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25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26 | 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350xue.com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两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犁壁、耧车等农具的改进;牛耕的广泛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稻、麦种植的推广;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农学研究的成果;让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纺织、冶铸、制漆、煮盐和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让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手工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许多新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
3.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政策及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杰出人物的发明创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收集资料,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对某些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加深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同他人合作交流,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犁壁、接车等农具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让学生欣赏素纱禅衣、铜奔马、金缕玉衣等手工业品,给学生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历史。
3.让学生通过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认识到社会稳定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经济发展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手工业的成就。
难点:农具的改进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方案一用Authorware5.1制作多媒体课件。主界面设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图片文献资料(包括耧车、二牛抬杠式牛耕图、犁壁、水排模型图、素纱掉衣、长信宫灯、博山炉、《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盐铁论》《平准书》等节选)。一个分支是思考讨论题:①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②两汉农业发展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关系如何?③什么叫盐铁专卖制度?汉武帝为什么要实行盐铁专卖制度?从当时及长远看这一制度有什么影响?④提问:两汉经济繁荣的名都大邑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两汉的经济发达地区分布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达地区分布是否一致?探究其中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⑤经济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受到的启示。
方案二准备一些实物或模型以及教学挂图。
学生:复习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了解汉初的统治政策。方案一上网收集相关资料。方案二让学生调查现在农民使用的农具。
教学思路
学生自主学习建议:本节有三个子目:“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辉煌成就’“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三个于目之间相互联系,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基础;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其中前两个子目是重点。“农业的发展”一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农具的改进,牛耕的广泛推广。学生应了解的一是农具的改进、犁壁和耧车的发明及使用,犁壁的作用,犁壁的使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普遍使用,还出现了灵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2.水利事业的发展。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利用教材中的《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了解两汉水利事业发展的区域特色,槽渠、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天然陂池的利用,坎儿井工程。3.稻麦种植的推广。学生应知道当时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南方普遍种植水稻。4.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重点了解代田法,及时收割和优选种于在两汉时受到普遍重视,当时的人们还学会了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5.农学研究成就。我国现有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四民月令》有必要了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一目总述了两汉手工业的特点,介绍了两汉时期纺织业、冶铸业、制漆业、煮盐业、造船业的突出成就。学生可利用《两汉手工业分布图》,了解当时各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及分布情况。“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一目包括以下内容:1.频繁的贸易;2.五铁钱的使用;3.长安和“五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疑引趣,情境导人显示材料: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如此残破不堪的局面,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想象一下,你的这些措施实行后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标出课本知识要点,了解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教师精讲,点拨释疑。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汉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备受重视,发展迅速。
1.显示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锄、斧、铲、犁,汉代的铁农具:翻土工具耒、耜、犁;整地工具有檀、耙;播种工具耧车;中耕除草工具锄、褥、钩、钛;收割工具镰、铚;谷物加工工具枷。让学生通过比较知道两汉的农具较之前代有很大进步,农具种类齐全,从整地、播种、中耕、收割、加工有一整套工具。铁农具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都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犁壁的发明使用是耕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发展,耕犁有了辩土装置,不仅可以耕地豁土,而且能够翻土碎土,更有利于翻耕土地和开沟作垄,提高耕作效率。这种技术的应用比欧洲早了近一千年。我国考古学者曾在山东安丘、河南中牟和陕西长安、咸阳、礼泉等地出上了西汉的犁壁。
显示耧车及其播种过程:耧车是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的一种播种工具,能同时播种三行,也叫三脚耧。其工作原理是种子装在耧斗中,通过中空的耧脚,将种子播撒到田地中,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能同时完成开沟、下种、覆土三道工序,播下的种子行距一致,下种均匀,一人一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的质量。汉武帝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新式农具,命令工奴制造“耕耘下种皆有便巧”的农具,并组织农民学习使用新式农具。
显示二牛抬杠牛耕画像石,两汉时期牛耕使用普遍。
让学生思考:两汉的农具有了哪些进步?这些进步有何意义?
