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李白诗鉴赏(21)

李白诗鉴赏(21)

浏览次数: 581次| 发布日期:04-22 02:30:39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李白诗鉴赏(21),

长干行
李 白
妾发初覆额,
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
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
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
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
猿声天上哀。
门前旧行迹,
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归,
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
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
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
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
直至长风沙。
据《景定建康志》载:“长干里,在秦淮南。”长干即现在的南京中华门一带。唐时,金陵西门及南门秦淮河两岸,商旅往来,最是繁华。
李白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三年(725)春天,经巫山,过荆门,达江陵,夏览洞庭,秋游金陵。金陵从六朝以来,就以其繁华、商贸之发达、文化之先进而吸引各地名流。六朝乐府中的“吴声”、“西曲”大多就产生并广泛流传于这一带的吴地 。一踏上金陵大地,“吴声”、“西曲”这些清新别致的民谣就令诗人感到新鲜无比,爽心悦目。这首清新质朴的诗歌就是在认真学习吴地民歌的基础上所创作的。
在《长干行》这首诗中,就以居住长干里的一位商妇自述的口吻,回顾了她与丈夫相爱的过程,同时表达了她对远方丈夫炽烈忠贞的爱情,从而塑造了一位爱情专一、感情丰富的少妇形象。全诗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妾发初覆额”到“ 两小无嫌猜,”是商妇对自己和丈夫在童年时代青梅竹马亲密无间的友谊的美好回忆。“ 妾发初覆额 ”,说明其年纪之幼小 。而“折花”剧、骑“竹马”、弄“青梅”等一系列的生动的生活细节,则将他们玩耍时天真烂漫的情态形于言表 。“同居”二字说明他们是近邻,自父辈就有密切的交往。“两山无嫌猜”,写出了他们心灵的圣洁、透明、无瑕。也更显出他们爱情基础的纯真坚实。
第二部分从“十四为君妇”到“ 猿声天上哀 ”,回忆女主人公婚后的生活经历。这一部分又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十四为君妇”到“ 千唤不一回”,回忆新婚燕尔,少妇的羞态。一对青梅等一系列的生动的生活细节,则将他们玩耍时天真烂漫的情态形于言表 。“同居”二字说明他们是近邻,自父辈就已有密切的交往 。“两小无嫌猜”,写出了他们心灵的圣洁、透明、无瑕。也更显出他们爱情基础的纯真 、坚实。第二部分从“十四为君妇”到“ 千唤不一回 ”,是回忆新婚燕尔,少妇的羞态。一对青梅竹马男女青年,虽然儿时曾玩过“折花”扮新郎新娘的游戏,一旦结为夫妻,又使女儿家的心灵羞涩无比 ,“羞颜未尝开”写小新娘羞答答难为情的娇态。“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二句,出神入化,进一步用典型细节描绘出女主人公新婚时娇态图。
第二层从“ 十五始展眉”到“岂上望夫台”,回忆爱情的进一步加深。从心底向丈夫许下“愿同尘与灰”的山盟海誓。“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大意是:忠贞不渝,至死不变是自己常存在心的坚贞信念,怎么会愿意上望夫台去饱尝夫妻分离之苦呢?这里准确地显示了女主人公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感情也在不断丰富和成熟。
第三层从“十六君远行”到“ 猿声天上哀”,回忆丈夫远行后商妇对丈夫的绵绵思念与牵挂。感情正浓时听说丈夫要远行,这就够商妇痛苦的了。想到丈夫远行要经过奇险无比的瞿塘峡滟滪堆,令她如抵险境,越发如坐针毡,愁思更盛。由此可以看出女主人公与其丈夫同甘苦、共命运的忠贞爱情。
第三部分从“门前旧行迹”到“ 坐愁红颜老 ”,从回忆回到眼前的现实,写丈夫远行后商妇寂寥无依的惆怅心境和深切的思念 。“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 ,意思是,在门前所留下的送别丈夫时的脚印,都已经长出了青苔,足见夫妻分别的时间之久 。“苔深不能扫”一句很传神,将女主人公在丈夫离家后百无聊赖的心情刻划得维妙维肖。而商妇感到秋风落叶来得早是心里作用的结果 。从侧面渲染其愁思之深。看到八月蝴蝶双双起舞,商妇更觉自己的孤独 。“坐愁红颜老”是她面对时光流逝、青春虚度的顾影自怜的感叹。
第四部分从“早晚下三巴”到结尾,写商妇渴望夫妻早日相会的心情。“早晚下三巴 ,预将书报家”,“早晚”是何时、何日的意思。这两句渲染商妇想见丈夫和得到他的消息的急切心情。只要一有丈夫回家的消息,商妇就会远道相迎,“直至长风沙”。如此就把女主人公久蕴心底的奔放热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出来了,一个深情缱绻的少妇形象也跃然纸上。
