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为何称“巾帼”
浏览次数: 49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01 | 初中趣味语文
标签:语文学习,http://www.350xue.com
女性为何称“巾帼”,
阅读书报,不时可见“巾帼”这一名词,尤其在每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后,这一词在公众场合的出现频率更高。记得年少时,一次,我参加灯谜会,有一字谜的谜面为“统一中国”,而谜底是“帼”(意思是“帼”字加上个“一”,便成为“中、国”)。其实,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个“帼”的深刻含意。待到年长之后,才知道“巾帼”一词常用于妇女的代称,尤其多用于形容女性中的强者和英雄,如“巾帼英雄”、“巾帼豪杰”等。
为何用“巾帼”作为女子的代称呢?原来,巾帼是我国古代妇女的一种假髻,它是用金属做成框架,外裱黑色缯帛以代头发。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因只用于妇女,故引申为妇女的代称。唐代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中写道:“椎髻抛巾帼”,即是说,南方女子头上光是梳个发髻,而不戴头巾和发饰。
正因为巾帼是女子佩戴的东西,所以古代有人将“巾帼”一词送与男子以示羞辱。《三国志·魏志》中记载,诸葛亮出斜谷,屡向司马懿挑战,但司马懿却避而不出。诸葛亮无可奈何,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一来以此发泄心中的愤懑;二来,借以嘲弄司马懿没有男子汉的英雄气概。《三国演义》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对这段历史有了扩充描写:“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在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理学家黄道周的家乡福建东山岛,有一副当年黄道周撰写的、嘲讽司马懿祠的妙联,此联就借用《三国志·魏志》和《三国演义》的典故,联曰:“巾帼遗羞,当年尝怕诸葛计;幞头出字,今日方知司马灵。”说也奇怪,这副充满辛辣味的讽联贴出后,一时不胫而走,引人品评深思。不久,司马懿祠的香火便冷落了。后来,这一脍炙人口的讽联轶闻还被收进了《东山县志》。
今天,“巾帼”一词早已没有羞辱男子的意思了,它已成为新时代妇女的一种尊称。同时,“巾帼”作为女性的借代,也常常用于灯谜等文艺作品。如字谜“巾帼逞威”,其谜底是:戌(意思是“戌”字加上个“女”,便成为“威”);巾帼豪杰(离合字),其谜底:好女子;巾帼胜须眉(词牌名),其谜底:女冠子;巾帼英雄谱(体育词语),其谜底:女子花样;“巾帼榜样不一般”(称谓),其谜底:女模特;巾帼个个都有才(体育名词),其谜底:女子全能;巾帼果然多傲骨(古代民族二),其谜底:女真、鲜卑;巾帼英姿入眼来(运动项目),其谜底:女子相扑。至于赞扬巾帼的对联就更多了,如:“女流兴盛世;巾帼出奇才。”“中华儿女立奇志;当代巾帼谱新篇。”“巾帼英雄胆气壮;劳动模范心灵美。”“祖国腾飞,巾帼英雄创大业;神州巨变,中华儿女展宏图。”“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挑起时代重任;多才多艺多胆多识争当巾帼英雄。”(来源: 西安晚报)
女性为何称“巾帼”
阅读书报,不时可见“巾帼”这一名词,尤其在每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后,这一词在公众场合的出现频率更高。记得年少时,一次,我参加灯谜会,有一字谜的谜面为“统一中国”,而谜底是“帼”(意思是“帼”字加上个“一”,便成为“中、国”)。其实,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个“帼”的深刻含意。待到年长之后,才知道“巾帼”一词常用于妇女的代称,尤其多用于形容女性中的强者和英雄,如“巾帼英雄”、“巾帼豪杰”等。
为何用“巾帼”作为女子的代称呢?原来,巾帼是我国古代妇女的一种假髻,它是用金属做成框架,外裱黑色缯帛以代头发。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因只用于妇女,故引申为妇女的代称。唐代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中写道:“椎髻抛巾帼”,即是说,南方女子头上光是梳个发髻,而不戴头巾和发饰。
正因为巾帼是女子佩戴的东西,所以古代有人将“巾帼”一词送与男子以示羞辱。《三国志·魏志》中记载,诸葛亮出斜谷,屡向司马懿挑战,但司马懿却避而不出。诸葛亮无可奈何,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一来以此发泄心中的愤懑;二来,借以嘲弄司马懿没有男子汉的英雄气概。《三国演义》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对这段历史有了扩充描写:“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在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理学家黄道周的家乡福建东山岛,有一副当年黄道周撰写的、嘲讽司马懿祠的妙联,此联就借用《三国志·魏志》和《三国演义》的典故,联曰:“巾帼遗羞,当年尝怕诸葛计;幞头出字,今日方知司马灵。”说也奇怪,这副充满辛辣味的讽联贴出后,一时不胫而走,引人品评深思。不久,司马懿祠的香火便冷落了。后来,这一脍炙人口的讽联轶闻还被收进了《东山县志》。
今天,“巾帼”一词早已没有羞辱男子的意思了,它已成为新时代妇女的一种尊称。同时,“巾帼”作为女性的借代,也常常用于灯谜等文艺作品。如字谜“巾帼逞威”,其谜底是:戌(意思是“戌”字加上个“女”,便成为“威”);巾帼豪杰(离合字),其谜底:好女子;巾帼胜须眉(词牌名),其谜底:女冠子;巾帼英雄谱(体育词语),其谜底:女子花样;“巾帼榜样不一般”(称谓),其谜底:女模特;巾帼个个都有才(体育名词),其谜底:女子全能;巾帼果然多傲骨(古代民族二),其谜底:女真、鲜卑;巾帼英姿入眼来(运动项目),其谜底:女子相扑。至于赞扬巾帼的对联就更多了,如:“女流兴盛世;巾帼出奇才。”“中华儿女立奇志;当代巾帼谱新篇。”“巾帼英雄胆气壮;劳动模范心灵美。”“祖国腾飞,巾帼英雄创大业;神州巨变,中华儿女展宏图。”“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挑起时代重任;多才多艺多胆多识争当巾帼英雄。”(来源: 西安晚报)
女性为何称“巾帼”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女性 初中趣味语文,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趣味语文
栏目导航
初中趣味语文 推荐
- ·师生指人教社课本病句:“钟声”如何“
- ·名词趣谈: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吗
- ·趣味语文 猜猜诗人所咏为何物
- ·感言 关爱 生活 老年人
- ·年与载的区别
- ·跟着语文书去旅游 发现曾经忽略的美景
- ·冷山还是寒山?
- ·俗语翻新法
- ·语文里的数字
- ·常见语文差错点击
- ·古代典故故事之按图索骥
- ·趣谈对联中的尊师重教
- ·趣说“竿”与“杆”
- ·古人关于写作的比喻
- ·“姫”“姬”二字引讨论
- ·妙趣横生的谐音联
-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
- ·“凤毛麟角”之辨
- ·趣味对联集锦
- ·解析羌笛何须怨杨柳 杨柳和杨树没关系
- ·盘点最常用及最常错字词
- ·学者称起名字不要太高调
- ·“三更”“半夜”源自两个人
- ·名著精品摘抄
- ·“儿”的几种读法
- ·“吃豆腐”为何成了占便宜
- ·那首触动心灵的歌
- ·“桂冠”与“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