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三
【本义】像一种鸟儿的形状——焉鸟,产于江淮。
【假借义】
【成语例释】①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②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经典文言】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④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代词,表示疑问,可以翻译为“哪里”“什么”“怎么”。
【成语例释】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经典文言】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译为:哪里,怎么④且焉置土石?
⑤食其禄,焉避其难?
3.兼词。
(1)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或“之”的含义,相当于“于是”或“于之”“于此”、“于彼”。
【成语例释】习焉不察:习:习惯;焉:兼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经典文言】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④微波入焉⑤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经典文言】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4.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陈述。句末语气词,译为了,啊,呢。
【经典文言】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⑤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经典文言】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经典文言】
①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②(杜牧《阿房宫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问。
【经典文言】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十二、也
【成语例释】①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②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1)表示判断语气。
【经典文言】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②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单独使用或与“何”连用。
【经典文言】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⑤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梁惠王上》)
③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或“呀”。
【成语例释】何其毒也: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感叹语气。多么狠毒呀!
【经典文言】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④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孟子·庄暴见孟子》)
【经典文言】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③毋从俱死也!
⑤表示已然,即某种动作已经发生,相当于“了”。
【经典文言】
如此,则民顺治而国安也。
【成语例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经典文言】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固定词组】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吗”
【经典文言】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经典文言】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十三、因
【本义】人躺在草席上休息——草席、垫子。
1、
【成语举例】因人成事——因利乘便
【成语例释】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经典文言】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④)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诸葛亮《隆中对》)⑤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贾谊《过秦论》)⑥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2.依靠多了形成惯例——因袭、沿用、依照
【成语举例】因循守旧——陈陈相因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陋就简: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经典文言】
依照,根据。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魏学洢《核舟记》)②变法者因时而化。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③蒙故业,因遗策。(贾谊《过秦论》)
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依据、条件、时机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通过”“经由”“趁着”。
【成语例释】因势利导: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1)趁着,趁此。
【经典文言】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③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译文: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来答谢他的好意)④单于使使晓(告知)武,会论(一起审讯)虞常,欲因此时降武⑤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⑥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⑦居匈奴中,益宽,蹇因与其所属亡向月氏
(2)通过,经由。
【经典文言】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③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通过它)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三
- › 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张金波)(人教版高三必修)
-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八)
-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二)
- ›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 › 高考文言文翻译六要诀与解释三原则
- › 从高考文言文试题特点探究文言文阅读应对策略
- ›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三)
- › 高考文言文作文之我见
- ›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解题策略
- › 2017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
- ›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三
- › 高考文言文中最重要的5个字的所有知识点
- ›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40个官职名
- › 2017年高考文言常用虚词详解:乃、其
- › 2017高考文言文虚词练习题(一)
tag: 文言文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 ·各地高中2017届模拟试题语文熟语1
-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
- ·独门绝技: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
-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案
-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 ·易错字形览表
-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集粹
- ·话题作文“欣赏”指导与例文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高三语文《读本》下册文言文全译
-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教案5课时
- ·2017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文学常识复习专题
-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 ·语言得体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
-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
- ·走进修辞世界(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语言表达连贯(粤教版高三)
- ·高考语文复习之五 虚词的使用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人教版高三必修)
- ·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3
- ·高考作文“十三点”原则
-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压缩语段答题技巧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9
-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 ·必修(二)文言文单元(苏教版高三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