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关外祖籍铁岭十证
曹雪芹关外祖籍铁岭十证
一、1927年编撰的《奉天通志》卷二百十四《人物·艺术·清》的章节中,把曹雪芹列在六位“铁岭”籍艺术家之间(第4631页)。证明七十年前的学者已经考明曹雪芹是铁岭籍人。
二、清代同治年间的《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载有曹雪芹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太高祖一支人。查出这个谱中明代和清初之人曹珮、曹世禄、曹世爵、曹润、曹国栋等都是铁岭籍人,其中曹润是凡河城(金州)的千户官,曹世禄是腰堡城的百户官。证明《五庆堂》曹氏的祖先在铁岭居住。曹雪芹的父、祖载于谱内,必是铁岭籍。
三、铁岭城南大凡河、腰堡等村仍居住着曹氏旧族的后裔,他们居住铁岭至今已五百多年,对于曹雪芹祖居铁岭之事世代相传。腰堡村曹忠宪、曹国泽、曹国平等记得老辈人世代传说:“曹雪芹的老家是咱们铁岭腰堡。”又有铁岭城西南乌巴海村曹氏后裔曹泰东,他家祖上是五百年前由河北丰润迁居铁岭的,与腰堡曹氏是同宗,曹泰东的父亲、祖父生前多次说过:他家过年时贴着“汉拜相宋封王……”的对联,《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们的祖先曹铨“是本家哥们儿”。河北丰润《曹氏族谱》记载:武惠王曹彬后裔曹端广于明朝永乐年间迁居辽东铁岭卫。曹氏祖传口碑之证与曹氏宗谱之载吻合。
四、曹寅在34岁过生日时,他的好友韩菼为他祝寿,送给他的《寿序》写明曹寅的籍贯是“三韩”。乾隆皇帝弘历在《三韩订谬》中指明:三韩在“奉天东北吉林一带”。在铁岭城南三十里的凡河城有明万历四十二年的《凡河城重修永宁庵碑记》和天命十年《重修永宁庵碑序》,二碑都明确记载凡河流域为“三韩”。
五、曹雪芹的祖先曹端广、曹俊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迁到关外,其子孙后代传至清初已居铁岭二百多年。曹雪芹的那一支入关后,其族人仍居铁岭城南腰堡,至今又传三百多年。已经找到了延续五百多年的曹氏祖茔,在腰堡东北三里的小西山南麓,那里即是腰堡曹氏的祖茔,也是曹雪芹的明代祖先的茔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康熙十年扈从东巡居腰堡一日,与腰堡族人相见,称为“亲故”。
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曹锡远又名世选,是曹雪芹的太高祖父,第一代在铁岭腰堡被俘归旗之人。“沈阳地方”是沈阳所辖区域之义。辽北铁岭城南于明至清,一直是沈阳、奉天辖境。
七、《浙江通志》记载:“曹振彦,奉天辽阳人。”《大同府志》记载:“曹振彦,辽东人。”曹振彦是曹雪芹的高祖父。浙江诗人毛奇龄在《送出塞》诗中,把流放到铁岭之人称为“辽阳迁客”。清代志书记载铁岭籍人指头画家高其佩为“奉天辽阳人”。都证明清代关内文献所载“辽阳人”包括铁岭。但曹氏自记“辽东辽阳人”实指铁岭。曹雪芹祖先记籍沈阳、襄平、三韩等都不是清代地名,是忌讳被俘为满奴之耻,不忘汉族祖先之意。“辽东”是明代地名,也不是清代地名。故“辽阳”也不可能是清代的“辽阳州”,应与襄平一样是汉代的地名。即汉“辽东郡辽阳县”前汉辽阳县在“辽水之阳”,即法库县及铁岭县辽河以西之地。法库县二百零五屯在清代属铁岭县地,光绪三十二年划归法库厅。故前汉时铁岭县辽河西属辽阳县,辽河东属襄平县。是汉代“辽东郡”地。故曹振彦“辽东辽阳人”本指铁岭。
八、《上元县志》之“曹玺传”记载:“曹玺,著籍襄平。”襄平是燕秦汉晋隋时期的古地名,燕秦前汉时期的辽东郡治襄平县城在铁岭城南新台子,后汉时期迁到辽南辽中茨榆坨,晋代襄平迁到辽西,隋代又于辽西、京东一带置襄平郡。这多处襄平中只有铁岭的襄平与曹世选的“沈阳地方”、“正白旗地界”相吻,与曹寅的“三韩”相吻合,也与曹雪芹的老家腰堡和曹雪芹祖茔地腰堡小西山吻合。而其他地方的襄平则与曹雪芹的祖先籍地均不合。因此,《上元县志》所载“曹玺籍著”之“襄平”只能指辽北铁岭之襄平。
九、《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祭宗祠”一节,记述关外庄地“黑山村乌庄头”进京送年货,冬天雪地行程“走了一个月零两日”。这正是关外铁岭至北京的路程。汪韶彬先生发现古代辞书解释:“铁,黑金也”;“岭,山之肩领可通道路者”。———“黑山村”实寓铁岭。年货种类为铁岭、丰润两地农副产品,兼寓关内祖籍丰润。书中“贾”家原型是曹家,曹氏庄地在关外铁岭,证明雪芹祖先入关前居住关外铁岭。
