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两位大思想家的哲学观点,首先要了解这些观点,进而要清楚这些观点的异同之处,最终要明白之所以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本文篇幅不长,但包容的东西却很丰富。因此,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要认真加以对待。
同本单元的其余几篇课文一样,本文是一篇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目的是从文章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现代论论文的阅读训练。所以在进行本课文教学,最好能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
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文章是谈孔孟的不同之处,但落笔却落笔在孔孟之同上,第一自然段由二人的至圣、亚圣地位,《论语》和《孟子》的著述,司马迁的评价,冯友兰的对比,都说明二者是相同。但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谈到了“仔细比较”之下他们的不同:孔子轻松愉快,孟子则刃事紧张;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随即作者谈到二人不同的原因,用“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一语带过,表明作者观点—虽有关联,但不重要,很自然的转到对当时各自不同的局势,时代的大背景进行分析了,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历史地理的特点。
文章思路清晰:由“同”落笔,举例论证其“异”,分析产生“异”的原因。文章的重点在于第三部分,对历史地理的特点分析。以上文章的思路和作者分析的要点,务必使学生清楚。
孔孟学说观点比较
搞清楚这一点非常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表现孔孟不同的句子画下来,然后加以比较。如在生活方面,孔子的态度是—“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来保持他的悠闲”,“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适”。孟子的主张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人性方面,孔子认为—“观过,斯知仁矣”。“孔子自已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则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说:舜者何人也,预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人际交往方面,孔子一切循礼而动,甚至违逆自己内心的意愿—“孔子虽不值阴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乘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而孟子则没有这样的耐性—“他对各国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已意。”
本文教学的具体操作
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建议由政治、历史老师和语文老师联合起来,从语文、哲学、历史的角度对内容进行阐释。
关于孔孟的语录
建议老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背诵课文中出现的孔孟语录。好处有如下三点:
1.随读课文随记忆,顺水推舟,不会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
2.有助于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3.掌握名言名句,有助于备战高考。
孔孟教学建议
tag: 教学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