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正反对比式
这里有个真实的例子。某地有一造纸厂,原是个较为景气的小厂。但自从来了个颇具“开拓”精神的厂长之后,该厂很快破了产。原因正是铺张奢侈。三天一小宴,七天一大宴,厂长出差一趟深圳,回来报销万元。“回扣”落进私人腰包,肥了个人,损了众人。长此以往,这样的企业怎不败落?最终,工人只能拿基本工资的30%,回家待业。
时下操办黑白喜事之风,愈演愈烈,不请上几十桌,不花上千儿万把的,决不收兵。
实事求是说,我们并不富裕,不少地区仍笼罩着贫困的阴影。可是,又有谁知道,越是贫困越奢侈铺张。据《文摘周刊》载:A县是贫困县之一,国家每年拨给2000万元的扶贫款,中央银行还提供好几百万元的优惠贷款。在这个人口不到27万的山区县,仅扶贫款就年人均75元以上,可就是这个县,1989年的财政支出比面积大它一倍、人口有50万的邻县还多200万元。人们在该县单位会议室里看到的情景也令人吃惊:地面铺着猩红色豪华地毯,茶几上摆着全套高档玻璃钢茶具,紧靠高级贴墙纸摆着一溜高级沙发,这里根本找不出一点贫困的影子,倒反让丰田公司自惭形秽。
贫困,却追求奢侈,这是一种悲哀。
想想丰田精神,看看今日自己,不知国人有何感想?俭朴,乃中国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八百年前,司马光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方志敏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是几件破汗衫和破袜子。马克思生活清贫如洗,心爱的孩子因无钱医治而夭折,妻子燕妮也因生活的煎熬而早逝。敬爱的周总理规定自己的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粮。一双布鞋底磨穿了三次,还要缝起再穿,牙刷剩下一半毛,还继续使用,连用的毛巾也补上补钉。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正是这无数事实,证明了俭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正是无数人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国家,如果想有所为,就决不能竭尽心力去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而应把勤俭朴素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并且身体力行。奢侈往往是一条绳索,只要被它束缚,就很难再迈步向前。君不见古来几许纨绔子弟干出了大事业?
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在发生着变革,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现象,但我们也决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节俭,并不是仍推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而是要从前辈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
“浪费犹如河决口,节约好比燕衔泥。”只有时时不忘节俭,社会主义这个“家”才能日益兴旺发达,四个现代化才能指日可待。当然,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们还没有富,要讲节俭。倘有一天,我们富了,也应该节俭,因为日本丰田公司的“小家子气”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秘诀。
[点
此文写作时运用了相反联想。作者先以丰田公司的“小家子气”引出“节俭”的话题。接着,用反面事例论述了奢侈浪费的严重后果,由此而联想到中华民族俭朴的传统美德及方志敏、马克思、周总理等人节俭的故事。前后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应以节俭为道德准则并身体力行这一观点。
例文4:
宽容是美德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理发,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总理这样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总理这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了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应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共话。
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能不遭世人唾骂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子。这样的人,典型的“鸡肠小肚”,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计较别人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宽容是一种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点
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模式。用周总理“宽容”待人的故事引出话题,颇耐人寻味。本论部分,列举唐太宗善待魏征、秦始皇听信李斯的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论点;列举慈禧太后和当今社会上一些人“刻薄”待人的事例,从反面证明论点。结尾部分,
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宽容要对象,分清敌我;二是号召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因此“大有发扬之必要”。
例文5:
也谈“效颦”
自古以来“东施效颦”一语就意味着不加辨别地原样照搬,机械模仿。
这是一种被摒弃甚至是被嘲弄的做法。今天我们离开传统的思想轨道,站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东施效颦”,就会发现这种做法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说明东施有自知之明,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力图改善之。这是值得肯定的。
东施效法西施的“捂胸”,“蹙眉”,“慢慢从村头走过”,说明东施知道自己不如西施美,这与那些看不见自己丑陋、任丑为丑的人相比,显然有自知之明。而与那些不但不肯定承认自己的丑陋,反而强加讳饰的人相比也要坦率可爱得多。
人贵自知,更贵自进。东施知道自己不足而向西施学习。正是她的可贵之处。如今却有许多人明知自己不如别人,却不肯或不屑向别人学习,采取装腔作势的作法,其结果只有自绝后路。旧中国的清政府就是一例。明知自己落后于人,却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甚至夜郎自大,自欺欺人。最后终于招致列强入侵而听任宰割,给国家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生活中更有一些缺乏自知之明的领导干部,不向先进看齐,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甚至损公肥私,长此下去就会使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丧失信心,严重危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与这些人相比,“东施效颦”就显得尤为可嘉,值得我们大加提倡了。
况且,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确有好坏之分,但最初的模仿都不免拙劣:小儿学语是从“哭”开始的,走路是从“爬”开始的,吃饭是从“抓”开始的,谁能初涉即会,不点就通呢?如果因为拙劣或不理想就不学习,那就只能一事无成。东施的最初“效颦”是丑的,但东施继续的“效颦”就不一定是丑的了。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正反对比式
- ›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正反对比式
- › 高分议论文的四个特点
- › 作文指导与训练(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论证...
- ›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披文示意
- › 议论文的三次升格
- › 如何写好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 › 初中语文写议论文的三个要素
- › 初中作文--写好议论文的方法
- › 初中语文议论文的基础知识积累
tag: 议论文 作文教学,作文学习,作文指导,语文教学 - 作文教学
栏目导航
- ·作文辅导材料
- ·有关“一个人在逆行中,会得到什么?”
- ·让作文得高分――如何选到新颖、独特的
- ·如何使记叙文写得有波澜
-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 ·作文出新“三部曲”
- ·"破题"三法
- ·作文创新的误区划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立意
- ·作文中穿插歌曲的妙用
- ·“读书与做人”写作导航
- ·文化作文研究第六讲_文化作文的创写方
- ·议论文主体段分层巩固升格训练
- ·文化作文研究第五讲_文化作文的创写方
- ·技法一 慎思明辨法
- ·将哲理进行到底
- ·作文教学纲要
- ·高中作文开头“九法”与“十忌”
- ·《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作文指导
-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正反对比式
- ·“我看姚明”话题导写
- ·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 因果分析
-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比较分析
- ·话题设计六则
- ·“下水作文”初探
- ·飞驰的风景
- ·作文审题立意的两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