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浏览次数: 817次| 发布日期:09-25 02:15:12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解析:“行旅”与“人物”处于对应位置,借助“人物”可推知“行旅”当为名词,故错。

四、例题:

       人古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联想:第一册《劝学》

       (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用——因为

启示:联想教材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如果平时熟读课文,并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实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根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有关实词的含义,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

2001年第11题: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乘”被解释为“巡视”,不合情理。因为“老弱女子”是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像官员们那样去“巡视”。《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的“乘”是“登上”的意思。按“登上”之意来解释“乘”,“让老弱女子登上城墙”,与前面故意“令甲卒皆伏”相互呼应,这正是主人公田单用来麻痹敌人的一条计策,与文意完全相符。

练习:

1、2004年全国(黑龙江、吉林):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凶:不吉利

联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凶——庄稼收成不好

2、2004年福建: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用事:凭感情用事

联想:《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信用用事,秦急攻之”

用事—— 掌权,实施变法改革

3、2005年湖北:

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联想:“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边境)

     “越国以鄙远” 《烛之五退秦师》(把……当作边境)

鄙:边境

五、例题: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不速之客 ,“招致,招引”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

“日薄西山” ,“接近”  

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

出类拔萃,超出

启示:联想成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又如1997年全国高考卷第12题,A项“善才绳之”中的“绳”字,该项给定的解释是“捆绑”,这个解释是否正确呢?如果我们能联想到成语“绳之以法”这个成语中的“绳”指“准绳”这里有“制裁”的意思,便可推测到“善才绳之”中的绳也是这个意思。便可断定该项作“捆绑”讲是不正确的。该题B项“先涕泣不自胜”中的“胜”,解释为“控制”,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联想一些带“胜”的成语。如“喜不自胜”“不胜其烦”“不胜枚举”中的“胜”是“尽”的意思,都不是“控制”的意思,由此可推知“控制”是不正确的。

练习:

1、1997年全国卷:

“善才绳之”        绳:捆绑

绳之以法   绳,制裁,依法处置

2、1995年全国卷: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恪,廉洁

恪守不渝   恪,谨慎而恭敬

3、2004年高考辽宁卷:

“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

韩轨遂投城遁走”           投,投奔

投笔从戎                 投,扔掉,舍弃。

启示:

结合语境,纵横联系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文段阅读(一)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竽)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