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之路》第十二章 科幻市场的整体概貌
浏览次数: 40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小说阅读教学
标签:小说教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www.350xue.com
《中国科幻之路》第十二章 科幻市场的整体概貌,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科幻市场的现状与潜力
第三节:科幻迷市场与非科幻迷市场
第四节:青少年科幻市场与成人科幻市场
第五节:男性科幻市场与女性科幻市场
第六节:汉语科幻市场与少数民族语科幻市场
在中国科幻界这个圈子里,如果你能够全面地和各类人士打交道,你就会有一个奇怪的发现:从事创作和编辑工作的人往往愁眉苦脸,认为搞科幻是个苦差事,甚至与"义务奉献"划等号。而作市场的人则喜笑颜开,坐收利益。九七年科幻大会上,笔者曾与河南来的一位编辑交谈。我告诉她,我卖过她们社出版的一套科幻丛书,销路很好。不过我取不到正版书,只能卖盗版。没想到她非常惊讶地问,科幻这种书也值得盗版?
作图书市场的人或者文化水平不高,或者有商业上的顾虑,或者与文化界接触甚少,所以极少把他们的所见所闻公开出来。反到是作者和编辑经常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把他们的苦处讲出来。所以给社会上留下的印象就是,今天在中国搞科幻是个受累不讨好的事情。更有一些人给科幻艺术赋予改变国民素质的重任,使得人们把发展科幻当成了一种纯粹的公益事业。
其实,这完全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科幻艺术在世界各地都是非主流的、体制外的艺术。它能够生存至今并且发展壮大,市场几乎是惟一的养育者。在我国也是如此。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科幻期刊的经营和科幻图书的发行基本上都是在自负盈亏的体制下运行,没有任何一个科幻刊物或任何一套科幻图书依靠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而且科幻艺术作为一种现代人的神话,本身就有极高的娱乐价值。
还可以举另外一些例子: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和武侠文学几乎和科幻艺术同时在大陆兴起,也没有得到行政上的什么特殊照顾。充斥各类媒体反而都是对它们的批评,其力度和广泛性绝对超过当时对科幻艺术的指责。比如邓丽君歌曲受到的批判肯定就是任何一个大陆科幻小说作者无法"媲美"的。然而,通俗歌曲和武侠小说不仅在大陆生存下来,而且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走市场之路,寻求大众支持,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重视科幻市场的必要性:国内文化行业日益市场化,许多原来靠国家扶持的文化领域,比如科幻界一向对之存在复杂感情的纯文学界就正在市场边缘徘徊。但这些领域的从业者长期在计划体制的摇篮中生活,对市场开发既不熟悉又有畏难心理。而科幻艺术早就先一步进入市场,实际上为它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文化市场中的主流形式奠定了基础。从这点来说,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对科幻事业的断奶真可谓"塞翁失马,焉之祸福"。
可以说,只有扎扎实实地研究市场,挖掘市场潜力,才是中国科幻事业发展的正道。
一,美国科幻市场的开发经验
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中,以美国的科幻市场最发达。这与美国是现代形式科幻艺术的诞生地息息相关。尽管如此,美国科幻市场的兴旺发达也是经过六十多年的积累才形成的。
美国科幻大市场的形成经历了期刊--图书--影视--多媒体等阶段。自二十年代末世界上第一家专业科幻刊物在美国诞生以后至五十年代初,美国的科幻市场主要以刊物为主。刊物起到了"开发两头"的作用,即一头开发读者群,一头开发有潜力的作者。这决定于科幻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科幻艺术都是舶来品,即使在美国,最初的科幻小说都是引进的凡尔纳、威尔斯等国外作家的作品。本国一无确定的读者群,二无专业作者。期刊投入小,出版周期短,与读者接触多,反馈方便。为宣传普及科幻艺术进行了启蒙工作。
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未,美国科幻市场进入了以长篇小说单行本为主的时代。这也体现了科幻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科幻是一种以超现实情节为主要魅力的艺术,越是长篇作品,越能更好地将读者带入"幻境"。这一点与武侠小说极少短篇是同一个道理。所以看长篇作品首先是读者的要求。其次,作者要进一步求得个人发展,奠定个人在创作领域的地位,也必须发表长篇作品。经二十年积累,美国已经产生了一批可以把握长篇创作规律的作者。这使美国科幻市场图书时代的形成水到渠成。在美国科幻图书市场发展到高峰的时候,大约有几分之一的文学读物是科幻小说。
