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之一
苍蝇与蝴蝶
几千年来中国的社会可以用官场和民间来划分。官场中又分在朝和在野:在朝者信奉法家,在野者力主儒家。也许有人会说这错了,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中国的文化就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好象没法家什么事。可是要知道秦始皇完成大一统伟业靠得是韩非的法家酷刑,后世的帝王将相对此不会不有所领会。“罢黜百家”本身就是法家专制思想的体现。马可波罗到中国后曾诧异于国家拥有庞大的常规部队却不用来开拓疆域,他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爱好和平。可他不知道中国的部队是用来管家务事的,“攘外必先安内”,在朝者的骨子里其实从没放弃对法家思想的尊重与推崇,儒家的“仁义道德”不过是他们在专制统治下缓解对立局面的一个骗人的幌子。而在野者却把这个幌子当成了救命稻草。他们身处民间却心向官场,早就不甘与草民为伍,所以他们极力宣扬儒家的“君臣之礼”以讨好在朝者,期望就此踏入官场一步登天。然而,他们所处的地位毕竟有些尴尬,很容易因为野心的流露而受到在朝者无情的打击,甚至是镇压,于是他们就又不得不摆出一副清心寡欲的嘴脸,冒充清高的道家之士,以所谓出世的态度来寻求入世的机会。由此可知所谓“独尊儒术”只是一块被用来两头遮羞的破布,是官场中遮蔽真相和裹藏幻想的道具,时间长了难免散发出腐臭的气息。
由于民间裹着破布的假道学多了,真正的道家思想也就难免处于弱势,找寻道家精髓就成了件颇为不易的事。所幸的是我们还有庄子,一位真正安贫乐道的逍遥派,尽管他一天到晚作着化蝶的梦,有些不切实际,但至少比起那群两眼只瞧着腐肉的苍蝇可爱多了。
庄子喜欢谈论死亡,这一点与孔子不同。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问题就这样被回避了。而庄子的逻辑是:懂得了死,生就不成为问题了。于是他开始谈论老子的死。老子死了,他的朋友秦失来吊丧,大叫三声而出。老子的弟子们都责怪秦失,说他不象话。秦失却反过来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不真正懂得老子。他说:“是(喜生恶死)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这大概也就是庄子的生死观吧!既然死亡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那痛苦悲伤就是庸人自扰显得多余了。不要说对孔子守孝三年的礼,就是对墨子的三天之礼,庄子都觉得多余。老婆死了他鼓盆而歌,高兴得不亦乐乎,世人惊异也实在是对他的生死观不够了解的缘故。
既然死不足悲,那么生又何喜呢?在庄子眼里生不过是一场梦。“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与后世所谓人生若梦不同的是:庄子的梦是因为觉得生死归一,都是物化的自然现象,所以他梦为蝴蝶,享受浪漫带来的快乐;而后世的梦却是由于对现实的心灰意冷,悲观得不是遁世就是寻死,全然做不到笑看风云。因此庄子说:“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眼光实为深远。
认识完生死,我们就不难看出道家思想为什么不易施行了。正如庄子自己的比喻:他的思想是大鹏鸟飞临于九万里之上,蜩和学鸠焉能理解,即便理解又焉能施行之。无法施行,这世上难免就会多一些扰人的苍蝇,不过偏偏有些苍蝇非要给自己安上蝴蝶的翅膀,你想想斑斓美丽的蝴蝶盯着一块腐臭的烂肉大块朵颐,多恶心啊!
读《庄子》之一
- › 读《庄子》之一
tag: 庄子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试论范蠡及其经济思想(《国语》|勾践灭
-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复信函
- ·浅析《庄子·逍遥游》
- ·庄子“混沌”解
- ·庄子散文的形象体系
- ·庄子思想的评价
- ·庄子的生平
- ·《庄子》人与天地,谁贵谁贱
- ·《庄子》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
- ·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
- ·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
- ·古诗中描写秋天的名句
- ·庄子的人生观
- ·川端康成文学的东方美
- ·川端康成
- ·日本概况|川端康成
- ·纹枰艺道——吴清源与川端康成
- ·荷塘月色
- ·荷塘月色图文欣赏
- ·史懷哲简介
- ·庄子与《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 ·中华民居:静悄悄的团山村
- ·读《庄子》之一
- ·劝学教参
- ·《劝学》知识点指要
- ·《劝学》中理解有争议的“而”意义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