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鉴赏(12)
浏览次数: 259次| 发布日期:04-22 02:30:39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李白诗鉴赏(12),
杨叛儿
李 白
君歌《杨叛儿》,
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
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
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
《杨叛儿》原为北齐时的童谣,后来成为乐府诗题。李白此诗题材出自乐府《杨叛儿》。
《杨叛儿》,即指以这篇乐府为代表的情歌。“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写一对青年男女,君唱歌,妾劝酒。表明男女双方感情非常融洽。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白门,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城门 。南朝民间情歌常常提到白门,后代指男女欢会之地 。“最关人”,犹言最牵动人心。是何事物最牵动人心呢 ?——“乌啼白门柳”。五个字不仅点出了环境、地点,还表明了时间。乌啼,是接近日暮的时候。黄昏时分在恋人相会的地方聆听乌鸦苦啼,不用说是最关情的了。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乌邪归巢之后渐渐停止啼鸣,在柳叶杨花之间甜蜜地憩息了,而“君”也沉醉于“妾”家了,这里既是写景,又含比兴意味,情趣盎然。“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 。”沉香,即名贵的沉水香。博山炉是一种炉盖呈重迭山形的薰炉。这两句承“君醉留妾家”把诗推向高潮,进一步写男女欢会。男子的醉留,正如沉香投入炉中,爱情的火焰立刻燃烧起来,情意融洽,象香火化成烟,双双一气,凌入云霞。
这首诗 ,形象丰满,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清新、活泼。古词只四句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李诗一开头,“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比古诗增添的生动的场面,并制造了笼罩全篇的男女慕悦的气氛。第三句“何许最关人”,这是较原诗多出的一句设问 ,使诗意显出了变化,表现了双方在“乌啼白门柳”的特定环境下浓烈的感情 。五句“乌啼隐杨花”,从原诗中“藏乌”一语引出,但意境更为动人。接着 ,“君醉留妾家”则写出醉留,意义更显明,有助于表现爱情的炽烈。特别是最后既用“博山炉中沉香火”七字隐含了原诗的后半:“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又生发出了“双烟一气凌紫霞”的绝妙比喻 。这一句由前面的比兴,发展到带有较多的象征意味,使全诗的精神和意趣得到完美的体现。
古朗月行
李 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创造性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勾勒出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稚趣。“呼”、“疑”这两个动词 ,更显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这四句诗,看似信手拈来,却是情采俱佳。接着,又写月亮的升起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之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借用这一神话传说,描绘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是蟾蜍食月造成,月亮被蟾蜍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 ,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沉没而迷惑不清 ,还有什么可赏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宦官外戚擅权。诗中“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似是指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但诗人并不明说 ,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深婉曲折。诗中文辞如行云流水。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妾薄命
李 白
汉帝重阿娇,
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
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
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
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
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
《妾薄命》为乐府古题。李白的这首《妾薄命》,通过叙述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 ,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凄凉。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 :“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诗中以“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 ,形象地渲染了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然而,好景不长 。“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一转,叙述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娇妒的陈皇后 ,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作《 长门赋》,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并因此得罪,以致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仅隔一步之遥,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 。“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 ,强调“令上意回”之不可能,最后四句,诗人以比兴的手法 ,形象地揭示出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一篇之警策,既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一个警告。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精当,对比强烈 ,得宠与失宠相比 ,“芙蓉花”与“断根草”相对,比中见义。全诗多用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显得自然如水到渠成,机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 、《长信怨》等曲相同,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 ,诗作中却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 ;足见夜色之浓,伫留之久,怨情之深。“罗袜”,体现人之仪态、身份形神兼具。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言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于是由帘外入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只是一味望月。而画面中主人公的幽怨却已浸袭每一个读者。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这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宕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 。本因为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见此室内幽独,因之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又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如下”二字出之 。“却”字统领以下两句,即 :“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具匠心。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非正面涂抹堪及。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诗人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李 白
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
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
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
化作彩云飞。
李白《宫中行乐词》,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这一首五律,描写一位年轻的、甚或是幼年宫女。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 、“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居所。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描绘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享單 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乔憨多态 。正值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所以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指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诗人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衬托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全诗只勾画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 。只在最后以“愁”表示诗人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屡次以“彩云”入诗只此诗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诗结句。
李白诗鉴赏(12)
杨叛儿
李 白
君歌《杨叛儿》,
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