2.常言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可见水在农业发展中极为重要。两汉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为兴修水利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水利事业比战国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明显。
显示《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并分别显示漕渠、六辅渠、白渠的位置及受益地区,让学生回忆战国时期兴修了哪些水利工程,再利用地图,结合材料,概括两汉时期农田水利事业的主要成就。
漕渠,公元前129年,为了转输由关东西运的漕粮,在著名水工徐伯的领导下,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漕渠。漕渠在渭河的南岸,傍渭东行,流经临潼、渭南、华县、华阴直到潼关附近注入黄河,长一百多公里。渠成后,不仅使这一段的清运时间缩短一半,而且使沿渠两岸万余顷土地受益。
六辅渠,公元前111年,左内史倪宽建议汉武帝在原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条较小的支渠,以灌溉郑国渠上游南岸的高地。
白渠,公元前95年,汉武帝下令修建。白渠连接泾水和渭水,全长近二百里,灌溉农田四千五百余顷,水中泥土又可肥田。当地人民歌颂说:“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书•沟洫志》)
“郑白之沃,衣食之源”(班固《两都赋》)。可见这些水利工程对关中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补充:龙首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修建龙首渠使用的是“井下相痛行水”的“井渠法”。井渠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创举,适合土质松软、不易修渠地区的农田灌溉。
天然陂池是利用自然地势,经过人工整理的储水工程是两汉时期江淮、江汉之间的主要水利工程。
西北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主要是坎儿井。让学生阅读课文下的注释,了解有关坎儿井的知识。
黄河的治理,更是当时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显示资料汉武帝和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西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东郡瓠子堤(今河南消阳附近)决口,经巨野泽东南流入淮泗,泛滥达16郡。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征发数万人修筑瓠子堤,并亲往工地视察。决口堵塞后,河水复归故道北行,此后80年间未再发生大的水灾。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平帝时黄河又决口,河水大量灌入汴渠,泛滥数十县,“百姓怨叹”。西汉末年,国家无力修治。东汉明帝时,在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王景和王吴的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先用“堰流法”修筑了浚仪渠,并从荥阳至千乘(今山东利津)海口千余里间修渠筑堤。在工程进行中王景亲自测量地形高低,指导开凿山阜,破除沙石,疏决壅塞,“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遗漏之患”。经过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终于战胜了黄河水患。此后八百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两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犁壁、耧车等农具的改进;牛耕的广泛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稻、麦种植的推广;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农学研究的成果;让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纺织、冶铸、制漆、煮盐和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让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手工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许多新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
3.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政策及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杰出人物的发明创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收集资料,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对某些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加深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同他人合作交流,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犁壁、接车等农具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让学生欣赏素纱禅衣、铜奔马、金缕玉衣等手工业品,给学生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历史。
3.让学生通过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认识到社会稳定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经济发展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手工业的成就。
难点:农具的改进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方案一用Authorware5.1制作多媒体课件。主界面设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图片文献资料(包括耧车、二牛抬杠式牛耕图、犁壁、水排模型图、素纱掉衣、长信宫灯、博山炉、《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盐铁论》《平准书》等节选)。一个分支是思考讨论题:①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②两汉农业发展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关系如何?③什么叫盐铁专卖制度?汉武帝为什么要实行盐铁专卖制度?从当时及长远看这一制度有什么影响?④提问:两汉经济繁荣的名都大邑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两汉的经济发达地区分布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达地区分布是否一致?探究其中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⑤经济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受到的启示。
方案二准备一些实物或模型以及教学挂图。
学生:复习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了解汉初的统治政策。方案一上网收集相关资料。方案二让学生调查现在农民使用的农具。
教学思路
学生自主学习建议:本节有三个子目:“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辉煌成就’“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三个于目之间相互联系,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基础;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其中前两个子目是重点。“农业的发展”一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农具的改进,牛耕的广泛推广。学生应了解的一是农具的改进、犁壁和耧车的发明及使用,犁壁的作用,犁壁的使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普遍使用,还出现了灵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2.水利事业的发展。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利用教材中的《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了解两汉水利事业发展的区域特色,槽渠、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天然陂池的利用,坎儿井工程。3.稻麦种植的推广。学生应知道当时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南方普遍种植水稻。4.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重点了解代田法,及时收割和优选种于在两汉时受到普遍重视,当时的人们还学会了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5.