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枰艺道——吴清源与川端康成
吴清源
川端下围棋
前段时间,著名导演田壮壮筹拍吴清源传记片的消息一出,各路媒体即开始了对这一动向的追踪报道。与此相关的图书如吴清源自传《中的精神》和《人生十八局》等也相继与读者见面。一时间,人们对棋界神话吴清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吴清源,1914年生于中国福建省。7岁开始习棋,11岁成为段祺瑞府邸的少年棋客,获“天才少年”美誉。14岁因连续击败日本职业棋客而应邀赴日留学。18岁创下全年44胜5败的最高胜率记录。19岁与对手木谷实弈出举世瞩目的“三三、星、天元”的新布局,带来了围棋布局的一场革命。从25岁开始的15年间,以决斗式的“十盘棋”坐擂,将所有应战的日本一流高手的对局身份全部降级,在东瀛创造了一个围棋神话。战争期间及至战后多年,吴清源经历了诸多人生坎坷,如丧失国籍、遭遇车祸、被日本棋院除籍等等。古稀之年他辞别了现役棋士生涯,正式宣告引退并出版了回忆录《以文会友》,中文版名《天外有天》。
吴清源不仅在围棋领域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而且在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也留下了淡泊而神圣的身影。在川端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有唯一一部纯粹以男性为中心的小说———《名人》,精彩地展现了男性深沉博大的精神世界。无论从川端个人的创作生涯还是从日本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名人》都是一部独特的作品,也是一部作家本人非常满意和充满自信的小说。他曾说这“是一本没有前例的作品,对文坛也是如此”。
从作品取材来看,造就这部纪实性小说的直接契机,是川端对名人告别赛的采访。1938年6月至12月,川端应《东京日日新闻》(现在的《每日新闻》)之邀,花费整整半年时间跟踪观看了“本因坊秀哉名人围棋引退战”(下称“引退战”),并负责撰写观战记。这样,受命于人写作的观战记成为《名人》的原始蓝本。但是,直到1954年7月,川端倾注了整整16年的心血,在积年累月的反复琢磨、提炼和修改之后,才终于完成了《名人》的定稿本,“了结了由观战以来的宿愿”。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精心创作的作品在出版单行本时,川端却把随笔《吴清源棋谈》这样一篇体裁截然不同的作品加入其中共同出版。这绝非偶然,其良苦用心耐人寻味。实际上,《名人》的成书离不开吴清源,而川端与吴清源的交往也离不开作品主人公秀哉名人。在“引退战”中担任解说的正是吴清源。这场旷日持久的鏖战以“五十年不败”的秀哉名人最初的、也是最后的失败而告终。比赛的对手是被称为“鬼才”的木谷实七段,他的体重是秀哉名人的两倍,而年龄却还不到秀哉名人的一半。这一比赛结果无论对秀哉名人本人还是对爱好围棋的日本国民,都是难以接受的。川端通过小说展现的是一种蕴藏于悲剧之中的深沉、伟大的力量。小说中棋手的风度、表情、动作和言谈等细节来自川端的仔细观察和真实记录。对弈时间、房间格局以至插花的摆放也都是忠实的描述。但是,棋手在对局中的心理变化、灵魂深处的震荡与慨叹等等,则是出于川端的艺术想象。他本人也坦言这些内容从未同当事人核实过。
在创作《名人》的过程中,秀哉名人及其夫人先后溘然长逝,川端不得不将许多未及开口的问题空埋心底。但是,当川端面对另一棋坛圣人吴清源时,终于得到了补偿的机会。与吴清源交往最为密切的阶段恰好覆盖了秀哉名人去世之后的创作期间。因此,川端在对名人的描绘中自然而然地注入了对吴清源的敬意,在对秀哉名人的想象中有意无意地渗透了吴清源的影子。不难发现,川端笔下的秀哉名人和吴清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遣词用句都相同。他“每次见到吴氏都感觉到一阵清新的香气”(《吴清源棋谈》),而“秀哉名人只要面对棋盘,总让人感觉到一阵静静的香气使周围清新澄澈”(《名人》)。川端在小说中将二者的精神世界加以融合,同时融入自己的审美感悟,最终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的艺术形象。倘若没有吴清源,恐怕就没有小说中的秀哉名人。
