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
浏览次数: 63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
⑴与“因如吴”的“因”用法相同的是B
A变法者因时而化。 依靠,凭借。 这里有随着的意思
B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于是,就。
C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着,趁此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E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因为。
F 因遗策,蒙故业。 沿袭
⑵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翻译:(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见到许国国君,问自己(该)去的地方。(所之,所字结构)
【方法指导】积累归纳,比较异同。无论是文言实词,还是文言虚词都应当有通过阅读 实践,结合典型例句,不断丰富。将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集中比较, 系统掌握。
二、正确理解并翻译句子。
【方法指导】“正确理解并翻译句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二是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要充分利用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开结构来理解句意;对复杂的句子可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句子间的关系。
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注意原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注意词类活用,注意译文是否通顺。
翻译句子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五种技巧:留、换、补(补出原句省略的内容)、调、放(放弃无实在意义的助词、语气词)
例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⑴何以察之?
靠什么明察这个问题?
⑵此言也信矣!善进,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这话,确实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了。
例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
www.350xue.com
议于朝,而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⑴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⑵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例1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意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有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⑴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去了又回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反,同“返”
⑵纵君有赐,不我骄,我能勿畏乎?
即使鲁君赠给我,这不是骄纵我,我又怎么能不害怕呢?
例1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魏文侯问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汉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⑴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或……的原因在哪里呢?)
⑵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
多次发动战争又多次胜利,是国家的福气,(而)他们(却)因为这样而灭亡是什么原因?
⑶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所以喜欢发动战争而使兵力困穷,没有不灭亡的。
例1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廉颇既老,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致困郭开之口,终不得召。汉武帝大击匈奴,李广数自请行,上以为老,不许,良久,乃许之,卒有东道失军之罪。宣帝时,先零羌(汉代羌族的一支)反,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曰:“无逾老臣矣。” ……光武时,五溪蛮夷畔,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拒鞍顾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⑴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曰:“无逾老臣矣。”
皇上认为他老了,派丙吉去问谁可以做大将,(赵充国)回答说:“没有人比我更合适。”
⑵矍铄哉是翁也。
这老头精神健旺啊。
例1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
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⑴⑵⑶
四、【课后作业】《锁定高考》 。
五、【教学反思】
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
⑴与“因如吴”的“因”用法相同的是B
A变法者因时而化。 依靠,凭借。 这里有随着的意思
B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于是,就。
C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着,趁此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E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因为。
F 因遗策,蒙故业。 沿袭
⑵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翻译:(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见到许国国君,问自己(该)去的地方。(所之,所字结构)
【方法指导】积累归纳,比较异同。无论是文言实词,还是文言虚词都应当有通过阅读 实践,结合典型例句,不断丰富。将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集中比较, 系统掌握。
二、正确理解并翻译句子。
【方法指导】“正确理解并翻译句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二是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要充分利用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开结构来理解句意;对复杂的句子可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句子间的关系。
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注意原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注意词类活用,注意译文是否通顺。
翻译句子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五种技巧:留、换、补(补出原句省略的内容)、调、放(放弃无实在意义的助词、语气词)
例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⑴何以察之?
靠什么明察这个问题?
⑵此言也信矣!善进,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这话,确实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了。
例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
www.350xue.com
议于朝,而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⑴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⑵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例1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意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有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⑴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去了又回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反,同“返”
⑵纵君有赐,不我骄,我能勿畏乎?
即使鲁君赠给我,这不是骄纵我,我又怎么能不害怕呢?
例1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魏文侯问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汉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⑴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或……的原因在哪里呢?)
⑵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
多次发动战争又多次胜利,是国家的福气,(而)他们(却)因为这样而灭亡是什么原因?
⑶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所以喜欢发动战争而使兵力困穷,没有不灭亡的。
例1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廉颇既老,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致困郭开之口,终不得召。汉武帝大击匈奴,李广数自请行,上以为老,不许,良久,乃许之,卒有东道失军之罪。宣帝时,先零羌(汉代羌族的一支)反,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曰:“无逾老臣矣。” ……光武时,五溪蛮夷畔,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拒鞍顾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⑴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曰:“无逾老臣矣。”
皇上认为他老了,派丙吉去问谁可以做大将,(赵充国)回答说:“没有人比我更合适。”
⑵矍铄哉是翁也。
这老头精神健旺啊。
例1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
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⑴⑵⑶
四、【课后作业】《锁定高考》 。
五、【教学反思】
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古典诗歌(语文版高三)
- › 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复习
- › 语言文字应用专题复习讲座(粤教版高三必修)
-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虚词(人教版高三必修)
- › 2017年高考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系列讲座
- ›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 ›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熟语(人教版高三必修)
- › 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 › 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 专题复习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
- ›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同义词辨析)(本站收集整理)
- ›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改错别字)(本站收集整理)
- ›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虚词的使用)(本站收集整理)
- › 2017高考专题复习教案选用句式(粤教版高三必修)
- ›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
- › 2017年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tag: 文言文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高考复习资料 推荐
- ·各地高中2017届模拟试题语文熟语1
-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
- ·独门绝技: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
-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案
-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 ·易错字形览表
-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集粹
- ·话题作文“欣赏”指导与例文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高三语文《读本》下册文言文全译
-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教案5课时
- ·2017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文学常识复习专题
-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 ·语言得体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
-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
- ·走进修辞世界(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语言表达连贯(粤教版高三)
- ·高考语文复习之五 虚词的使用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人教版高三必修)
- ·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3
- ·高考作文“十三点”原则
-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压缩语段答题技巧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9
-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 ·必修(二)文言文单元(苏教版高三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