李白的《长干行 》,通过一系列富有生活情趣的和极能概括主人公性格的典型细节和心理侧面,成功地展现了一个丈夫远行的商妇丰富的内心世界 。“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八月蝶蝴黄,双飞西园草”分别表现了女主公孩提时期与丈夫天真无邪的玩耍细节;少女初嫁时的娇羞场面;爱情发展时内心的细节刻划;以及丈夫远行后她孤寂失落的心情,既叙事,又代主人公抒情,同时更塑造出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典型细节和生活侧面,确能以小见大,表现出思味不尽的内容,衬托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栩栩如生。
在艺术上《长干行》明显地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诗中以年龄和时间顺序记叙商妇的爱情生活发展,显然受到《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和《陌上桑 》中“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等汉乐府民歌诗句的影响。同时 ,又有其富有创造性的独特之处 。《长干行》一方面吸收了汉乐府以时间顺序叙事的手法,做到脉络清晰;另一方面又兼采“吴声”、“西曲”等六朝乐府民歌婉约缠绵,风格清新、表现细腻的特点,对每一年龄段都进行具体细腻地抒写,从十四至十六岁,每一年龄的生活都是一幅运笔工巧的图画。
从诗歌语言方面来看,《长干行》语言朴素清新,用韵多变,音节流转和谐。全诗三十行,其中表现女主人公柔和、深沉感情时多用ai 韵;表现内心微澜的多用ei 韵;在回忆爱情生活历程时,根据感情的剧烈起伏,作者还采用原始交韵的形式,给人以感情迭宕起伏的感觉。最后四句用宏亮级a 韵,更将女主人公内心炽如烈火的爱情展现于读者面前。
酬中都小吏携斗
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李 白
鲁酒若琥珀,
汶鱼紫锦鳞。
山东豪吏有俊气,
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
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
跋刺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
红肥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筋一餐饱,
醉著金鞍上马归。
天宝三年(公元744 年),李白离开长安。从这一年起,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为止,前后十一年,是李白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第二次游历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游览了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各省的许多名山大川。在东鲁的漫游生活中,他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与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
天宝五年,李白卧病任城很久,秋天 ,病稍好,又去游览鲁郡,到达中都。中都一位久仰李白盛名的小官携斗酒双鱼到旅馆拜访李白。席中,李白诗兴大发,作此诗以酬谢。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是盛赞中都小吏礼物的珍贵 。以“斗酒诗百篇”而著称的“谪仙人”李白,对山东名酒素有特殊的感情,曾经为此写下热情洋溢的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中都小吏带来的美酒也是光“ 若琥珀”,这就使李白愈感谢小吏的情意。汶鱼,是汶河流域所产的赤鳞鱼,古时用作贡品献给帝王。
中都小吏能以名贵的贡品金赤鳞赠送李白,可见其情深意长。李白在诗的头两句首先从光彩色泽上对鲁酒,汶鱼进行点染,说明礼物的名贵,为下文抒写小吏对诗人的挚情做好铺垫。“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直抒胸臆,热情赞美中都小吏高尚的心灵,赞美小吏对李白这异乡“ 远人”的深情厚谊。第三句中诗人不用“小吏”而用“豪吏 ”,既是对小吏的尊重,又暗示出李白对中都小吏位虽卑,德却高的赞赏,换句话说,“小吏”德本高位却卑,说明封建社会的黑暗。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在这两句诗中,直接吟咏彼此之间的真挚的友谊。中都小吏和诗人的“两相顾”,因为二人的意气之“相倾”。而二人“意气相倾”的力量支点又都在于有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崇高心灵 。正由于有了这共通的价值观,因此中都小吏对“赐金放还”的李白不但不鄙弃,相反,还“意气相倾”地“携斗酒双鱼于逆旅”来拜访。也正由于有了相通的心灵,因此李白对小吏那不附炎趋势的高尚品格才愈加钦佩 ,“斗酒双鱼表情素”一句是对“意气相倾两相顾”的补充 ,“斗酒双鱼”原本是中都小吏为“表情素”赠予诗人的礼物,但在“恨相逢之晚”的氛围中 ,诗人却将“斗酒双鱼”“借花献佛”般地反赠小吏,表达了诗人对小吏由衷敬慕的“情素”。

[1] [2]  下一页


李白诗鉴赏(2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李白诗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