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关汉卿|窦娥冤

关汉卿|窦娥冤

浏览次数: 80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关汉卿|窦娥冤,

元代剧坛领袖-----关汉卿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大约生于金末,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不但擅长写戏,还精于歌舞、吹弹、吟唱,把燕赵一班唱戏、说书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成为当时剧坛的公认领袖。

他一生写有67部杂剧,占现存元代杂剧剧目十分之一还多。关汉卿现存的杂剧,从思想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如著名的《窦娥冤》,还有《蝴蝶梦》、《鲁斋郎》等。这类作品数量不多,但战斗性强。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带有很强的喜剧意味。如《救风尘》、《诈妮子》、《望江亭》、《拜月亭》等。这类作品在关汉卿的剧目中占有突出位置,最能反映他的艺术成就。第三类是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 ,如《 单刀会》、《西蜀梦》等。

    关汉卿的杂剧,热情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多方面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鼓舞人们向丑恶的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家的这一进步思想,在其名著《窦娥冤》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剧本通过窦娥含冤呼屈而终于牺牲的悲剧结局,以它“感天动地”的艺术魅力,深刻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混乱,表达了被压迫人民对恶势力的英勇不屈的斗争。几百年来,剧本一直感染、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欣赏者.被后人称为中国悲剧之最。


 关汉卿喊冤

我叫关汉卿,号己斋叟或一斋叟。生于1220年,1300年来到极乐世界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天堂生活。但最近我到老家看了看,竟平添了不少心事,如鲠在喉牞不吐不快。

首先是籍贯问题,许多书籍说法不一,有的说我是北京人,有的说我是河北人,有的干脆说籍贯不详。其实我是解州大北街人。父亲是皇帝的御医,母亲生下我后,一直就在解州这个小城里生活,幼年时根本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儿。7岁那年皇宫里派人来解州将我母子二人接到北京,姐姐留了下来侍奉年迈的祖母。

待我长大后就接了父亲的班,仍是皇帝的“郎中”。但因我看不惯宫里的糜烂生活,所以抱病“下岗”,并开始结识文人梁进之、杨显之、王实甫及善良的妓女珠帘秀等人。在此期间,留在老家解州乡下的姐姐冤死故土,激发了我用笔为胞姐鸣冤的念头,所以才写出《六月雪》,后改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据说几百年后,有个什么评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活动,中国入选的有孔夫子和我两个人。可看看人家山东的孔府、孔庙、孔林,曲阜无疑成了世界文化名城。我呢,出了国门和孔夫子平起平坐,在国内的待遇可大不一样了。到现在700多年过去了,解州老家却连我一寸坟地也没有,就别说建什么“关庙”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解州倒是有一座“关庙”,是世上最大的武庙,只不过彼“关”非此“关”———那是人家关云长的庙。说来也不是外人,我幼年时也常跟随家人去朝拜他老人家,后来又多次把他写进戏里。自己现在是“游魂野鬼”,出境不需要什么签证,近日到东南亚去了一趟,发现到处都有人朝拜关老爷,到处都有关帝庙,可回来看看解州关帝庙门前却冷清得让人心寒。

想想解州的行政级别从“州”降为“县”,又从“县”降为“乡镇”,这个在4200多年前“尧即定解梁为州”的城市几乎要从中国的行政图上消失了。我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当然这个情况和历代的行政区域划分有一定的关系,可关键还在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让人无法还继续承认你是一个州城了。我当年摈弃功名投身梨园也算得一个前卫文人了,可我的老乡们咋就这么守摊呢?


关汉卿和万贞儿

红颜易老,酸楚谁知?

蒙古人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它统治的一条措施就是把全国人分为四等,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被列在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南人中,地位最低。同时又按职业把全国人分为十等,知识分子的地位只比乞丐高,称"九儒十丐"。元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击使一大批知识分子不再去求功名,专于与市井艺术相结合,便有了元杂剧的兴起,而被称为"杂剧班头"的关汉卿,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的妻子万贞儿。

作为我国古代戏剧的伟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所作杂剧共有六十多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共计十五种,其中以《窦娥冤》的成就最高。《窦娥冤》是以年轻的寡妇窦娥被流氓欺压,并且很冤枉地被地方官处死的故事展开的,按照关汉卿原来的构思,以为窦娥太可怜了,剧情一路悲悲切切地发展下去,太过于凄枪,因想安插一些"先苦后甜"的情节,以喜剧结尾。万贞儿从来是关汉卿戏曲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在看了《窦娥冤》的初稿后,说道:"自古戏曲都脱不了'先离后合','苦尽甘来'的老套,《窦娥冤》何妨以悲剧结尾,不落前入窠臼,也许更能给人巨大的震憾力。"关汉卿听取了这一意见。便也赢得清代王国维的赞词:"关汉卿的《窦娥冤》与纪群祥的《赵氏孤儿》列入世界悲剧之中,亦无愧色。"万贞儿当时告诫丈夫:"戏曲力求通俗易懂,不可咬文嚼字而自炫才华,更要运用活的语言,扣紧观众的心弦。"有人谈到关汉卿的戏曲时说:"以唐诗喻之,则关汉卿似白乐天;以宋词喻之,则关汉卿似柳嗜卿。"但很少有人谈到万贞儿的贡献。

万贞儿和关汉卿就住在元大都一条偏僻幽静的巷子里,共有两进院落,中间一座穿堂,后一进是个小小庭院,房屋已很破旧。院子里有两颗亭亭如盖的梧桐,几丛芭蕉,一架绿叶繁茂的葡萄,遮住半个天井,墙边有树桂子。

这天,天已过午,万贞儿安顿了三个孩子睡午觉,便坐在楼下做针线。她把自己的一条旧黄绫裙子,改给女儿穿。秋天到了,儿女还没有夹衣。万贞儿的父亲万一颚是前朝俊逸,万贞儿出生在大户人家,却丝毫也没有千金小姐的娇气,自从和关汉卿结婚以后,一直过着贫寒的生活,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脱了单衣愁寒衣。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按照一个贤妻良母的规范,将她的心血,她的青春,献给了丈夫、儿女、家庭。

她原来生得也是玉貌花容,十分秀美的;生活的磨折,养儿育女的辛劳,以及随着年华悄悄地逝去,便只剩下了大家闺秀的温柔、端庄、文雅的风韵。由于操持家务,她一双纤纤素手也变得粗糙了。丈夫天份极高,性情豪迈,多才多艺,但也有些放荡不羁,她从不对丈夫的生活范围过多干涉,随意他与各色各样的人物接近,丈夫有时长时间的在外面游历,到很远的地方去,她也不干预,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丈夫吸收到更多的营养,使戏曲创作更具特色。丈夫的生活就象他自己说的:"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写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的牙、瘤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天赐我这般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除却是阎王亲自来唤,小鬼亲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幽冥,天哪!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可不久她不得不对丈大有所警觉。

[1] [2]  下一页


关汉卿|窦娥冤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窦娥冤  关汉卿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