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应“时髦“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应“时髦“

浏览次数: 48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作文教学
标签:作文学习,作文指导,http://www.350xue.com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应“时髦“,

话题作文中,材料必须具有丰富性、典型性、准确性(切合话题),但要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除了要拟一个新颖夺目的题目外,还必须注意材料的创新。

新颖的材料,往往是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具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材料。“文章最忌百家衣”,材料创新有助于文章创新。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有求新的强烈意识和习惯,注意从时效性强的报刊、杂志中,从广为关注的时事热点中寻找新的材料。不要一谈“成败”,就言必称“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论“勤奋”,就必举“达·芬奇画蛋”;说“毅力”,就是“保尔、高士其、张海迪”;议“勤奋”,就是“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组成的”;讲“思维”,定少不了“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瓦特琢磨壶中水开”   谈“想像”,就是借用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有意……这些材料确实典型,也确实准确,可这些材料实在太陈旧、用的实在太滥了,简直就是一种固定模式! 读的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怎么可能打动读者和读的都快倒背如流的阅卷老师呢?那么,在具体话题中如何实现这种创新呢?

比如:谈“关心”这个话题,试比较下列材料:A.雷锋关心群众;B.老师关心学生 C社会关心歌手高枫、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遭遇不幸。显然,C项材料最新颖、更易调动读者近期关注的神经,从而引起情感的较大共鸣,从另一个角度取得了增强文章说服力的效果。求新意味着避俗,在作文材料的占有比较丰的情况下,同学们一定要有避开陈年老料的习惯,要依据“求避俗”的原则,博收而约取,歌德说过“一个作家才能不是看他写了什么,而要看他丢掉了什么”,话题作文中选择材料时也必须要舍得丢弃那些陈的、使用频率过高的部分。但“文章总是自己好”,很多同学对待材料也是如此,如白居易所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裁,或失于繁多看来,材料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克服对典型但陈的材料舍不得的通病。

另外,材料创新,还要学会出奇制胜。当年旦舌战狮城,辩论人性善恶,三辩季翔巧引金庸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的材料,顿时倾辩场一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试比较下列话题中的两组材料:  

1.谈“金钱”:A.贪财是万恶之根———《新约全书》

B.金钱上破产不是末路,人格上破产才是绝路———歌手钟镇涛 

2.谈“机遇”:A.我总是试图将每一次灾难转化为机会———美国商界巨子洛克非勒B.中文的“危机”分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英国作家布瑞杰 

3.谈“创造”:A.人类的生活就是创造———高尔基B.创造就是创造性的破坏———海尔集团 

4.谈“宽容”:A.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爱因斯坦B.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马克·吐温 

5.谈“快乐”:A.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最高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为人们所需的,是使人们感到亲切的。———高尔基B.快乐就像香水,洒在别人身上,自己总会沾上一点。———网络作家温柔显然

,以上话题中的材料,B项要较A项为佳或许它们不及A项作家那么耳熟能详,但它们或时效性强、或语言形式独特、或富有哲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奇,产生了较强的新鲜感,也较有说服力,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材料的创新,不仅在于对新材料的选择,还在于对材料(包括一般材料)有新发掘、新认识、新解读。更高的立足点、更宽的视角、更深的理解,也能增强材料的“鲜活程度”,甚至化普通为神奇。同样一个“9.11”恐怖事件,多数同学从世界各地人们对死难者的救援、同情的角度来阐释“关心”,这固然切合话题;更有同学从反思美国遭遇这一悲剧原因的角度,站在美国政府历来缺乏对其他国家尊重的层面、反向地解读“关心”,有深度、有新鲜感。这也是一种材料创新的方法。改变一些观念,把握一些途径,让你的材料创新,让你的话题作文增色,也许这离你并不遥远。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应“时髦“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话题作文   作文教学,作文学习,作文指导,语文教学 - 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