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相关

浏览次数: 89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孟子相关,

★齊桓晉文之事章
1.齊宣王的興趣/孟子不談齊桓晉文之事的原因
2.齊宣王以羊代替牛來釁鐘一事
3.百姓對宣王的誤解/孟子對宣王的開解
4.「力舉百鈞」、「明察秋毫」的比喻說明甚麼
5.孟子以甚麼比喻說明「不能」、「不為」之別
6.推恩的方法、結果/不推恩的結果
7.課文的主旨/段旨/全文的主要論點
8.詞語解釋
9.寫作方法:
(1)孟子的論辯技巧
(比喻法/因勢利導/讚美對方/層層遞進/例証法/故意設難)
(2)對偶、排比
相“平淡无奇”之机,引发诱导。
  如《齐桓晋文之事》一文的开头,齐宣王问孟子有关齐桓晋文之事,孟子答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这似平淡无奇,可我觉得这恰是文章的脉络所在:仲尼之徒为何为称道桓文之事呢?因桓文“行霸道”,称霸天下,而仲尼之徒则是主张“行王道”的,齐宣王就是欲效桓文行霸道的,这就是他问桓文之事的症结所在,这是全文的纲。那么,“后世”果真“无传”吗?事实上,桓文之事后世早已传述开了,可见这“后世”实专指孔门的“后世”,而孟子也是也于孔门,故孟子才说“臣未之闻也”。学生经过这一诱导,兴味渐浓,颖悟顿开,觉得应于“平淡无奇”中见其神韵之处,方不致于“深入宝山空手回,见宝不得宝”。
孟子故居

mengzi.jpg (45485 bytes)
孟子故居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的凫村内偏西,是孟子的出生地。村内的东西大街为“孟子故里街”,路北座北向南为孟子故宅,现存正殿一座,高5米,长11米,深7米。殿前一池,名“孟母池”,池西有一南北流向的小河,名白马河,过河上小桥西行,路南为“孟母故井”,井内壁为砖砌,直径约1米,石盖井口约0.6米,深2米,为孟母当年汲水处,后人曾多次重修,清光绪年间立有“重修井台碑”一通,今已不存;井口所覆石盖仍保存完整。 ★“桑 梓” 的 由 来 ----孔孟桑梓--邹城,“桑梓”是指故乡的意思,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

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在孟庙亚圣殿东侧就有这么两棵古老的树,桑树和梓树,据说是孟母当年种下的,孟

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见识,善于教子的伟大女性,孟子非常孝顺和尊重母亲,在他周游列国期间,不管身在何

地,总会想起故乡的桑树和梓树,想起母亲。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继往圣,开来学 ----孟庙棂星门内左右各一木坊,名为“继往圣”、“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家

之来”的功绩。后人用"继往开来"表示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孟 母 断 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
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
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
旦夕勤学,遂成亚 圣。

-----[白话]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
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
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
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
“你荒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
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 母 三 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
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
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
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
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
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
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
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子相关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