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
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①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②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③浪,水石相搏④,声如洪钟⑤。是说⑥也,人常疑之。令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⑦始访其遗踪⑧,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⑨,北音清越⑩,枹止响腾(11),余韵徐歇(12)。自以为得之(13)矣。然是说也,余尤(14)疑之。石之铿然(15)有声者,所在皆是(16)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17)六月丁丑(18),余自齐安(19)舟行适临汝(20),而长子迈将赴(21)饶之德兴尉(22),送之至湖口(23),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24),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25)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26),闻人声亦惊起,磔磔(27)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28)也。余方心动(29)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30)如钟鼓不绝。舟人(31)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32),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33)而为此(34)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35),可坐百人,空中(36)而多窍(37),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38)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39)?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40)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41)也。古之人不余欺也(42)!”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43)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44)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45)虽知而不能言(46)。此世所以不传也(47)。而陋者(48)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49),自以为得其实(50)。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字词注释】
①彭蠡(l!
www.350xue.com
):鄱阳湖的又一名称。②郦元:就是郦道元。③鼓:振动。④搏:击,拍。⑤洪钟:大钟。⑥是说:这个说法。⑦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⑧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⑨南声函胡: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同“含糊”。⑩北音清越: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越,高扬。(11)枹(f*)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12)余韵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韵,这里指声音。徐,慢。(13)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14)尤:更加。(15)铿(k5ng)然: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16)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17)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元丰,宋神宗的年号。(18)六月丁丑:农历六月丁丑那一天。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19)齐安:现在湖北省黄冈县。(20)适临汝:到临汝去。临汝,现在江西省临川县境内。(21)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22)饶之德兴尉:饶州德兴县(现在江西省德兴县)的县尉(主管一县治安的官吏)。(23)湖口:现在江西省湖口县。(24)硿硿(k#ng k#ng)焉:这里指硿硿地(发出声响)。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25)莫(m))夜:晚上。莫,同“暮”。(26)栖鹘(h*):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27)磔磔(zh6zh6):鸟鸣声。(28)鹳(gu4n)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29)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30)噌吰(ch5ngh$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31)舟人:船夫。(32)罅(xi4):裂缝。(33)涵淡澎湃:波浪激荡。涵淡,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34)为此:为,形成。此,指噌吰之声。(35)当中流:当着水流的中心。(36)空中:中间是空的。(37)窍:窟窿。(38)窾坎(ku3nk3n)镗鞳(t1ngt4):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39)汝识(zh@)之乎:你记得这个(典故)吗?识,通“志”,记住。(40)周景王之无射(y@):《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21
www.350xue.com
年)铸成“无射”钟。(41)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1年)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降。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43)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43)殆:大概。(44)终:总。(45)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46)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47)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的缘故。(48)陋者:鄙陋的人。(49)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50)实:指事情的真相。
【诗文翻译】
《水经》说:“彭蠡的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它)下面临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湖水击拍山石,(发出)声音好像大钟(一样),(所以得名“石钟山”。)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里,即使(有)大风浪也不会发出声音,何况山石呢!到了唐代李渤才(亲自)查访那地方,在深潭上面找到两块石头,敲打石头,听它的声音,南边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才)消失,(他就)自认为(已经)找到这(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了。但是(对)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了。石头(敲了能够)响亮地发出声音,到处都(是)这样,但独有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我的)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那个人们)所说的石钟。(石钟山上)佛寺的和尚叫(一个)小孩拿了斧头,在乱石中选了一两块(石头)敲打它,石头硿硿地(发出声响),(用这个来说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我坚持(我原来的看法),笑笑,不相信。到了晚上,月亮很亮,我独自同苏迈坐小船到(石钟山的)绝壁下面。(那)绝壁侧着矗立,(有)千尺(高),好像猛兽(又像)奇鬼,阴森森地要想向人扑过来。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的声音,也受惊飞起来,磔磔地在云霄间(叫)。又有(一种声音)好像老人在山谷中又咳又笑,有人说这是鹳鹤的声音。我正心里害怕打算回去,可是(一种)宏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来,噌噌吰吰地像敲钟(的声音响个)不停。船夫大惊起来。(我)慢慢地探察这声音,(原来)山下都是石洞石缝,(也)不知道那(石洞石缝的)深浅,微波冲入这些洞和缝,波浪激荡因而产生这种噌吰的声音。(我们的)船回到两座山的中间,将要进入港口,有一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心。(那石上)可以坐一百(个)人,(石头)中间是空的,有很多窟窿,窟窿吞进吐出江风湖水,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刚才的噌吰的声音相呼应,好像音乐(在)演奏。(我)于是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住了这个(景象)吗?噌噌吰吰的是周景王的无射钟,窾坎镗鞳的是魏庄子的歌钟呀。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
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主观臆断它有或者没有,可以吗?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因而别人不能理解);士大夫总不肯用小船(在)黑夜停泊(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人能够了解(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却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啊。而知识浅薄的人就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还)自以为探得了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慨叹郦道元(说明)得太简单,并且笑话李渤的知识浅薄。
【图示导读】
石钟山
-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 《石钟山记》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 › 《石钟山记》自学纲要
- › 石钟山
- › 《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的异同
- › 《石钟山记》三题
- › 延续千年的石钟山命名之争
- › 《石钟山记》中的“三笑”艺术
- › “笑李渤之陋”实可陋--读苏轼《石钟山记》有感
tag: 石钟山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