七十年代末,美国科幻市场进入了以科幻影视为主的时代。科幻电影本是世界各国电影界自本世纪初就进行的尝试。但以往的科幻电影艺术性强,娱乐性差,一直被视为"票房毒药"。七十年代未,以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卡梅伦为代表的一代导演更好地把握了科幻片的娱乐因素,并结合最新科技成果,开创了科幻电影的高科技时代。科幻艺术以超现实为外在魅力,所以靠文字来表现的故事情节就不及直观的影视作品更吸引人。而且,以电脑合成特技为主的当代电影特技完全可以表达以往只能用文字表现的离奇场面。再加上电影本来就是高投入大产出的文化产业,好莱坞在电影市场运作机制方面又领先于全世界,这些都是科幻电影跃升为科幻市场主体的因素。前面几十年科幻创作在题材方面的积累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目前,美国科幻市场正在向卡通、电玩、儿童玩具、主题游乐园等多方面延伸发展。力争更多地开发科幻艺术的市场潜力。以主题游乐园为例,最近计划进入香港的迪斯尼乐园中就有一个名为"未来世界"的科幻游乐园。一些制片商在制作过大成本的科幻巨片后,往往将一些布景保留为游乐设施,使之物尽其用。不过,尚未见到美国有以整个科幻市场为开发对象的企业出现。科幻市场的各个部分分别由各自领域的企业开发,相互间只以知识产权交易为纽带。
这四个发展阶段是一脉相承的。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培养消费者和积累题材,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必然发展。并且,后一个阶段出现后,前一个阶段的市场主体并未消失,而是"退居二线"。目前美国的专业科幻杂志极少有赢利的,但它们能作为专业媒体而存在。其中办得最好的是一家叫《轨迹》的刊物。该刊物的装帧十分朴素,几乎没有版式处理。主要是给圈内人士和老科幻迷提供信息和评论。长篇科幻小说单行本仍然是白领阶层的主要读物。由于影视作品毕竟无法表现复杂情节,科幻图书仍然有它的市场。并且许多科幻小说都是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好素材。
美国科幻市场的发展揭示发科幻艺术本身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又是在美国科幻界人士几十年自发摸索中揭示的。换句话说,美国人为我们作了实验。把握这些规律,有选择地照搬,可以使中国科幻市场的开发减少"试错"的代价,缩短开发时间。如果我们在必要投入的保证下有计划地开发这个市场,十年之内我们完全可以使中国科幻市场的消费者数目在绝对值上接近美国的水平。不是缺方法,而是缺行动!
二,中国科幻市场开发情况
自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就陆续有人创作或翻译科幻文学作品。但中国科幻市场真正形成还是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的事情。在当时百废俱兴的社会背景下,科幻小说成为"文化复兴"中重要的一环。《小灵通漫游未来》曾发行到数百万册,《珊瑚岛上的死光》被搬上银幕,国内先后产生四家科幻期刊和一份专业科幻报纸。电视剧和广播剧中也出现了大量科幻作品。
比这更重要的是国外作品的引进。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开始系统引进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和前苏联的科幻作品。七十年代未开始又大量翻译西方科幻小说。由于当时没有版权制约,大量国外科幻名著能以本来面目与中国读者见面。甚至象《星球大战》、《星际旅行》之类属于西方流行文化的影视小说都能摆上中国读者的案头。这就形成了中国科幻市场的独特局面:高水平的艺术欣赏者先于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者而出现。在科幻艺术的大手笔尚未出现的时候,中国科幻爱好者已经能欣赏到世界一流的科幻作品。近几年大片机制的出现,以及盗版音像制品的存在,更是使中国科幻迷几乎同步地欣赏到世界第一流的科幻影视作品。但作为中国科幻爱好者,他们仍普遍希望中国科幻艺术能推出自己的大师和巨著。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市场动力。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家不再支持科幻作品创作翻译和出版。这种状态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方面科幻艺术的创作、翻译、出版、理论研究和教育都变成业余行为,水平因此长时间徘徊不前。另一方面科幻艺术被迫下海,又使得在这一领域默默耕耘的人早早就熟悉了市场机制,比起一直由国家包下来的各门传统艺术有机制上的优势。
目前,国内介入这个市场的专业机构有以下这些:
(1)《科幻世界》杂志社,隶属四川省科协。创刊于一九七九年,已有二十年历史。是上一次科幻大潮中惟一延续至今的专业阵地。目前已占领了青少年科幻市场的主要份额,每期发行二十一万至二十五万之间。自一九九六年达到发行量的顶点后,一直没有新的突破。他们还拥有科幻图书邮购部,自九五年成立以来一直邮购国内各出版社出版的科幻图书。由于有刊物作媒体,邮购部的业务开展顺利。最近他们购买了一批国外科幻作家的版权,并扶持国内科幻作者,开始系统进入图书出版市场。
《中国科幻之路》第十二章 科幻市场的整体概貌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科幻市场的现状与潜力
第三节:科幻迷市场与非科幻迷市场
第四节:青少年科幻市场与成人科幻市场
第五节:男性科幻市场与女性科幻市场
第六节:汉语科幻市场与少数民族语科幻市场
一节 概述 第十二章
在中国科幻界这个圈子里,如果你能够全面地和各类人士打交道,你就会有一个奇怪的发现:从事创作和编辑工作的人往往愁眉苦脸,认为搞科幻是个苦差事,甚至与"义务奉献"划等号。而作市场的人则喜笑颜开,坐收利益。九七年科幻大会上,笔者曾与河南来的一位编辑交谈。我告诉她,我卖过她们社出版的一套科幻丛书,销路很好。不过我取不到正版书,只能卖盗版。没想到她非常惊讶地问,科幻这种书也值得盗版?
