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25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26 | 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350xue.com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如果你是汉武帝,面对泛滥的黄河你会怎么办?让学生体会历史上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活动,从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了解两汉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状况。
4.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两汉的农业耕作、管理技术也有进步。汉武帝末,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的经验,推广了“代田法”。所谓“代田法”就是把一亩地分成三畎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休地力。下种是把谷物种在畎里,幼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推到畎,这样作物入土深,抗风耐旱,每亩产量可增加一斛到三斛(汉代一斛等于一百二十斤,一斤相当现在二百五十克左右)。
5.我国是农业大国,汉代已把农业作为科学研究,并写出了农学著作。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的相关资料,通过交流了解《氾胜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总结了汉代关中地区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总结出著名的区种法,还提到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精神。《四民月令》是东汉晚期崔寔仿照古代月令书形式撰写的,叙述大地主田庄从正月至十二月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是农家月令书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反映了东汉黄河流域地主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
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出两汉时期农业发展五个方面的主要成就。
农具改进,牛耕推广:犁壁、二牛抬杠式的牛耕、一牛挽犁耕法
稻麦种植的推广: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代日法,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
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显示材料:汉武帝时“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史记•平准书》)让学生讨论该材料反映了什么。(封建经济繁荣,封建剥削较重)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两汉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农业发展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两汉时期农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繁荣。
提供史料,创设情境
1.显示文字资料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汉代的纺织业生产,已广泛使用一些先进工具。在漅丝方面,使用了较为复杂的车。织机也在不断改进,并创造了构造精良且有提花装置的织机。由于工具的改进,丝织品的种类极多,质量极精。一般地说,丝织品泛称为缯帛。其中用细丝织造的称为缟、素、绫等,用粗丝织造的称为细绸、络等;一般平织的称为绢,厚重密致的称为缣,粗厚光滑的称为绨;没有花纹的泛称为缦,有花纹的称为织文、锦、绣、绮、绫、罗等,花纹淡素而极轻薄的称为罗、纱等。印染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已采用多种植物和矿物染料,并熟练地掌握套染、媒染等方法,染出的丝织品不仅绚丽多彩,而且色彩非常均匀。此外,在丝织物上也已运用印花技术,印刷出来的丝织品线条细而均匀,极少有间断现象,用色厚而立体感强,没有渗化污渍的毛病。提花织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绒圈锦,表明当时的提花设备已经相当复杂,技艺非常高超。汉宣帝时河北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陈宝光的妻子(姓名不详),曾使用一种由120镊牵动120条经线的提花机,用足踏镊以织,能织出精美的蒲桃锦和散花绫,60天织成一匹,价值万钱。
2.显示素纱禅衣、长信宫灯、铜奔马、金缕玉衣、东汉陶船等图片及部分图片的说明。
素纱禅衣: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它是由精制的罗纹绢制成,因其没有色彩,而得名“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如鸿毛,衣长128厘米,折叠好可以握在手中,重量仅49克,可见当时织造水平之高。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西汉时的青铜照明用具,造型为一宫女跪坐着手持灯具,1968年在河北满城出土。它通体鎏金,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个部分分别铸造组合而成,通高48厘米,人高45.5厘米。灯盘、灯座及执灯宫女的右臂可以拆卸,灯盘、灯罩可以转动开合,可以调节灯的亮度和角度。烟烬可通过右臂进入“宫女”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这盏铜灯上还铸刻有铭文9处,共64个字。“长信宫灯”就因铭文有“长信”字样而得名。长信宫灯设计精巧,造型生动,是罕见的艺术品,现收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铜奔马:1969年在甘肃武威的东汉墓中出土。马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马昂首嘶鸣,体态丰腴,三足腾空,右后足正好踏在一只正在疾飞的飞燕背上。马的造型矫健俊美,用飞燕作陪衬,更显出快马奔腾,神速超过飞燕的情景。奔马与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奔马全身的着力点虽只集于一足之上,却完全符合重心平衡的原理。它充分显示了匠师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是完美的艺术杰作。
3.显示《西汉长安城平面图》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欣赏图片,利用资料,了解两汉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及城市的繁荣情况,相互交流。纺织业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两汉的纺织业十分发达,丝织水平相当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种丝绸,麻织业发展迅速,棉花和羊毛也开始成为纺织品的原料。铁器的使用两汉时期比战国时期更为普遍,广泛用于生产、生活领域(战国时期铁器主要用于农具),并且铁制兵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兵器。冶铁技术的进步,煤成为冶铁燃料,用水力鼓风冶铁,并发明了淬火工艺和低温炼钢技术。冶铜作坊遍布全国,著名的冶铜中心有广汉、蜀郡,铜既用来铸钱,也用来制造生活用具。制作两汉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表。
两汉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表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如果你是汉武帝,面对泛滥的黄河你会怎么办?让学生体会历史上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活动,从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了解两汉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状况。
4.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两汉的农业耕作、管理技术也有进步。汉武帝末,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的经验,推广了“代田法”。所谓“代田法”就是把一亩地分成三畎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休地力。下种是把谷物种在畎里,幼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推到畎,这样作物入土深,抗风耐旱,每亩产量可增加一斛到三斛(汉代一斛等于一百二十斤,一斤相当现在二百五十克左右)。
