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信仰者 -----谈徐志摩
有一本书曾用这个标题来评价徐志摩,我觉得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徐志摩他从头至尾,从作文到作人,从事业到爱情都始终以"生命的信仰者"自居,而他的确也做到了。
"谈徐志摩"可不是一个轻松的题目,因为这位诗人的经历太曲折,太离奇,他的诗太美丽,散文太独特...... 这一切的一切就决定了他是一个极付争议的人。可有一点人们没有争议,那就是他留下的那些注定流传千古的诗。
诗,也许是徐志摩生命中最传奇的部分,那么我就借几首他的诗,来作我文章的小标题吧。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就这么悄悄的走了,一心"想飞"的他,一心要"KISS FIRE"的他,终于在蓝天中化作了一团永恒的火焰。他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他那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诗人的一生就象他的一首《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根本不想停流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阻拦的逍遥
18岁入北大,21岁赴美利坚,接着到康桥,然后回国,再然后是翡冷翠,东京,巴黎,新加坡......
诗人的脚步不曾停驻;从梁启超,到胡适,狄更斯,泰戈尔,曼苏斐儿,罗素,闻一多......诗人的脚步不曾停驻,从在美学习经济政治,到在康桥学习哲学,到开始写诗,创立新月社,到提出诗的"创格"......诗人的脚步不曾停驻。
诗人的一生都是灵动,无可阻挡的,他要云游,他喜欢云游,无论从地理上到精神上,他都不曾停下来休息过,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在中国的文人中,说到学贯中西见多识广,交游广阔,恐怕再找不出几个能胜得过徐志摩恶劣,但他没成为一代宗师,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他早已对自己下了定论:"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成为诗人,思想斗之杂,使他不能成为文人",可见诗人的心的确是漂浮的,他宁可自己诗人,文人,也不肯放弃"浮"与"杂",也不肯放弃云游的空灵!
为什么?
性情使然!
正如朱自清说的:"他是跳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永远给我们生命的动感和美的力量。诗本来就是天马行空,空灵而跳动,若是变得"深"而"专"起来,那他还叫徐志摩吗?不!他永远也不会放弃"浮"与"杂"这两个世人也许不大喜欢的头衔,因为他已"飞渡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为要寻一颗明星
-----谈徐志摩的爱情
艾青曾说徐志摩在女人面前特别绕舌,可见除了人生,爱情便是徐志摩最重要的部分了。诗人身上的传奇色彩与对诗人的争议,大多也由此而起。
徐志摩的第一次婚姻是一次中国传统的包办婚姻,诗人虽和他未来的夫人没有感情,但当初也未反对,而且他们婚后的生活也相当美满,他们在康桥的一段日子,也许是徐志摩一生中最闲散,最写意的了。着段日子也颇为徐志摩所怀念,在他的《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许多作品中,他深情的怀念过着一段时光。诗人灵性开启,开始写诗也是在着一期间。
这段美好的日子一直延续着,直到徐志摩认识了林徽音。
诗人与林徽音的感情最为纠缠与痛苦,难怪他说"那也是我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从这时起,徐志摩才发现他的婚姻少了最重要的东西--爱情。于是为了爱情,他决定离婚。尽管徐志摩非常敬重他的夫人,但正是因为敬重,他更加无法欺骗她。在经过了一番斗争后,徐志摩在1922年3月正式离婚。
但他的一番努力终于白费了。就在他完离婚协议书的同时,林徽音在她父亲的要求下,从英回国,与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之子定婚。徐志摩回国后如闻中晴天霹雳,还因离婚之事受到恩师与父母的严责,但在这样一番痛苦之中徐志摩依然关怀林徽音,将其挚爱化为终身的守护,对已成情敌的梁思成仍以挚友相待,对恩师还是一如既往的爱戴与追随,而自己的伤痛便化作了《消息》和《一个噩梦》。他为爱情不惜放弃一切,当爱情成为过去又能将其化为友情的行为,也征服了每一个喜爱他的人。
在一腔伤痛中,诗人认识了他一生的灾星-陆小曼,诗人对她似乎一见钟情,虽然她已是有夫之父,但什么世俗礼教在徐志摩这个崇尚"爱美与自由"的浪漫诗人眼中通通是狗屁不如,于是他抵住了一切指责,追求陆小曼,终于在1926年10月与之结为连理。但婚后陆小曼骄奢纵欲,使徐志摩不得不整日面对生活的压力,她甚至还和别的男人传出暧昧的流言,使徐志摩痛苦不堪,诗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仍然爱着陆小曼,纵使当初她身上的可爱之处全都消失了诗人却依然如故,徐志摩就是这么一个人。
不过正是有了追求的艰辛,才有了浓烈如火的《爱眉小札》,也正是由于婚姻的痛苦,才有了《生活》《残破》这样一系列诗歌,才有了徐志摩的第三次游欧,才有了那流传千古的《再别康桥》"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为要寻找一颗明星。"徐志摩为了寻这一颗明星的确不惜一切代价,可惜一颗明星飞走了,另一颗却害死了他,正是"黑夜里躺着一具尸首。-/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谈人谈完了,也该谈谈徐志摩生命中的一个重大部分了-他的诗。
