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金岳霖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学术研讨会

金岳霖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学术研讨会

浏览次数: 727次| 发布日期:06-14 02:29:40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金岳霖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学术研讨会,

2、“逻辑科学必须普及”!

20世纪30年代,龙荪师完成《逻辑》一书的写作之后,就决定不再搞逻辑了。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再去从事逻辑研究工作。然而,他对逻辑的普及工作却十分热心。他说:“一个新学科,只有普及才能为群众所了解”,“只有普及后,一个新学科才有生命力!”(参见《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第330-331页。)50年代末,毛泽东号召广大干部学点逻辑,龙荪师组织同仁编写《逻辑通俗读本》,出5版,印刷8次,发行60多万册。当时他期望通过出书了解广大群众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逻辑问题,听取广大读者对逻辑普及工作的意见和要求。6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解放哲学,让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龙荪师召集同仁们开会,讨论如何让逻辑学为五亿农民服务的问题。他建议逻辑工作者下乡搞调查研究,在参加农村工作的过程中总结农民和农村工作中的逻辑问题,向广大群众普及逻辑学,把逻辑学变为群众手里的有用的知识。80年代初,龙荪师担任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名誉校长。他强调指出:“逻辑学必须普及!”“逻辑学走出大学和研究所的大门,这是莫大的好事”。他看到有几十万人在中国逻大学逻辑,用逻辑,非常高兴!他说:“在解放前,一所很大的大学一年只培养几个、几十个逻辑的学生。现在一年就有几万人学逻辑,这应该感谢伟大的时代。”(参见《哲意的沉思》,第360页。)

龙荪师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身体力行所做的逻辑普及工作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今天的逻辑工作者要向龙荪师学习,向社会做调查,有针对性地为广大群众写些逻辑通俗读物,为提高他们的逻辑水平做出我们的努力。

16.宁莉娜(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论金岳霖逻辑方法的跨界性特征

金岳霖的逻辑方法是在对中国近代文化革新的回应和对西方现代逻辑的吸纳中形成的,他将逻辑分析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之中,既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民族情结,又表现为对西方文化的理性借鉴,形成了具有超越、创新意义的跨界性逻辑方法论。具体表现为:其一,力促逻辑分析与中国哲学的融合。针对中国传统哲学缺乏逻辑方法论而带来的概念、范畴含义模糊的不足,他运用西方逻辑分析方法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明晰、矛盾的命题得以清理、混淆的意义得以澄清,力求论证体系严密、思维精确而具体地把握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其二,倡导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会通。他认为数学模式所体现出来的理智文化,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维工具,同时,科学又促进了逻辑意识和认识论意识的增强,因此,他主张将逻辑分析作为科学方法,运用于哲学体系的阐释中,使其摆脱无所不包的混杂体系、含混不清的日常语言。其三,追求生活世界与可能世界的和谐。在金岳霖那里,逻辑的世界是穷尽了一切可能的世界,是一切可以想象的世界,是无逻辑矛盾的世界,他的思想体系体现着理智与情感、理性与经验的和谐统一,生活世界与可能世界在逻辑的标准中达到契合。金岳霖逻辑方法的跨界性,对拓宽中国哲学、逻辑学的研究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17.钱耕森(安徽大学):抗战中的金岳霖

18.宋志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论道》的元学态度

金岳霖从新实在论的立场出发,一反近代以来“经过认识论建构本体论”的思路,试图采取逻辑分析的方法建立本体论学说。他又对现存世界加以逻辑分析,抽象出两种最基本的分析成分——“能”与“式”。式又叫做“可能”。能是世界存在的必要条件,式或可能是世界存在的充分条件。仅靠能这一必要条件不能构成现存世界,仅靠式或可能这一充分条件也不能构成现存世界,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现存世界。二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道”。能是金岳霖用来解释现存世界的第一个逻辑起点。能与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质料相似,但不完全一样。能没有质的规定性。式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形式、朱熹哲学中的理世界的哲学含义大体相同,都是对逻辑学意义上的概念所做得本体化诠释。能是现实世界的质料因,式是现实世界的形式因,二者结合起来的过程就是道。道既是金岳霖本体论学说的出发点,又是归结点。他从道出发抽象出能的范畴,又从能导出式的范畴,最后又把二者都囊括到道之中,从而形成“道-能-式-道”的本体论体系。

19.王浩山/闵珊华/贺仲雄(北京交通大学):金岳霖的学习思想与现代智能数学

20.王克喜(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金岳霖一元逻辑观与张东荪多元逻辑观之比较

21.王丽娟(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金岳霖论传统逻辑

22.王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金岳霖先生的逻辑观

金岳霖先生是我国著名逻辑学家,他对现代逻辑在我国的建立和传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金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一年,但是他的一些学生依然健在,他的门人弟子如今活跃在我国逻辑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与广大的逻辑工作者,其中包括直接或间接受他思想影响的人一道,支撑着我国的逻辑事业。今年是金先生诞辰110周年。在这个缅怀金先生的日子里,我想谈一谈金先生的逻辑观。

逻辑是金先生一生的事业。不用说他的逻辑著作,即使仅仅阅读他的哲学著作和文章,也可以体会到其中对逻辑的重视和强调,还可以学习到他的逻辑分析方法。而所有这些,都与他的逻辑观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金先生的逻辑观并非始终如一,而是有很大变化的。因此我谈金先生的逻辑观,也要探讨他的这种变化。金先生毕竟曾经是我们身边的人,是我们曾经或仍然崇敬和景仰的老师。他的逻辑观受他学术经历、知识结构和个人爱好的影响,也受时代变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他的思想对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因此,探讨金先生的逻辑观,至少我以为是有意义的。

一、历史线索。金先生的逻辑观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0年以前,为成熟的阶段,标志是《逻辑》一书;第二个阶段为1950年以后,为变化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谈逻辑而不谈形式逻辑,第二个阶段的标志是谈论逻辑一定要谈论形式逻辑,结果是《形式逻辑》一书。

二、论“必然”。1950年以前,除了介绍逻辑系统和探讨与逻辑系统相关的问题外,金先生论述逻辑的地方非常多,而且讨论的角度也不同。比如,他探讨过逻辑与逻辑学的区别,区分过逻辑与逻辑系统的不同,论述过逻辑的不同种类,也讨论过逻辑与哲学、生活以及关于世界的认识的关系等等。在这众多讨论中,由于涉及逻辑与其他东西的区别,因而“逻辑是什么”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关于逻辑的讨论中,“必然”出现得最多的词,也是一个核心概念。金先生围绕它论述了逻辑是从前提到结论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推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金岳霖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学术研讨会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金岳霖  研讨会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