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37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26 | 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350xue.com
高中历史必修2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教学设计,
www.350xue.com
苏联解体的经过
1990年3月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上,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首任总统。随后,立陶宛宣布独立,1990年,先后有11个加盟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4月,格鲁吉亚宣布独立。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公民主张保留联盟。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的全部主权,改国名为“主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不到3天,就归于失败。此后,苏联形势急转直下。2月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下令“中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次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5日,苏共中央解散。在这种形势下,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9月,戈尔巴乔夫被迫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一个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苏联停止存在,宣称苏联的法律和其他一切准则在三国内不再适用。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25日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3.学术观点
关于苏联改革失误及原因
关于苏联改革的失误,传统观点认为,苏联改革失误主要包括:一是从纠正党的历史错误滑向否定党的历史成就。二是从批判停滞的社会主义理论,滑向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三是从发扬党内民主滑向否定党的民主集中制。四是从划分党内职能区分开始,把党政分工变为党政分家。五是模糊和抹杀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最近,一种观点认为缺乏理论创新是阻碍苏联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缺乏理论创新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阻碍作用;二是苏联长期坚持产品经济观和批判“市场社会主义”而导致历次改革失败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后果。
此外,另有学者从文化角度分析苏联改革失误的原因,认为,苏共文化、知识分子政策失误根源于诸因素,归结到一点,就是革命极端主义。革命极端主义在改革成为不可避免的条件下,又转化成政治保守主义。保守主义贻误、阻挠了一系列改革及其机遇,造成苏联改革失败的悲剧。
苏联解体的总体原因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有远因,也有近因;有外因,也有内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微观原因,也有宏观原因;有下层原因,也有上层原因;有浅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
但在探讨什么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时,学者们见仁见智,有“理论滞后说”,由于思想理论战线长期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及“左”的僵化理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严重滞后。长期以来,苏联政界、理论界“对马列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经验修正和发展马列主义,而是把科学的生气勃勃的马列主义变成封闭的、僵死的、脱离实际的、同人民群众格格不入的教条。这是导致最终丧失社会主义阵地、马列主义阵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发展落后说”。这主要是指,苏联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着严重弊端,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有人把它视为众因之根,认为“政治的因素和其他上层建筑的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有人把它视为众因之一,认为“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经济没有搞好与苏联政局剧变之间“不是一种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把苏联演变的原因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会使人们在政治上得出极其危险的结论”。
“政治体制僵化说”。这主要是指,执政党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问题严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中央高度集权。不少学者把它视为最根本的、最深刻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反映到政治体制上的主要弊端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苏维埃成了空架子,政府形同虚设。加之权力过于集中,个人专权现象严重,政府逐渐丧失了治理和应变能力。
“民族冲突说”。从这方面分析苏联解体的论著很多,都认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实践上的失误为苏联解体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实际上,最后对苏联存亡起决定作用的正是各加盟共和国的态度,而这又与民族问题直接相关”。
此外还有“苏共蜕变说”、“西方和平演变说”、“戈氏改革失败说”等等。其中,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历史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认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苏联传统体制由于弊病太多,已走不下去了,已进入死胡同,失去了动力和机制。”“苏共的瓦解、苏联的解体,总的来说是几十年不断积累下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恶化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学者们在深入地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时,也比较重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改革所造成的政治形势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普遍认为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改革的失误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是解体的直接诱发因素。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便推出了经济改革的主张,受阻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了政治体制领域。同时,改革的方向逐渐发生变化,直至形成了一条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改革路线,从而引起苏联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关系和意识形态出现全面危机,导致苏联解体。由此可见,戈氏所推行的错误路线是苏联演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
个人因素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不可否认,在苏联解体过程中,个人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苏联实行的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因此,个人特别是作为最高领导者在苏联的历次体制改革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讨个人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时,我国理论界更多地集中于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关于斯大林,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是苏联演变的潜在因素。对于戈尔巴乔夫,理论界颇多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就不会演变,是戈氏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葬送了苏联。另一部分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戈氏在苏联解体中的确负有责任,但这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历史发展的显示。
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界不断有人尝试从新的视角、新的领域来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并卓有成效。这些新尝试包括最高决策机制、国家结构变形、全球化进程、思想文化模式、社会情绪和社会结构变化甚至涉及到人的自由发展、舆论媒体的作用、俄罗斯的民族特性和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并且提出:“需要从宏观的历史角度研究苏联74年社会主义实践和苏联剧变”,“把它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和一次被实践证明为不成功的实验,把它放在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来世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实际发展的坐标上,来进行一番分析和研究,也许可以把某些主要问题看得更加清楚。”
高中历史必修2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教学设计
www.350xue.com
苏联解体的经过
1990年3月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上,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首任总统。随后,立陶宛宣布独立,1990年,先后有11个加盟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4月,格鲁吉亚宣布独立。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公民主张保留联盟。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的全部主权,改国名为“主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不到3天,就归于失败。此后,苏联形势急转直下。2月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下令“中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次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5日,苏共中央解散。在这种形势下,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9月,戈尔巴乔夫被迫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一个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苏联停止存在,宣称苏联的法律和其他一切准则在三国内不再适用。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25日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3.学术观点