十、《红楼梦》第十三回描写贾珍为秦氏准备棺材,薛蟠提供棺木,说:“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又第二十六回记述冯紫英到“铁网山”打猎。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认为“潢海铁网山”揭示祖籍铁岭。笔者考证此论符实。
其一,“潢海”指“辽海”。东西辽河汇合后为辽河,西辽河古名“潢水”。潢海即潢水流入的那个海———辽海,指铁岭之境。
其二,冯紫英到潢海铁网山打猎,“三月二十八日”去的,“五月初三日”的“前儿”回京,为一个月零两日。这个路程与“黑山村”至京“一个月零两日”相同。这是作者雪芹明示:潢海铁网山在“黑山村”———铁岭。
其三,“铁网山”即围猎的“铁山”———铁岭。清代康熙皇帝东巡,在西丰、开原和铁岭平顶堡一带围猎射虎,先用侍卫兵士四面围网,把猎物围在兵网内,然后皇帝射猎。故“潢海铁网山”为铁岭无疑。
以上十证,足以证明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
( 李奉佐 )
古三韩今铁岭是曹雪芹祖籍之地
“三韩”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的籍地,这一客观公证的说法,近年来已被大多数“红学”研究者所公认。“三韩”是不是铁岭?这个问题在“红学”界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同意古代“三韩”就是现在铁岭,铁岭是曹雪芹祖籍之地这一观点。现列述如下:
一、戴梓,字文开,清代仁和人,原谪沈阳,实际是在铁岭居住。他曾在《出关行》中云:“三月出行,四月到辽住,住辽不逾时,又向铁岭去。”(见《奉天通志》五0一六页)戴梓是《开原八景》的作者,对当时开原的历史和地理情况比较了解和熟悉。他在《边城秋感》这首诗中云:“一夕西风起大荒,萧条景物别殊方,三韩戌北征鸿急,五国城南塞草黄。……心随归燕颉云翔,晓日关山望帝乡……。”(见《奉天通志》五0二0页)这首诗所说的边城是现在的开原老城,诗中提到的五国城,关山均在开原老城附近。明代辽东“巡抚李贡在《登开原北城》这首诗中云:“嗟哉此本肃慎地,……五国城上游魂孤。”这两句诗也可以证明五国城在开原附近。(见《奉天通志》五三六八页)根据关山、五国城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出,戴梓在《边城秋感》这首诗中所说的“三韩戌北征鸿急”的地点应指现在昌图县关山和开原老城一带。
二、张诗,字子言,明代宛平人。他在《送吕思抑募兵辽东》这首诗中云:“六郡募奇兵,三韩列汉营……杨柳关山月,梅花雨雪情。”(见《奉天通志》五三八一页)诗中所说的“关山”同戴梓所说的“关山”应是同一地点。清圣祖东巡时,曾路过开原威远堡,并作了一首题为《柳条边望月》的诗。诗中云:“雨过天高霁晚虹,关山超递月明中。”这首诗也可以说明关山在开原威远堡附近。通过对关山位置的确定,我们可以看出“三韩列汉营”的地点应在现在的开原老城和昌图一带。
三、明代王得春在所撰写的《黑副帅词》中云:“将军身世万里城,胡儿望尘魄先褫。野场血战摧千酋,贼王夜循三韩底。清河谈笑挥神兵,……。”(见《奉天通志》五三七九页)词中所说的副帅黑春曾担任过抚顺副总兵。《奉天通志》中曾有黑春同海西女真作战的记载。明朝时,“清河与建州邻。”(见《奉天通志》四二九页)当时的“开原以东曰海西曰毛磷王曰建州。”(见《奉天通志》三六三页)明未在满洲(建州)做为向明朝发起战争理由的《七大恨》中有一条是“清河汉人出边打猎……大明人每年窃出边,入吾地侵夺。将吾世守禁边之钗哈、(柴河)三七拉、(三岔)法纳哈(抚安)三堡耕种田地不容收获,遣兵逐之。”(见《奉天通志》四三一页)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当时建州同明廷时有战争冲突。据此,我认为《黑副帅词》中“清河谈笑挥神兵”的“清河”应是现开原东部的清河。“贼王夜循三韩底”的“三韩”,应是现铁岭市所辖的清河、柴河、三岔等地方。
四、汪由敦,字师茗,浙江钱塘人,翰林编修。他在《进盛京通志表》一文中说“逆肃慎之分封,暨公孙之割剧,贞观耀兵于唐垒,明初设卫开原。沿及本朝,巍然都会,雅青启瑞,河山开百代之基,鸭绿凝祥,风雨壮三韩之势。”文中又说“银州铁岭,皇哉全盛之规,玉轴牙签,允矣不刊之典……。”(见《奉天通志》五二七0页)汪由敦在这篇仅为八百三十五个字的《进盛京通志表》一文中,重点提出了明初设卫的开原。同时又说银州铁岭是明朝在各方面都兴旺发达的地方,把银州铁岭比喻为玉轴和书函的标志。据此,我认为文中所说的“风雨壮三韩之势”的“三韩”应指开原和“银州”铁岭。
曹雪芹关外祖籍铁岭十证
tag: 曹雪芹 铁岭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