5.我国是农业大国,汉代已把农业作为科学研究,并写出了农学著作。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的相关资料,通过交流了解《氾胜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总结了汉代关中地区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总结出著名的区种法,还提到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精神。《四民月令》是东汉晚期崔寔仿照古代月令书形式撰写的,叙述大地主田庄从正月至十二月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是农家月令书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反映了东汉黄河流域地主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
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出两汉时期农业发展五个方面的主要成就。
农具改进,牛耕推广:犁壁、二牛抬杠式的牛耕、一牛挽犁耕法
稻麦种植的推广: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代日法,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
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显示材料:汉武帝时“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史记•平准书》)让学生讨论该材料反映了什么。(封建经济繁荣,封建剥削较重)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两汉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农业发展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两汉时期农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繁荣。
提供史料,创设情境
1.显示文字资料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汉代的纺织业生产,已广泛使用一些先进工具。在漅丝方面,使用了较为复杂的车。织机也在不断改进,并创造了构造精良且有提花装置的织机。由于工具的改进,丝织品的种类极多,质量极精。一般地说,丝织品泛称为缯帛。其中用细丝织造的称为缟、素、绫等,用粗丝织造的称为细绸、络等;一般平织的称为绢,厚重密致的称为缣,粗厚光滑的称为绨;没有花纹的泛称为缦,有花纹的称为织文、锦、绣、绮、绫、罗等,花纹淡素而极轻薄的称为罗、纱等。印染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已采用多种植物和矿物染料,并熟练地掌握套染、媒染等方法,染出的丝织品不仅绚丽多彩,而且色彩非常均匀。此外,在丝织物上也已运用印花技术,印刷出来的丝织品线条细而均匀,极少有间断现象,用色厚而立体感强,没有渗化污渍的毛病。提花织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绒圈锦,表明当时的提花设备已经相当复杂,技艺非常高超。汉宣帝时河北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陈宝光的妻子(姓名不详),曾使用一种由120镊牵动120条经线的提花机,用足踏镊以织,能织出精美的蒲桃锦和散花绫,60天织成一匹,价值万钱。
2.显示素纱禅衣、长信宫灯、铜奔马、金缕玉衣、东汉陶船等图片及部分图片的说明。
素纱禅衣: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它是由精制的罗纹绢制成,因其没有色彩,而得名“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如鸿毛,衣长128厘米,折叠好可以握在手中,重量仅49克,可见当时织造水平之高。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西汉时的青铜照明用具,造型为一宫女跪坐着手持灯具,1968年在河北满城出土。它通体鎏金,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个部分分别铸造组合而成,通高48厘米,人高45.5厘米。灯盘、灯座及执灯宫女的右臂可以拆卸,灯盘、灯罩可以转动开合,可以调节灯的亮度和角度。烟烬可通过右臂进入“宫女”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这盏铜灯上还铸刻有铭文9处,共64个字。“长信宫灯”就因铭文有“长信”字样而得名。长信宫灯设计精巧,造型生动,是罕见的艺术品,现收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铜奔马:1969年在甘肃武威的东汉墓中出土。马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马昂首嘶鸣,体态丰腴,三足腾空,右后足正好踏在一只正在疾飞的飞燕背上。马的造型矫健俊美,用飞燕作陪衬,更显出快马奔腾,神速超过飞燕的情景。奔马与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奔马全身的着力点虽只集于一足之上,却完全符合重心平衡的原理。它充分显示了匠师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是完美的艺术杰作。
3.显示《西汉长安城平面图》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欣赏图片,利用资料,了解两汉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及城市的繁荣情况,相互交流。纺织业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两汉的纺织业十分发达,丝织水平相当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种丝绸,麻织业发展迅速,棉花和羊毛也开始成为纺织品的原料。铁器的使用两汉时期比战国时期更为普遍,广泛用于生产、生活领域(战国时期铁器主要用于农具),并且铁制兵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兵器。冶铁技术的进步,煤成为冶铁燃料,用水力鼓风冶铁,并发明了淬火工艺和低温炼钢技术。冶铜作坊遍布全国,著名的冶铜中心有广汉、蜀郡,铜既用来铸钱,也用来制造生活用具。制作两汉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表。
两汉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表
部门
纺织业
冶铸业
制漆业
煮盐业
造船业
冶铁
冶铜
技术进
步及主
要成就
锦、绣、罗、纱
等多种丝绸,麻
织业,棉纺织
业,葛布,毛纺
织,提花机
煤作燃料,
淬火技术,
水排,低温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隋唐制度的革新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文化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学设计
- › 课题论文:高三历史教学该如何发展?
-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再思考
栏目导航
历史教学设计 推荐
-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 ·《探索历史的奥秘》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 ·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读讲议练 创高考佳绩
- ·学校针对学生的寒假综合症采取的措施
-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
- ·教学设计:人造历史不适应于历史教学的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与教学设
- ·培养学生记忆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方法
- ·高一历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要点与教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要点与教学设
-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 ·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大纲版)
- ·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
- ·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
- ·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
-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
-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