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
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
《杨叛儿》原为北齐时的童谣,后来成为乐府诗题。李白此诗题材出自乐府《杨叛儿》。
《杨叛儿》,即指以这篇乐府为代表的情歌。“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写一对青年男女,君唱歌,妾劝酒。表明男女双方感情非常融洽。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白门,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城门 。南朝民间情歌常常提到白门,后代指男女欢会之地 。“最关人”,犹言最牵动人心。是何事物最牵动人心呢 ?——“乌啼白门柳”。五个字不仅点出了环境、地点,还表明了时间。乌啼,是接近日暮的时候。黄昏时分在恋人相会的地方聆听乌鸦苦啼,不用说是最关情的了。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乌邪归巢之后渐渐停止啼鸣,在柳叶杨花之间甜蜜地憩息了,而“君”也沉醉于“妾”家了,这里既是写景,又含比兴意味,情趣盎然。“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 。”沉香,即名贵的沉水香。博山炉是一种炉盖呈重迭山形的薰炉。这两句承“君醉留妾家”把诗推向高潮,进一步写男女欢会。男子的醉留,正如沉香投入炉中,爱情的火焰立刻燃烧起来,情意融洽,象香火化成烟,双双一气,凌入云霞。
这首诗 ,形象丰满,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清新、活泼。古词只四句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李诗一开头,“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比古诗增添的生动的场面,并制造了笼罩全篇的男女慕悦的气氛。第三句“何许最关人”,这是较原诗多出的一句设问 ,使诗意显出了变化,表现了双方在“乌啼白门柳”的特定环境下浓烈的感情 。五句“乌啼隐杨花”,从原诗中“藏乌”一语引出,但意境更为动人。接着 ,“君醉留妾家”则写出醉留,意义更显明,有助于表现爱情的炽烈。特别是最后既用“博山炉中沉香火”七字隐含了原诗的后半:“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又生发出了“双烟一气凌紫霞”的绝妙比喻 。这一句由前面的比兴,发展到带有较多的象征意味,使全诗的精神和意趣得到完美的体现。
古朗月行
李 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创造性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勾勒出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稚趣。“呼”、“疑”这两个动词 ,更显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这四句诗,看似信手拈来,却是情采俱佳。接着,又写月亮的升起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之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借用这一神话传说,描绘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是蟾蜍食月造成,月亮被蟾蜍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 ,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沉没而迷惑不清 ,还有什么可赏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宦官外戚擅权。诗中“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似是指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但诗人并不明说 ,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深婉曲折。诗中文辞如行云流水。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妾薄命
李 白
汉帝重阿娇,
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
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
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
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
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
《妾薄命》为乐府古题。李白的这首《妾薄命》,通过叙述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 ,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凄凉。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 :“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诗中以“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 ,形象地渲染了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然而,好景不长 。“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一转,叙述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娇妒的陈皇后 ,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作《 长门赋》,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并因此得罪,以致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仅隔一步之遥,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 。“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 ,强调“令上意回”之不可能,最后四句,诗人以比兴的手法 ,形象地揭示出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一篇之警策,既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一个警告。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精当,对比强烈 ,得宠与失宠相比 ,“芙蓉花”与“断根草”相对,比中见义。全诗多用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显得自然如水到渠成,机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 、《长信怨》等曲相同,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 ,诗作中却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 ;足见夜色之浓,伫留之久,怨情之深。“罗袜”,体现人之仪态、身份形神兼具。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言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于是由帘外入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只是一味望月。而画面中主人公的幽怨却已浸袭每一个读者。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这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宕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 。本因为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见此室内幽独,因之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又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如下”二字出之 。“却”字统领以下两句,即 :“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具匠心。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非正面涂抹堪及。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诗人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李 白
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
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
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
化作彩云飞。
李白《宫中行乐词》,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这一首五律,描写一位年轻的、甚或是幼年宫女。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 、“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居所。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描绘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享單 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乔憨多态 。正值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所以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指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诗人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衬托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全诗只勾画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 。只在最后以“愁”表示诗人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屡次以“彩云”入诗只此诗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诗结句。
李白诗鉴赏(12)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李白诗鉴赏(12)
- › 李白诗鉴赏(14)
- › 李白诗鉴赏(15)
- › 李白诗鉴赏(16)
- › 李白诗鉴赏(19)
- › 李白诗鉴赏(21)
- › 李白诗鉴赏(22)
- › 李白诗鉴赏(24)
- › 李白诗鉴赏(25)
- › 李白诗鉴赏(26)
- › 李白诗鉴赏(27)
- › 李白诗鉴赏(29)
- › 李白诗鉴赏(30)
- › 李白诗鉴赏(3)
- › 李白诗鉴赏(20)
- › 李白诗鉴赏(4)
tag: 李白诗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