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三语文同步辅导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

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

浏览次数: 64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

  李大钊亦为大我主义人生观的信奉者,他早於胡适倡言:“大实在的瀑流永远由无始的实在向无终的实在奔流。吾人的‘我’,吾人的生命,也永远合所有生活上的潮流,随著大实在的奔流,以为扩大,以为继续,以为进转,以为发展。故实在即动力,生命即流转。”人生在世,“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故人生本务,在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傅斯年的“愚公”人生观,亦表达了“努力为公”的大我主义理想。他主张:“人类的文化和福利,是一层一层堆积来的,竤众是不灭的;不灭的竤众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界的。……我的人生观念就是‘愚公移山论’。”

 

四 在市民伦理与君子理想之间

  以现代化为目标的五四启蒙运动,其伦理革命主要聚焦於孔教与自由民主和工业化相违的社会伦理,而并未染指儒学超越性的德性与生命层面。同时,由於新文化运动对基督教的拒斥,中西文化在终极关怀层面的对话暂付阙如,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亦并未受到基督教文化的有力挑战。因而,即便在激烈反孔的五四时期,儒家“仁”的道德理想亦未曾在知识份子的意义世界中失去影响。

  这样,五四伦理革命就呈现出一幅矛盾的思想图景:在社会公共领域,作为启蒙者的新文化人,倡言个人本位的、以“利”(权利、功利)为基础的现代市民伦理;在个体精神领域,作为知识精英的新文化人,信奉的则是人伦本位的、以“仁”为基础的传统君子道德。这种立基於欲望的市民伦理与植根於德性的君子理想的价值张力,表征著五四启蒙时期中西人文传统的激荡和冲突。沟口雄三在论东西文化时指出:“围绕人类的本性是贪求还是追求道德这两个遍性的命题,存在著永远难解的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五四中西文化的冲突,也可归结为“欲望”与“德性”之争。以霍布斯(Thomas Hobbes)“凡人皆狼”的命题为基础的欧洲市民社会的伦理学,其“欲望—斗争—理性—契约”的理论范式,无以导入具有人性目的论意义的德性理念。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指出:西方启蒙主义伦理学的阙失,在於其对基督教神学和亚里士多德古典德性传统的否弃,导致了德性目的论丧失,从而使启蒙伦理学流为匮缺目的论框架的、自然人性和伦理戒律相矛盾的伦理学体系。摹拟欧洲启蒙运动而以个人主义易家族主义的五四伦理革命,在废除礼教伦理和解放自然人性的同时,亦不能不面临市民伦理之欲望与德性的难题。这也是一个困扰启蒙者的深刻的伦理难题。

  儒学虽在五四时代经西学的侵蚀而陷於伦理解体和德性解纽,但其幽灵犹存。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之竤体意识、人生理想和人文宗教,仍如“游魂”(余英时语)附丽於启蒙运动和知识份子的思想深处。胡适的价值二元论,典型地表征著五四时代中西文化的冲突。胡早年留美时即主张:“吾於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於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五四时期,胡在社会公共领域倡言西方式个人主义,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终极关怀层面信奉中国式大我主义伦理宗教。胡适的价值二元论,其实未脱张之洞“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中体西用范式。胡的二元论虽难免其徘徊於“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思想困境,但其人间性的凡圣二元取向,则也许是自由主义者在中国“内在超越”的文化语境中拒斥基督教文明之后唯一的价值选择。丁文江以“为全种万世而牺牲个体一时之天性”的宗教心为其信仰,与胡适社会不朽论的人文宗教意识如出一辙。傅斯年则於五四后承认,虽然其在思想方面已完全西洋化,但他在安身立命方面则仍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

  陈独秀的思想流变,则代表了另一种新凡圣合一的价值范式。陈在五四前期与胡适相似,亦兼取西方式个人主义思想和中国式大我主义信仰。但至五四后期,陈思想深层的竤体意识渐以压倒个人主义,而其“自我扩大”的人文宗教精神,则成为其疏离个人主义而归宗社会主义的思想媒介。马克思主义对於五四激进知识份子的诱惑力,在於其思想体系兼备内学与外学、现实与理想的功能。陈的思想演变,表征著启蒙运动后期道德理想主义的复兴和市民文化的衰微。

  道德理想主义作为儒家德性传统的精神价值内核,其“大我”人格和“大同”社会之理想的现代复兴,无疑是理解五四启蒙运动疏离现代性之蜕变的一个关键。诚如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所言,儒家式道德理想主义传统,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份子一再拒斥作为现代性基础的经济、政治、思想的多元主义,而亲和乌托邦的深刻思想原因。同时,我们从“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中国式共产主义道德中,不难看出儒家德性传统在中国之深刻的连续性。

 



上一页  [1] [2] [3] 


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伦理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