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关外祖籍铁岭十证
www.350xue.com
五堡包括腰堡、凡河。此处有碑石和史料作旁证。
今铁岭县腰堡村出土的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王姓墓碑记载:“皇清待赠铁岭正白旗汉军显考王公讳进鹏。”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铁岭腰堡村关帝庙《甲寅重修碑记》碑阳载:“铁岭掌印正白旗防御崔廷兴”(腰堡人,载于腰堡崔氏旗谱)。碑阴载:“铁岭正白旗汉军领催王研”。“领催”是庄屯之官,证明腰堡已成为正白旗庄屯。
在努尔哈赤攻取辽东的战史中,多见率“左翼”或“右翼”兵的记载,原来满洲八旗分为左、右翼各四旗。《八旗通志》卷二《八旗方位》载:“八旗分为两翼:左翼则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也;右翼则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也。”同书《土田志·奉天八旗土田》记载:“抚顺界内,右翼四旗……;铁岭界内,左翼四旗庄屯八千六百五十七顷四十四亩二分。”这清楚地证明正白旗地界在铁岭。
另,民国四年《铁岭县志》载:“查旧四旗管界:镶黄旗由东北迄西北一百零六屯;正白旗由东迄南六十八屯;镶白旗由西南迄南五十五屯;正蓝旗由西迄西南八十二屯,共三百一十一屯。”此与《八旗通志》所载“左翼”四旗相合。而旧铁岭县“由东迄南之”六十八屯正白旗地界,正是今铁岭县境内东至白旗寨,南至腰堡乡。
且不说曹雪芹祖先“卜居于辽东之铁岭卫”,且不说襄平三韩均指腰堡之凡河的结论,且不说曹氏后人口传及《红楼梦》暗示铁岭,单就上述两点足以证明周先生“曹雪芹关外祖籍问题最终要在铁岭解决”的结论是正确的。
( 卢祥云 )
从辽河河道迁徙考燕国辽东郡治襄平遗址
——从襄平遗址考《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籍
清康熙六十年(1721)《上元县志曹玺转》载:“曹玺,字元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著籍襄平”。关于曹雪芹祖籍问题,目前众说纷纭各持己见,难以定论。笔者认为:考评曹雪芹祖籍在何处,只要把襄平故城与襄平县地的位置搞清,曹雪芹祖籍问题则不问自明。
一、辽东郡襄平的起源
《前汉书·地理志》载:“辽东郡,秦置:属幽州,县十八:襄平、新昌、无虑、望平、房、侯城、辽队、辽阳、险读、居就、高显安市、武闪、平廓、西安平、文、番汉、沓氐”。襄平为新昌、无虑、辽阳等十八县之首县。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造阳在今河北怀化一带)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辽海丛书》第三集《辽阳洲志》建置沿革条载:“粤稽辽阳周武王时封箕子于朝鲜界。战国属燕秦属辽东郡。汉置辽东郡,领襄平、辽阳等十八县。东汉改辽阳县属玄菟郡,魏属辽东郡,晋改辽东郡为国省,辽阳入襄平。隋为高句丽地,唐平高句丽置辽阳属安东都护。渤海改属东平郡”。
以上诸史料说明,襄平是我国古代辽东郡的首县,而襄平故城必为当时辽东郡的郡治,也就是省会,就是说襄平城是当时辽东十八个县的省会故城。燕昭王二十八年(约公元前277年)大将乐毅伐齐、燕国取齐国城池七十余座,燕从此进入强盛时期,《史记·匈奴列传》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阴至襄平。”这就是说,在燕将秦开征服东胡后,辽东郡也随之建立,而做为辽东郡首府的襄平也随之产生了。
二、辽东郡治襄平的历史沿革
经考,燕国的辽东郡初置于辽宁北部,属古幽洲境地。秦灭燕后,经秦、前汉袭之。后汉时,襄平迁徙于辽南,为后汉,三国魏晋代的辽东郡治。公孙度曾置为平洲治。晋末属高句丽。平洲治襄平又迁徙于辽西义县。
魏郦道元《水经注》载“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曲而西南流,经襄平县故城西,秦始皇二十三年,灭燕置辽东郡,治此。”汉《水经》在描述辽河走向时说:“大辽水出塞外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众所周知:古长城以北统称为塞外,“自塞外东流”,“又东南入塞”,“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几句,按辽河走向,自塞外东流后,转东南流即入塞,《史记·匈奴列传》中“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说明燕长城在辽宁北部。转为南北流向即直流后过辽东望平县,也说明汉代望平县应在辽宁开原以北,吉林梨树县以南位置。当辽河在开原县中固石山村“曲而西南流”之后,即经襄平县故城西。以《水以注》所云,秦始皇灭燕后,置辽东郡之郡治应为此地。