作图书市场的人或者文化水平不高,或者有商业上的顾虑,或者与文化界接触甚少,所以极少把他们的所见所闻公开出来。反到是作者和编辑经常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把他们的苦处讲出来。所以给社会上留下的印象就是,今天在中国搞科幻是个受累不讨好的事情。更有一些人给科幻艺术赋予改变国民素质的重任,使得人们把发展科幻当成了一种纯粹的公益事业。
其实,这完全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科幻艺术在世界各地都是非主流的、体制外的艺术。它能够生存至今并且发展壮大,市场几乎是惟一的养育者。在我国也是如此。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科幻期刊的经营和科幻图书的发行基本上都是在自负盈亏的体制下运行,没有任何一个科幻刊物或任何一套科幻图书依靠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而且科幻艺术作为一种现代人的神话,本身就有极高的娱乐价值。
还可以举另外一些例子: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和武侠文学几乎和科幻艺术同时在大陆兴起,也没有得到行政上的什么特殊照顾。充斥各类媒体反而都是对它们的批评,其力度和广泛性绝对超过当时对科幻艺术的指责。比如邓丽君歌曲受到的批判肯定就是任何一个大陆科幻小说作者无法"媲美"的。然而,通俗歌曲和武侠小说不仅在大陆生存下来,而且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走市场之路,寻求大众支持,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重视科幻市场的必要性:国内文化行业日益市场化,许多原来靠国家扶持的文化领域,比如科幻界一向对之存在复杂感情的纯文学界就正在市场边缘徘徊。但这些领域的从业者长期在计划体制的摇篮中生活,对市场开发既不熟悉又有畏难心理。而科幻艺术早就先一步进入市场,实际上为它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文化市场中的主流形式奠定了基础。从这点来说,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对科幻事业的断奶真可谓"塞翁失马,焉之祸福"。
可以说,只有扎扎实实地研究市场,挖掘市场潜力,才是中国科幻事业发展的正道。
二节 中国科幻市场的现状与潜力 第十二章
一,美国科幻市场的开发经验
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中,以美国的科幻市场最发达。这与美国是现代形式科幻艺术的诞生地息息相关。尽管如此,美国科幻市场的兴旺发达也是经过六十多年的积累才形成的。
美国科幻大市场的形成经历了期刊--图书--影视--多媒体等阶段。自二十年代末世界上第一家专业科幻刊物在美国诞生以后至五十年代初,美国的科幻市场主要以刊物为主。刊物起到了"开发两头"的作用,即一头开发读者群,一头开发有潜力的作者。这决定于科幻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科幻艺术都是舶来品,即使在美国,最初的科幻小说都是引进的凡尔纳、威尔斯等国外作家的作品。本国一无确定的读者群,二无专业作者。期刊投入小,出版周期短,与读者接触多,反馈方便。为宣传普及科幻艺术进行了启蒙工作。
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未,美国科幻市场进入了以长篇小说单行本为主的时代。这也体现了科幻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科幻是一种以超现实情节为主要魅力的艺术,越是长篇作品,越能更好地将读者带入"幻境"。这一点与武侠小说极少短篇是同一个道理。所以看长篇作品首先是读者的要求。其次,作者要进一步求得个人发展,奠定个人在创作领域的地位,也必须发表长篇作品。经二十年积累,美国已经产生了一批可以把握长篇创作规律的作者。这使美国科幻市场图书时代的形成水到渠成。在美国科幻图书市场发展到高峰的时候,大约有几分之一的文学读物是科幻小说。
七十年代末,美国科幻市场进入了以科幻影视为主的时代。科幻电影本是世界各国电影界自本世纪初就进行的尝试。但以往的科幻电影艺术性强,娱乐性差,一直被视为"票房毒药"。七十年代未,以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卡梅伦为代表的一代导演更好地把握了科幻片的娱乐因素,并结合最新科技成果,开创了科幻电影的高科技时代。科幻艺术以超现实为外在魅力,所以靠文字来表现的故事情节就不及直观的影视作品更吸引人。而且,以电脑合成特技为主的当代电影特技完全可以表达以往只能用文字表现的离奇场面。再加上电影本来就是高投入大产出的文化产业,好莱坞在电影市场运作机制方面又领先于全世界,这些都是科幻电影跃升为科幻市场主体的因素。前面几十年科幻创作在题材方面的积累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目前,美国科幻市场正在向卡通、电玩、儿童玩具、主题游乐园等多方面延伸发展。力争更多地开发科幻艺术的市场潜力。以主题游乐园为例,最近计划进入香港的迪斯尼乐园中就有一个名为"未来世界"的科幻游乐园。一些制片商在制作过大成本的科幻巨片后,往往将一些布景保留为游乐设施,使之物尽其用。不过,尚未见到美国有以整个科幻市场为开发对象的企业出现。科幻市场的各个部分分别由各自领域的企业开发,相互间只以知识产权交易为纽带。
