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历史考察二
以上学者的这些见解,作者无意作出什么评价,只是从中国科普历史考察的角度,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场景,供大家学习、研究。本文作者的观点在本节的第一部分,已经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也算是放在这沧海中之一粟吧!
3.现代科普发展趋势
第一,科普全球化和个性化的结合,是现代科普发展必然趋势。从科普的历史考察——实践的和理论的角度。可以得知,建立一个庞大的科技传播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的需求;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产生以科学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国际交流为基础的“全球化”特征。个性化是因为各国的文化差异、经济差异、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国对于科学素质的认识和对提高国民素质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同,必然带来不同的个性。所以现代科普的发展必然体现全球化和个性化的综合特征。
第二,科普进入社会系统工程,也将成为现代科普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社会里,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是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普及作为经济、科技发展的基础,作为综合国力的象征,作为国民素质的体现,必然需要社会各国领域的共同投入,整体推进。现在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当成基本国策。所以加大政府关注力度,也是各国政府共识的眼光。
第三,网络时代的科普是现在科普的重要趋势。“由于信息通讯、因特网等新媒介的发展,科技研究成果可以立即得到普及。由于普及的迅速,使科技研究的循环过程也大大缩短,使科普与科学技术研究逐渐融为一体。这些情况将使科技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显著上升,促进了国民素质的迅速提高。”[24]
[1] 章道义:“中国科普:一个世纪的简要回顾”,《科技时报》,2001年3月23日。
[2] 越雪采访记“50年代初我们干劲十足”,《科技日报》,2001年7月27日。
[3]《中国期刊》,《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
[4]《中国期刊》,《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科普座谈会报道“畅谈科普使命”,《科技日报》,2001年6月22日。
[6][7] 科普座谈会报道“畅谈科普使命”,《科技日报》,2001年6月22日。
www.350xue.com
[8] 章道义“中国科普:一个世纪的简要回顾”,《科技日报》,2001年4月20日。
[9] 章道义“中国科普:一个世纪的简要回顾”,《科技日报》,2001年5月25日。
[10] 章道义“中国科普:一个世纪的简要回顾”,《科目日报》,2001年7月20日。
[11] 章道义“中国科普:一个世纪的简要回顾”,《科技日报》,2001年8月3日。
[12]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论科学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4月。
[13] [14]申振钰“科普与大众传媒”,《中国科普与新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0月。
[15] 何祚庥“科普工作的‘四性’”,《中国科普与新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0月。
[16]《中国科普与新世纪》P103。
[17] 李大光“关于公众理解科学或科普的一些思考”,《科普研究》,1996年第2期。
www.350xue.com
[18] 吴国盛“从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2000年中国国际科普论坛论文集》。
[19]《2000年中国国际科普论坛论文集》。
[20] 张开逊“公众理解科学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人民出版社》,1991年。
[21] 参见卞酰麟如下文章:“科普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普工作来担当”、“科普宣传六议”、“理念与实践”,分别载《科学》1993年第2期,1995年第1期;《2000年中国国际科普论坛论文集》。
[22] 侯青云“如何全面认识‘科普’词义的内涵?”《中国科协报》,1997年8月28日。
[23] 梅苞“略论创新综合学科——科普学”,《2000年中国国际科普论坛论文集》。
[24] 柳南奎“试论科学技术、普及的发展方向及其模式演进”,《科普研究》,2001年,第四期。
中国科普历史考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