《汉书·地理志》载:“辽东望平县,大辽水出塞外,合契丹国黄水。”这里契丹国黄水在历史上指西辽河。杜佑《通典》卷186载:“大辽水,源出国西南山,南流至安市”。由此可见,古代人是以今天东辽河(源出国)为辽河正源,以上史证又说明,东西辽河是在辽东望平县汇合(合契丹国黄水)其对汇合后的走向也是比较清楚的。
《汉书·地理志)辽东郡望平县原注:“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以上史料又可证明望平县是辽东郡最北部之县,另据《辽史·地理志》载:“尚(同)州镇远军下节度,本汉襄平县地。辽为咸洲。辽同州镇安军。本汉襄平县,辽太祖时以东平寨置,因名东平,军日镇东。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以与东平重,故更。南有柴河,北有清河,西有辽河。”民国《开原县志·古迹》载:“铜山故县,城南三十里,即为中固,是汉为襄平县地,渤海时为东平寨(塞),辽太祖置同洲镇远军,治东平县,兼领永昌县。金洲废,属咸平府。大定二十九年改名铜山,明永乐五年改建中固城。”
以上史料告诉我们,开原、铁岭之间的中固镇即为铜山故县,由此可证襄平县北境到达开原城南中固一带。
《辽史·地理志》又载:“贵德县,本汉襄平县”此条没有地域字样,表明贵德县治即为襄平县治。又云“有沱河、大宝山。贵德县、本汉襄平县。渤海为崇山县,本渤海缘城县地,常置贵德州”。这里沱河实为范河之笔误。因大宝山周围数百里之内,没有沱河这一河流。
《金史·地理志》:“贵德县,倚有范河,以道里计之,似即今之城南三十里矾河村,其地距沈阳九十里”。又《铁岭县志·古迹》载:“贵德洲古城,在县南三十里大范河村,详见《建置沿革门》,其地自辽金以迄明代,屡有建置,中左千户即其地也”在辽河“曲而西南流”的百余里河道东岸迄今为止,发现有三座古城址,即铁岭古城、大凡河古城和新台子古城址。1973年,考古人员在铁岭城南60里的新台子和懿路之间的邱台发现一座大型战国至汉代的城址。遗址面积约十余万平方米,遗址有边长为400米的方形城墙遗址,遍布汉代陶器残片,仅刀币、布币等有四麻袋之多,其中襄平币最多。按《水经注》所言方位,推断此遗址便是燕辽东郡治襄平故城。
三、辽南之襄平遗址考辨
史料证明:襄平于燕、秦、前汉置于今铁岭,于后汉迁置于辽南,晋初太康十年(289)又迁置于辽西之义县(此不在本文研究之列)辽南的襄平在何处?自民国以来,一些史家考证辽南之襄平为现辽阳市老城区。也有学者考证襄平不是今辽阳,而在今辽中茨榆坨一带。本文以辽河、浑河、太子河流域对襄平的有关历史记载为凭,对襄平的遗址进行考证。
辽水的名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以后历代曾有大辽水、辽水、巨流河、三叉河等名称。又据史料载,两条辽河即东西辽河的上源到唐代都已清楚。两辽河在三江口南古榆树汇合后,由于西辽河的西摆,两辽河汇合口又一度南移到翻身屯附近。两辽汇合后,南流至通江口。《清史稿·地理志》载:合流后,辽河曾东徙,曲如悬瓢,为保护商埠,光绪三十四年,添筑顺水坝,逼河西行。《汉志》玄菟郡高句郦县原注:“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大辽水。”汉《水经》、《汉志》中把辽河记为“大辽水”,郦道元《水经注》则把辽河称为“辽水”,《汉志》与《水经》称浑河为“辽水”郦道元《水经注》则称浑河为“小辽水”,我们在这里把辽河姑且叫大辽水,浑河称小辽水。太子河,在古代一般称“大梁水”或“梁水”。
《水经注》在叙述辽水经襄平故城西之后又载,“又南经辽队县故城西,王莽更名曰顺睦也。公孙渊遣将军毕衍拒司马懿于辽队,即是处也。辽水又南历县,有小辽水其流注之也”。在这里,《水经注》已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大小辽水在辽队县下游,即南部汇合,辽队县处在大小辽水之间的上游地带。
《汉志》辽东郡辽阳县原注“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莽曰辽阴”。要搞清大梁水入辽地点,必先搞清大辽水、小辽水、大梁水与辽阳故城、辽队县故城的地理方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曹雪芹关外祖籍铁岭十证
tag: 曹雪芹 铁岭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