矛盾在谈徐志摩的诗时曾说"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不足取"。我颇不以为然,这是中国文坛,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坛的通病-只重视内容形式而忽视美感!这种病态产生的直接后果便纯粹精美的抒情诗不多,纯粹的抒情诗人更少。
徐志摩可算得上是一个较纯粹的抒情诗人,他写的也大多数是纯粹的抒情诗。什么是纯粹的抒情诗?这种诗不是直接地承担我们这个生存世界的实在内容,而是探索语言所支配的整个感觉领域;既包容,又超越最终以一个独立的艺术与美学的秩序呈现在人们面前。
徐志摩曾提出"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的事情做',他和闻一多曾领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格律运动,他复杂而认真的实践创造了迷人的艺术效果。他是纯艺术的忠实实行者。他的诗是超然的,是脱俗的,是不事人间烟火的,带着一种浓重的贵族气息。他单纯的,非现实的理想与爱情观,给他的诗以欢乐意识为基础的浪漫气息。
徐志摩与闻一多提倡诗的"三美",徐志摩最重视其中的音乐美。他的诗最典型的如《沙扬娜拉》《残诗》《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精心选择后放在最妥切的位置上,所以读起来郎上口,正因为如此,徐志抹的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具有一种锦衣玉食的贵族气质。因为很难想象除了无事可做的贵族们,谁会如此精细的把一首诗写得如此的圆熟与完美,就连谢冕教授也说"他的诗充满了那种豪华富贵的天上的情调"。
总之没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如他23岁前从未接触过诗,23岁时被美丽的康桥开启了灵性开始写诗,34岁便在一片火光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徐志摩的一生太短暂,但是很精彩。
《浓得化不开》是徐志摩的一篇散文用在这里来形容他的散文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或许是因为他在诗的创作上成就过高而掩盖了他在散文方面造艺。
只要想一想在五四名家峰起的局面中,徐志摩能够在周作人,冰心,林语堂,丰子恺,朱自清,梁实秋这些散文大家中卓然自立,没有高深的文学修养与独特的品质是难以想象的。他以浓郁奇艳的风格出现在散文界,使人们能在丛多散文家中分辨出他。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点便是浓郁,人们总以为将纷繁的世界写简单是本事,殊不知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个平平常常的场景写得繁采到极致也是一种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种能把别人无话可说之事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徐志摩的散文洋洋洒洒,花雨缤纷,但更难得的是这些奇艳瑰丽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个"真'字。正如梁实秋所说,徐志摩的散文无论写什么,永远都保持一个亲热的态度,没有教训和演讲的气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谈话,毫不矜持地掏出内心的真话。
徐志摩的文字功底一流。语言表达顺畅无碍,文气贯通而饱涨,在语感上营构出一种流畅不息,行云流水的美,并且语言在他的手中被赋予了生命,使语言时而开门见山,时而九曲回廊,时而腾达,时而沉落,时而狂热,时而忧伤,仿佛随诗人的心而跳动,让人玩味不已。
生命的信仰者 -----谈徐志摩
tag: 徐志摩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名人爱花 各有所好|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 ·《采桑子·重阳》写在上杭|毛泽东|采桑
- ·《再别康桥》赏析
- ·徐志摩的故事
- ·毛泽东与大跃进
- ·爱眉小札·日记|再别康桥|徐志摩
- ·伟人垂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徐志摩的故居
- ·谢冕评徐志摩的诗
- ·胡适《追悼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
- ·再别康桥教参
- ·关于《再别康桥》
-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 ·生命的信仰者 -----谈徐志摩
- ·杜甫的思想與品格情懷
- ·李可染钟情《万山红遍》·收藏界热门话
- ·《鸿门宴》历史背景
-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表现特点
- ·《闻一多名作欣赏》·春寒
- ·《闻一多名作欣赏》·雨夜
- ·闻一多新诗理论的现代性
- ·聞一多現象
- ·《闻一多名作欣赏》·剑匣
- ·《闻一多名作欣赏》·幻中之邂逅
- ·《闻一多名作欣赏》·西岸
- ·徐志摩名作欣赏《印度洋上的秋思》
- ·《闻一多名作欣赏》·雪
- ·《闻一多名作欣赏》·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