农学研究成就。我国现有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四民月令》有必要了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一目总述了两汉手工业的特点,介绍了两汉时期纺织业、冶铸业、制漆业、煮盐业、造船业的突出成就。学生可利用《两汉手工业分布图》,了解当时各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及分布情况。“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一目包括以下内容:1.频繁的贸易;2.五铁钱的使用;3.长安和“五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疑引趣,情境导人显示材料: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如此残破不堪的局面,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想象一下,你的这些措施实行后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标出课本知识要点,了解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教师精讲,点拨释疑。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汉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备受重视,发展迅速。
1.显示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锄、斧、铲、犁,汉代的铁农具:翻土工具耒、耜、犁;整地工具有檀、耙;播种工具耧车;中耕除草工具锄、褥、钩、钛;收割工具镰、铚;谷物加工工具枷。让学生通过比较知道两汉的农具较之前代有很大进步,农具种类齐全,从整地、播种、中耕、收割、加工有一整套工具。铁农具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都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犁壁的发明使用是耕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发展,耕犁有了辩土装置,不仅可以耕地豁土,而且能够翻土碎土,更有利于翻耕土地和开沟作垄,提高耕作效率。这种技术的应用比欧洲早了近一千年。我国考古学者曾在山东安丘、河南中牟和陕西长安、咸阳、礼泉等地出上了西汉的犁壁。
显示耧车及其播种过程:耧车是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的一种播种工具,能同时播种三行,也叫三脚耧。其工作原理是种子装在耧斗中,通过中空的耧脚,将种子播撒到田地中,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能同时完成开沟、下种、覆土三道工序,播下的种子行距一致,下种均匀,一人一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的质量。汉武帝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新式农具,命令工奴制造“耕耘下种皆有便巧”的农具,并组织农民学习使用新式农具。
显示二牛抬杠牛耕画像石,两汉时期牛耕使用普遍。
让学生思考:两汉的农具有了哪些进步?这些进步有何意义?
2.常言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可见水在农业发展中极为重要。两汉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为兴修水利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水利事业比战国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明显。
显示《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并分别显示漕渠、六辅渠、白渠的位置及受益地区,让学生回忆战国时期兴修了哪些水利工程,再利用地图,结合材料,概括两汉时期农田水利事业的主要成就。
漕渠,公元前129年,为了转输由关东西运的漕粮,在著名水工徐伯的领导下,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漕渠。漕渠在渭河的南岸,傍渭东行,流经临潼、渭南、华县、华阴直到潼关附近注入黄河,长一百多公里。渠成后,不仅使这一段的清运时间缩短一半,而且使沿渠两岸万余顷土地受益。
六辅渠,公元前111年,左内史倪宽建议汉武帝在原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条较小的支渠,以灌溉郑国渠上游南岸的高地。
白渠,公元前95年,汉武帝下令修建。白渠连接泾水和渭水,全长近二百里,灌溉农田四千五百余顷,水中泥土又可肥田。当地人民歌颂说:“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书•沟洫志》)
“郑白之沃,衣食之源”(班固《两都赋》)。可见这些水利工程对关中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补充:龙首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修建龙首渠使用的是“井下相痛行水”的“井渠法”。井渠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创举,适合土质松软、不易修渠地区的农田灌溉。
天然陂池是利用自然地势,经过人工整理的储水工程是两汉时期江淮、江汉之间的主要水利工程。
西北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主要是坎儿井。让学生阅读课文下的注释,了解有关坎儿井的知识。
黄河的治理,更是当时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显示资料汉武帝和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西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东郡瓠子堤(今河南消阳附近)决口,经巨野泽东南流入淮泗,泛滥达16郡。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征发数万人修筑瓠子堤,并亲往工地视察。决口堵塞后,河水复归故道北行,此后80年间未再发生大的水灾。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平帝时黄河又决口,河水大量灌入汴渠,泛滥数十县,“百姓怨叹”。西汉末年,国家无力修治。东汉明帝时,在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王景和王吴的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先用“堰流法”修筑了浚仪渠,并从荥阳至千乘(今山东利津)海口千余里间修渠筑堤。在工程进行中王景亲自测量地形高低,指导开凿山阜,破除沙石,疏决壅塞,“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遗漏之患”。经过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终于战胜了黄河水患。此后八百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隋唐制度的革新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文化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设计
- › 高三历史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学设计
- › 课题论文:高三历史教学该如何发展?
-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再思考
栏目导航
历史教学设计 推荐
-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 ·《探索历史的奥秘》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 ·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读讲议练 创高考佳绩
- ·学校针对学生的寒假综合症采取的措施
-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
- ·教学设计:人造历史不适应于历史教学的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与教学设
- ·培养学生记忆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方法
- ·高一历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要点与教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要点与教学设
-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 ·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大纲版)
- ·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
- ·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
- ·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
-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
-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