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法:从反读中还原
作者:徐必华
有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叫做比较还原法,是孙绍振教授所倡导的。通过文本的比较阅读,还原文字背后的真实情景,让读者更能够透彻地读懂文本,获得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请看下面的例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有一种比较,叫反读。如果反读之,上文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大道不行也,天下为私,选奸与邪,尔虞我诈。故人惟独亲其亲,惟独子其子,使老无所终,壮无所用,幼无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无所养,男无分,女无归。货常其弃于地也,藏必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必须为己。是故谋闭兴,盗窃乱贼作,故外户紧闭,是谓现实。
通过反读,读出的是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现实。对于恶劣的社会现实,我们常用“黑暗”一词来形容,怎样个黑暗,反读一下,一目了然。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描绘一幅理想社会的图景,正是因为他生活的社会不理想,人民生活在极不安全的环境之中,加之他本人有极高的思想境界,成天地忧国忧民啊,才会想象有这样一个“理想国”,鼓动人们去为之奋斗。但这个“顶层设计”实在太高太高了,所以至今仍是理想而已,我们还只是实现了那么一点小小的部分;距离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要走很远的路。
同样,陶渊明也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梦境,我们反读一下,也能还原他所处的社会情形。
土地荒芜,屋舍破败,哪有良田美池桑竹?人烟稀少,鸡犬无声,更兼陌上杂草丛生。其中往来男女,衣不蔽体。老人小孩,苦脸愁眉。
这就是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如果我们只说它“黑暗”,那将是多么空泛啊。这样一反读,黑暗在此刻顿然变得了如此明亮。这也就明白陶渊明为什么要为我们描绘一个理想社会了。
文本反读,不仅是一种读书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也就是常说的“逆向思维”。不妨把这个方法传给学生,运用娴熟,学生的思路定将更加开阔、活跃。
阅读法:从反读中还原
- › 文言文阅读方法――五步阅读法
- › 向你介绍一种傻瓜式阅读法_
- ›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
-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法
- ›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新“三卡一引”阅读法
- › 初中语文综合--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
-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五步阅读法
- › 名师总结—高中政治教材阅读法
- › 阅读法:从反读中还原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中趣味语文,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趣味语文
栏目导航
- ·师生指人教社课本病句:“钟声”如何“
- ·名词趣谈: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吗
- ·趣味语文 猜猜诗人所咏为何物
- ·感言 关爱 生活 老年人
- ·年与载的区别
- ·跟着语文书去旅游 发现曾经忽略的美景
- ·冷山还是寒山?
- ·俗语翻新法
- ·语文里的数字
- ·常见语文差错点击
- ·古代典故故事之按图索骥
- ·趣谈对联中的尊师重教
- ·趣说“竿”与“杆”
- ·古人关于写作的比喻
- ·“姫”“姬”二字引讨论
- ·妙趣横生的谐音联
-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
- ·“凤毛麟角”之辨
- ·趣味对联集锦
- ·解析羌笛何须怨杨柳 杨柳和杨树没关系
- ·盘点最常用及最常错字词
- ·学者称起名字不要太高调
- ·“三更”“半夜”源自两个人
- ·名著精品摘抄
- ·“儿”的几种读法
- ·“吃豆腐”为何成了占便宜
- ·那首触动心灵的歌
- ·“桂冠”与“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