实际上,“引退战”已是吴清源与川端的第二次交往。早在1932年1月,青年棋士吴清源与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局,川端就前往观战并撰写《观战记》。这是川端第一篇涉及吴清源的文章。“引退战”之后的1939年,木谷实七段和吴清源六段在热海进行了三番棋的对局,川端再次观战并写了20回的观战记。在第一局和第二局的中间休息时,川端夫妇和吴清源共同去伊豆下贺茂修养旅行,这次机缘使他们有了最初的亲密接触和心灵交流。吴清源曾回忆说:“我们的交情从那时开始,真是缘分匪浅。”吴清源“常去川端的房间里畅谈到深夜”,“话题从宗教到围棋,海阔天空”。对于川端来说,“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吴清源关于人类精神力量的谈话。……他谈到佛教与神道各派的异同,令我十分惊异。而且他对心灵学也颇有研究。可以说这样的学说令人心向往之,而丝毫没有迷信的成分。也就是说,这是修养之道,是为了使自己的灵智澄静明澈。”
从初次观看吴清源对局,直到谢世的40年间,川端康成关于吴清源的文章长长短短有十多篇,其中最长的就是随笔《吴清源棋谈》,达82页之多。极少长篇大论的川端为吴清源堪称不惜笔墨。1953年川端为了写《吴清源棋谈》,专程去箱根拜访吴清源。在那里滞留了三天,这期间每天都要跟吴清源交谈三四个小时。吴清源曾经创下的辉煌业绩和他淡泊如水的性情两相映照,在这一点上,川端康成与他非常相似。两人甚至在外形上也有几分相同,都是瘦躯如鹤。据说当年他们曾经打赌,谁的体重先超过了45公斤就得请客。川端眼中的吴清源,有着“融通自在的天才的棋风”,更具有“人的‘德’的魅力”,“正是这位年轻的天才,成了堪称凝聚着东洋精神之精粹的人物。如此纯洁的年轻艺术家,我还不曾遇到过第二位。”对一位出身中国的年轻棋士如此推崇备至,多次在不同的文章中给予高度评价,这对于一向含蓄、暧昧的川端来说并不多见。
吴清源是一位在战争局势下身份和处境都极为微妙的棋士,他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名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内涵,而且也进一步影响到川端对文化艺术的思考。川端在论及吴清源的围棋观与人生观时,反复强调了吴氏关于“调和”的思想。在《吴清源棋谈》中专辟“调和”一节记录并分析吴清源的这一思想。吴清源将博弈之道总结为调和,“围棋与其说是输赢胜负,不如说是调和。一子一子相互均衡,最终的棋局是作为调和的结果而建立的。”在他看来,输棋的根源就是丧失调和。基于这种认识,吴清源认为,围棋之胜负不同于一般的胜负,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人们把这一自然现象冠以胜负之名罢了。吴清源在其随笔集《莫愁》的“棋清谈”中说过,精进棋艺的方法“一是手段的研究,二是精神的修养”。所谓“精神的修养”即是对调和的追求。川端认为,吴清源通过对围棋艺术的钻研和反思,悟出了精神修养的重要性,而不断的自我修炼与内省所要达到的,是一种和谐均衡的境界。佛家禅宗教人修为当持“平常心”。吴清源在对局中也保持着“平常心”,追求自然与和谐。围棋到了这般境界,的确堪称心灵修为的大道了。这,正是川端从吴清源的纹枰(围棋)论道中所获得的艺术滋养。在这一点上,吴清源的围棋与川端康成的文学在艺术精神上是相通的。
纹枰艺道——吴清源与川端康成
tag: 川端康成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试论范蠡及其经济思想(《国语》|勾践灭
-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复信函
- ·浅析《庄子·逍遥游》
- ·庄子“混沌”解
- ·庄子散文的形象体系
- ·庄子思想的评价
- ·庄子的生平
- ·《庄子》人与天地,谁贵谁贱
- ·《庄子》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
- ·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
- ·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
- ·古诗中描写秋天的名句
- ·庄子的人生观
- ·川端康成文学的东方美
- ·川端康成
- ·日本概况|川端康成
- ·纹枰艺道——吴清源与川端康成
- ·荷塘月色
- ·荷塘月色图文欣赏
- ·史懷哲简介
- ·庄子与《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 ·中华民居:静悄悄的团山村
- ·读《庄子》之一
- ·劝学教参
- ·《劝学》知识点指要
- ·《劝学》中理解有争议的“而”意义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