的直观感受上,而是迁移到古今中外的广阔领域,沟通与文化人、与全人类的共同经验和感受,写出了一个饱读中国传统诗书的人士对秋的感觉;《瓦尔登湖》同样是以一个文化人、文明人的身份,表达对瓦尔登湖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就告诉我们,读到的不只是一个美的文本,还是一个充满文化意蕴的文本。
3.体会崇高情感,净化灵魂世界。
山水可以美化情感、净化心灵,模山范水的散文可以起到类似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散文作品对读者的心灵的感染力更强于自然山水。如专家所说:“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所以读《荷塘月色》,应能读出情感的、道德的东西来才是真正读懂读通了。又如《囚绿记》具有感人魅力,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作品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丰富体验,对被囚生灵的怜悯,对国家被创受辱的义愤,只有悟到这一层,才能体会到这篇课文的真正价值。这就告诉我们,读散文不光要读它的“文学文本”“文化文本”,还要读它的“道德文本”“心灵文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第一单元说明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第一单元说明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第二单元说明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第四单元说明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第二单元说明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第三单元说明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第四单元说明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第二单元说明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第三单元说明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第四单元说明
- › 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STS
- › 普通高中选课与学习指南
tag: 语文 课程 普通高中 教科书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高中标准教材《论语选读》严重失准谬误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南昌滕王阁
- ·《金岳霖先生》教学参考
- ·学术界纪念哲学大师金岳霖诞辰110周年
- ·金岳霖:中国哲学第一人
- ·金岳霖:一代大师毫无杂质的赤子之心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
- ·《物种起源》导言|自学成才的达尔文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
- ·《为了忘却的记念》——白莽作《孩儿塔
- ·实事求是与理想人格的培养|改造我们的
- ·毛泽东与延安整风运动(图文)|改造我
-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进
- ·屈原的生平和地位
-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反对迎佛骨
-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提要钩玄法
-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论学习方法
- ·《师说》同步素材——乱谈韩愈的“明道
-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唐代散文大
- ·《师说》同步素材——鼎盛的韩武之后
- ·《师说》同步素材——昌黎韩愈
- ·《师说》同步素材——韩氏名人
- ·《师说》同步素材——师说资料
- ·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
- ·金岳霖与罗素、莱欣巴赫归纳思想之比较
- ·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与金岳霖
- ·金岳霖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