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镇江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测试

镇江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测试

浏览次数: 32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镇江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测试,
  D.“TBNSI纳卫星”不仅重量轻、体积小,可以节省许多宝贵的原材料,而且推进剂的原材料丁烷也是很普通的,所以它的造价比其他卫星低。
10.根据全文内容,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自然段提到的“清华一号"微卫星应是微型卫星,而“TBNSI纳卫星”是小型卫星,所以前者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但其功能差一些。
  B.“TBNSI纳卫星”和“清华一号”微卫星都是小型卫星,他们是相对其他大型卫星而言的,两者的功能是相同的。
  C.这两种卫星相比,纳卫星比“清华一号”微卫星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功能也更加齐全此。
  D.“TBNSI纳卫星”虽然比其他所有卫星的体积都小,重量都轻,但它却有其他卫星都不具有的军事价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 6题。(1 5分)
    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是时,庄宗军朝城,段凝军临河。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取黎阳、卫州,而李继韬以泽潞叛人于梁,契丹数犯幽、涿,又闻延孝言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以谓成败未可知。庄宗患之,以问诸将,诸将皆日:“唐得郓州,隔河难守,不若弃郓与梁,而西取卫州、黎阳,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毋相攻,庶几以为后图。”
    庄宗不悦,退卧帐中,召崇韬问计,崇韬日:“陛下兴兵仗义,将士疲战争、生民苦转饷者,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且唐未失德胜时,四方商贾,征输必集,薪刍粮饷,其积如山。自失南城,保杨刘,道路转徙,耗亡太半。而魏、博五州,秋稼不稔,竭民而敛,不支数月,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臣自康延孝来,尽得梁之虚实,此真天亡之时也。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
    庄孝大喜日:“此大丈夫之事也!”因问司天,司天言:“岁不利用兵。”崇韬日:“古者命将,凿凶门而出。况成算已决,区区常谈,岂足信也!”庄宗即日下令军中,归其家属魏,夜渡杨刘,从郓州人袭汴,八日而灭梁。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延孝自梁奔唐           奔:投奔。
  B.庄宗患之,以问诸将       患:担心。
  C.毋相攻,庶几以为后图。         庶几:或许。
  D.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    河:河流。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宗患之,以问诸将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③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韬延之卧内                      之:称代“康延孝”。
B.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        之:称代“郓州”。
  C.四方商贾,征输必集,薪刍粮饷,其积如山    其:称代“薪刍粮饷”。
  D.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                        其:称代“梁国”。
14.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都表明郭崇韬主张攻梁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
  ②梁兵日掠澶、相,取黎阳、卫州
  ③闻延孝言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
  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⑤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
  ⑥魏、博五州,秋稼不稔,竭民而敛,不支数月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将康延孝投奔唐时,唐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B.郭崇韬认为战争持续多年,百姓期盼休养生息,而且目前粮草不足,不能长久坚持。
  C.郭崇韬虽然从康延孝那儿了解到梁军实力确实强大,但仍力求庄宗灭梁。
  D.掌管天象的官员认为年景不利用兵打仗,郭崇韬却认为他的话不值得相信。










第Ⅱ卷(共1 O 5分)
四、(15分)
16.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nbs



www.350xue.com
p;(1)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2)与梁约罢兵,毋相攻,庶几以为后图。


17.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回答问题。(6分)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词的上片通过哪几方面的感受,点明深秋已临?(3分)
答:
(2)结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全篇的警句,源于前辈词人范仲淹《御街行》“眉间心上,无计相避”。同是写愁,你认为谁写得好?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浮云游子意,              ,挥手自兹去,              。  (李白《送友人》)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 (杜甫《旅夜抒怀》)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自居易《忆江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9~2 2题。(1 8分)
安于途中
    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人河,又从河流人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
    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日渐靠近某个可知和未可知的终点。
    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
    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就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镇江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测试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三语文  镇江市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