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由于在欺诈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的,所以各国法律都允许其中受欺诈的一方可以建议撤消合同或提出合同无效。
应该删去的三个词语分别是:由于 、其中 、可以
例9、下面这个语段中必须删除的是 ① ⑤ ⑥ ⑧
记得在 一次 期末 考试 中,在 考完 了 语文 后 ,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方法归纳】这是三道考查考生能否准确把握语句原意而进行修改以确保语意简明的试题。做这类试题,一定要注意题干中所提出的要求:一是使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二是“必须保留",不能删除的。定要和平日进行的语言表达区分开来。平日里我们说话时,并不要求只保留“必要”的词语,删除其他一切“多余”的成分。因为在实际语言表达中,一些词或其他词语,常常可以起着有机连接前后语句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更顺畅、连贯甚至更有味道。这就是很多考生觉得似乎哪个词语都可以保留下来的原因。但是,我们要注意,考试有考试命题的难处,只能是要求考生将“必须保留"的词语保留下来,而另外非必须保留但在表述中起着“润滑剂"作用的虚词等一些词语,则不要求考生回答。否则,各人有各人的留法,就会有许多不同的答案。
例10、(1994年高考)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上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
不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答案①“欢迎预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或“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欢迎预聘"。②“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待聘”。
【易误剖析】 做这道题,一定要注意弄清楚育人财会职业高中刊登这则启事的目的:是要引起用 人单位的注意,使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挂上钩。而原标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则容易产生误解,以为是财会职业高中要从其他地方聘用毕业生。这就是由于没能正确使用语序而造成的歧义现象。而命题者是要求考生通过另造句子来消除原标题中的歧义现象,以使语言表达得简要明确。正确答案中的表述,就较好地处理了“聘"的主体,使得表达准确起来。
作业:P87透视1、P89预测1、2、3、4、6、18、
二、连贯
(一)、连贯的含义:
所谓连贯,就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间的排列组合的衔接、照应和顺序。要保持话题的统一,保持事理的逻辑性,保持情境的和谐性,保持文气的自然、贯通和流畅,要注意结构的一致性和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
高考考查的形式:1、第Ⅰ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第Ⅱ卷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句子、修改句子等都涉及连贯的知识。
主要题型:一种是排序,一种是语句复位。
(二)、连贯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十五项基本原则):
1、语段话题统一的原则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这里的 “问题” “观点”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总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句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一致。
例1:下面语段中应该删去的是(③ ):
①与生人交谈可以使大脑得到锻炼。②和生人交谈总要尽量说得准确、鲜明、生动些。③画家不停地画画,数学家不停地演算,都可以使头脑严密。④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应该经常有意识地与生人交谈。 例2: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切的一项是( A)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 。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这一景象,最易勾起人们的秋思,况且身在阿富汗呢? A.天气逐渐清凉了 B.异国秋色愈来愈浓了 C.秋风日渐凄冷了 D.秋天的脚步愈来愈近了 本题应考虑选项和题干的意境是否吻合。本段景物为深秋,意境萧瑟、凄清,抒发的是身处异邦者的乡愁,首先排除D,"叶子枯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是深秋,D项为夏末秋初;再排除B,"秋色浓"不能是"枯黄"、"抖颤",这话带激情的赞美,和题干意境大相径庭。且诗言歌咏见景生情,作者写景时不会先说出异国来,先说普遍意义的悲秋、乡愁,再进一步说特殊--"况且身在异国",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普遍),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特殊)"。A、C项比较,A项"天气清凉","天气"外延大,适宜做领起句;C项"秋风凄冷"和后头"凉劲的秋风"重复。A项先说天气如何,再说秋风如何,和题干意境完全吻合,故选A。
例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 。曹雪芹还没有来得及张扬就已辞世,其未完成的作品成了大作品;仙逝不久的钱钟书先生生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不爱张扬,却取得了大成就,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乾隆皇帝最爱张扬,所到之处必御笔题字,"结集出版"的诗集比"李杜"的还厚,结果怎么样呢?世人自然明晓。 A.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 B.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 C.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 D.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
从整个后语境来看,举曹雪芹、钱钟书的例子和乾隆对比,说明不爱张扬的却是真正的大作家,爱张扬的却不是真正的大作家。A、B项说"大人物、大名声",本题说的是"大作家"而非"大人物",更没说"大名声",可排除。从后语境看,前一部分谈"大作家、大作品",最后的落脚点应落在"大作家"上,D项的落脚点落在"大作品"上,又可排除,故选C。
2、陈述主语一致的原则
即说话、作文要注意通过确定中心段,确定中心句的方式突出话题,突出中心思想。:话题往往是主语,在连续叙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若干句子串在一个话题上表述,不东扯一句,西扯一句。
例4:二诸葛的老婆追出来,二诸葛把她拦了回去,她还骂个不休。(应把第二分句改为被动句式,删去后一个“她”)
例5:例2:填到括号中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B )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被妈妈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例6: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贪污2500万,挪用200万元的国际航空公司财务处副科长杨宁钻到地下室,偷偷躲了起来, ,从地下室拽了出来,送到了该去的地方。 A.公安人员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公安人员给找到了 C.使公安人员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公安人员毕竟发现了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 ›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内容梳理
- ›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 › 人教版高中语文背诵篇目
- ›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
- ›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 ›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 › 南京市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四)学习评价
- ›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文言句式
- › 高中语文课改考察学习情况汇报
- › 高中语文每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高考三轮复习法
- › 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学科参考教案
- › 高中语文课改几个问题的思考
- ›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二)
- ›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指桑骂槐”跟桑树槐树有关系吗
- › 高中语文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tag: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 ·各地高中2017届模拟试题语文熟语1
-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
- ·独门绝技: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
-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案
-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 ·易错字形览表
-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集粹
- ·话题作文“欣赏”指导与例文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高三语文《读本》下册文言文全译
-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教案5课时
- ·2017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文学常识复习专题
-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 ·语言得体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
-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
- ·走进修辞世界(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语言表达连贯(粤教版高三)
- ·高考语文复习之五 虚词的使用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人教版高三必修)
- ·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3
- ·高考作文“十三点”原则
-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压缩语段答题技巧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9
-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 ·必修(二)文言文单元(苏教版高三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