这四个发展阶段是一脉相承的。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培养消费者和积累题材,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必然发展。并且,后一个阶段出现后,前一个阶段的市场主体并未消失,而是"退居二线"。目前美国的专业科幻杂志极少有赢利的,但它们能作为专业媒体而存在。其中办得最好的是一家叫《轨迹》的刊物。该刊物的装帧十分朴素,几乎没有版式处理。主要是给圈内人士和老科幻迷提供信息和评论。长篇科幻小说单行本仍然是白领阶层的主要读物。由于影视作品毕竟无法表现复杂情节,科幻图书仍然有它的市场。并且许多科幻小说都是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好素材。
美国科幻市场的发展揭示发科幻艺术本身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又是在美国科幻界人士几十年自发摸索中揭示的。换句话说,美国人为我们作了实验。把握这些规律,有选择地照搬,可以使中国科幻市场的开发减少"试错"的代价,缩短开发时间。如果我们在必要投入的保证下有计划地开发这个市场,十年之内我们完全可以使中国科幻市场的消费者数目在绝对值上接近美国的水平。不是缺方法,而是缺行动!
二,中国科幻市场开发情况
自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就陆续有人创作或翻译科幻文学作品。但中国科幻市场真正形成还是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的事情。在当时百废俱兴的社会背景下,科幻小说成为"文化复兴"中重要的一环。《小灵通漫游未来》曾发行到数百万册,《珊瑚岛上的死光》被搬上银幕,国内先后产生四家科幻期刊和一份专业科幻报纸。电视剧和广播剧中也出现了大量科幻作品。
比这更重要的是国外作品的引进。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开始系统引进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和前苏联的科幻作品。七十年代未开始又大量翻译西方科幻小说。由于当时没有版权制约,大量国外科幻名著能以本来面目与中国读者见面。甚至象《星球大战》、《星际旅行》之类属于西方流行文化的影视小说都能摆上中国读者的案头。这就形成了中国科幻市场的独特局面:高水平的艺术欣赏者先于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者而出现。在科幻艺术的大手笔尚未出现的时候,中国科幻爱好者已经能欣赏到世界一流的科幻作品。近几年大片机制的出现,以及盗版音像制品的存在,更是使中国科幻迷几乎同步地欣赏到世界第一流的科幻影视作品。但作为中国科幻爱好者,他们仍普遍希望中国科幻艺术能推出自己的大师和巨著。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市场动力。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家不再支持科幻作品创作翻译和出版。这种状态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方面科幻艺术的创作、翻译、出版、理论研究和教育都变成业余行为,水平因此长时间徘徊不前。另一方面科幻艺术被迫下海,又使得在这一领域默默耕耘的人早早就熟悉了市场机制,比起一直由国家包下来的各门传统艺术有机制上的优势。
目前,国内介入这个市场的专业机构有以下这些:
(1)《科幻世界》杂志社,隶属四川省科协。创刊于一九七九年,已有二十年历史。是上一次科幻大潮中惟一延续至今的专业阵地。目前已占领了青少年科幻市场的主要份额,每期发行二十一万至二十五万之间。自一九九六年达到发行量的顶点后,一直没有新的突破。他们还拥有科幻图书邮购部,自九五年成立以来一直邮购国内各出版社出版的科幻图书。由于有刊物作媒体,邮购部的业务开展顺利。最近他们购买了一批国外科幻作家的版权,并扶持国内科幻作者,开始系统进入图书出版市场。
《中国科幻之路》第十二章 科幻市场的整体概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国 小说阅读教学,小说教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小说阅读教学
栏目导航
小说阅读教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