关于苏联改革失误及原因
关于苏联改革的失误,传统观点认为,苏联改革失误主要包括:一是从纠正党的历史错误滑向否定党的历史成就。二是从批判停滞的社会主义理论,滑向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三是从发扬党内民主滑向否定党的民主集中制。四是从划分党内职能区分开始,把党政分工变为党政分家。五是模糊和抹杀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最近,一种观点认为缺乏理论创新是阻碍苏联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缺乏理论创新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阻碍作用;二是苏联长期坚持产品经济观和批判“市场社会主义”而导致历次改革失败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后果。
此外,另有学者从文化角度分析苏联改革失误的原因,认为,苏共文化、知识分子政策失误根源于诸因素,归结到一点,就是革命极端主义。革命极端主义在改革成为不可避免的条件下,又转化成政治保守主义。保守主义贻误、阻挠了一系列改革及其机遇,造成苏联改革失败的悲剧。
苏联解体的总体原因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有远因,也有近因;有外因,也有内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微观原因,也有宏观原因;有下层原因,也有上层原因;有浅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
但在探讨什么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时,学者们见仁见智,有“理论滞后说”,由于思想理论战线长期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及“左”的僵化理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严重滞后。长期以来,苏联政界、理论界“对马列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经验修正和发展马列主义,而是把科学的生气勃勃的马列主义变成封闭的、僵死的、脱离实际的、同人民群众格格不入的教条。这是导致最终丧失社会主义阵地、马列主义阵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发展落后说”。这主要是指,苏联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着严重弊端,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有人把它视为众因之根,认为“政治的因素和其他上层建筑的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有人把它视为众因之一,认为“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经济没有搞好与苏联政局剧变之间“不是一种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把苏联演变的原因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会使人们在政治上得出极其危险的结论”。
“政治体制僵化说”。这主要是指,执政党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问题严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中央高度集权。不少学者把它视为最根本的、最深刻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反映到政治体制上的主要弊端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苏维埃成了空架子,政府形同虚设。加之权力过于集中,个人专权现象严重,政府逐渐丧失了治理和应变能力。
“民族冲突说”。从这方面分析苏联解体的论著很多,都认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实践上的失误为苏联解体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实际上,最后对苏联存亡起决定作用的正是各加盟共和国的态度,而这又与民族问题直接相关”。
此外还有“苏共蜕变说”、“西方和平演变说”、“戈氏改革失败说”等等。其中,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历史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认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苏联传统体制由于弊病太多,已走不下去了,已进入死胡同,失去了动力和机制。”“苏共的瓦解、苏联的解体,总的来说是几十年不断积累下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恶化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学者们在深入地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时,也比较重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改革所造成的政治形势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普遍认为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改革的失误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是解体的直接诱发因素。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便推出了经济改革的主张,受阻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了政治体制领域。同时,改革的方向逐渐发生变化,直至形成了一条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改革路线,从而引起苏联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关系和意识形态出现全面危机,导致苏联解体。由此可见,戈氏所推行的错误路线是苏联演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
个人因素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不可否认,在苏联解体过程中,个人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苏联实行的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因此,个人特别是作为最高领导者在苏联的历次体制改革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讨个人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时,我国理论界更多地集中于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关于斯大林,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是苏联演变的潜在因素。对于戈尔巴乔夫,理论界颇多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就不会演变,是戈氏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葬送了苏联。另一部分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戈氏在苏联解体中的确负有责任,但这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历史发展的显示。
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界不断有人尝试从新的视角、新的领域来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并卓有成效。这些新尝试包括最高决策机制、国家结构变形、全球化进程、思想文化模式、社会情绪和社会结构变化甚至涉及到人的自由发展、舆论媒体的作用、俄罗斯的民族特性和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并且提出:“需要从宏观的历史角度研究苏联74年社会主义实践和苏联剧变”,“把它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和一次被实践证明为不成功的实验,把它放在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来世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实际发展的坐标上,来进行一番分析和研究,也许可以把某些主要问题看得更加清楚。”
高中历史必修2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 › 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读讲议练 创高考佳绩
- › 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的建设成就与弊端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近代外国宗教影响在高中教材中的反映
- › 高中历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设计示例二
- › 高中历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二
- › 高中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评价的层次及方法
- › 高中历史参考书目解读
- › 高中历史必修3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栏目导航
历史教学设计 推荐
-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 ·《探索历史的奥秘》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 ·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读讲议练 创高考佳绩
- ·学校针对学生的寒假综合症采取的措施
-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
- ·教学设计:人造历史不适应于历史教学的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与教学设
- ·培养学生记忆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方法
- ·高一历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要点与教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要点与教学设
-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 ·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大纲版)
- ·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
- ·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
- ·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
-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
-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