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浏览次数: 84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B.孟子认为美是充实的,他比孔子则更触及了美的内涵,认为美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C、庄子认为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美,美没有一定的标准,因而美是虚无飘渺的。
D.宋玉对"东邻之女"美的描述,也是基于认为美是主观的认识。
8.苏东坡的《琴声》体现了他对美的认识,最能说明他的观点的一项是
A、美是难以说清的东西。 B.美是主观的东西。
C、美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D.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9.第二段空缺处是一句关于美的名言,最恰当的一句是
A.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黑格尔) B,美是难的。(苏格拉底)
C.美是一种本质的现象,(歌德) D、美本身都是无限的。(黑格尔)
10.下列是本文作者对美的见解,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美的形象(漂亮的形象),才能引起人们感官的愉悦,从而产生美的享受和陶醉,
B、不仅形象要作用于感官,而且感官还要作用于情感,这样才能产生美,因而美是人区别动物的标志之一.
C、美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私有现象.它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对人对社会有意义,
D美总是与真与善相联系的,只有反映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力量的习是美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每小题3分)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曰:"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椅角,以乘其衅。"
东曹掾扬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予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修饰为先 B.亮数外出
C、须吴举动 D.东曹椽杨戏索性简略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雅敬亮 雅:甚,非常。 B.寇难未弭 弭:平息
C、以乘其衅 衅:间隙,机会。 D.或欲构戏于琬曰 构:罗织陷害。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 / 不如因善遇之
B、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今君乃亡赵走燕.
C、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琬起先为广都县长,因为众事不理.时又酩酊大醉,曾被刘备发现,差点处死。后幸得诸葛亮识才说情,才仅罢官免职。
B.蒋琬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和器重,选为僚属,委以重任。他全力以赴给诸葛亮提供充足的粮械,以助其攻魏,成为诸葛亮的得力助手。
C、诸葛亮临终之际,向后主推荐蒋琬为尚书令;蒋瑰不负重托,在元帅新丧的危急时刻,镇定自若地控制局面,终于赢得众人的信服。
D.东曹掾扬戏素性简略,对蒋琬大不敬;但蒋琬却有知人之明,不计个人恩怨,反为之辩解,正确对待他。这种品质值得肯定。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学问不倦,所以治已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以利移,不为患改 (2分)
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2分)
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2分)
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消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2分)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分)
17.填空《任选两题》(4分)
①杜甫《蜀相》一诗中表达诗人对诸葛亮之死深感惋
www.350xue.com
惜的两句是 , 。
②贾谊《过秦论》一文先叙史实,后发议论,请写出该文结论的句子 。
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
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18分)
倾听滴水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18)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嗒,滴,嗒,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神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察觉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你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19)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地过去了;稍慢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B.孟子认为美是充实的,他比孔子则更触及了美的内涵,认为美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C、庄子认为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美,美没有一定的标准,因而美是虚无飘渺的。
D.宋玉对"东邻之女"美的描述,也是基于认为美是主观的认识。
8.苏东坡的《琴声》体现了他对美的认识,最能说明他的观点的一项是
A、美是难以说清的东西。 B.美是主观的东西。
C、美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D.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9.第二段空缺处是一句关于美的名言,最恰当的一句是
A.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黑格尔) B,美是难的。(苏格拉底)
C.美是一种本质的现象,(歌德) D、美本身都是无限的。(黑格尔)
10.下列是本文作者对美的见解,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美的形象(漂亮的形象),才能引起人们感官的愉悦,从而产生美的享受和陶醉,
B、不仅形象要作用于感官,而且感官还要作用于情感,这样才能产生美,因而美是人区别动物的标志之一.
C、美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私有现象.它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对人对社会有意义,
D美总是与真与善相联系的,只有反映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力量的习是美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每小题3分)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曰:"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椅角,以乘其衅。"
东曹掾扬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予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修饰为先 B.亮数外出
C、须吴举动 D.东曹椽杨戏索性简略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雅敬亮 雅:甚,非常。 B.寇难未弭 弭:平息
C、以乘其衅 衅:间隙,机会。 D.或欲构戏于琬曰 构:罗织陷害。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 / 不如因善遇之
B、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今君乃亡赵走燕.
C、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琬起先为广都县长,因为众事不理.时又酩酊大醉,曾被刘备发现,差点处死。后幸得诸葛亮识才说情,才仅罢官免职。
B.蒋琬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和器重,选为僚属,委以重任。他全力以赴给诸葛亮提供充足的粮械,以助其攻魏,成为诸葛亮的得力助手。
C、诸葛亮临终之际,向后主推荐蒋琬为尚书令;蒋瑰不负重托,在元帅新丧的危急时刻,镇定自若地控制局面,终于赢得众人的信服。
D.东曹掾扬戏素性简略,对蒋琬大不敬;但蒋琬却有知人之明,不计个人恩怨,反为之辩解,正确对待他。这种品质值得肯定。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学问不倦,所以治已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以利移,不为患改 (2分)
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2分)
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2分)
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消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2分)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分)
17.填空《任选两题》(4分)
①杜甫《蜀相》一诗中表达诗人对诸葛亮之死深感惋
www.350xue.com
惜的两句是 , 。
②贾谊《过秦论》一文先叙史实,后发议论,请写出该文结论的句子 。
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
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18分)
倾听滴水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18)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嗒,滴,嗒,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神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察觉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你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19)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地过去了;稍慢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语文试卷 福州市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