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拿来主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5.第九段是如何论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的?试具体说说段中各个比喻的含义。
这一段用了比喻论证论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开头一句,“他占有、挑选”简洁、精确而明白地表述了“拿来主义”的基本原则。接着,就以一系列比喻对如何实行拿来主义加以具体论述:“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段享用的腐朽yin靡的东西,如se情文化之类。这些比喻将如何“挑选、占有”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使读者理解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起到了论证作用。
6.课文最后一段共有五句话,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提哪五个问题?其中,“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应提的五个问题是:1.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2.对待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3.正确继承文化遗产能起什么样的积极作用?4.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5.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一句是强调实行“拿来主义”对于改造民族素质和建设民族新文化的积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特别提到“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显示了鲁迅认为首要的是改造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真知灼见。
五、揣摩语言。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试加以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分析加点词含义,首先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出发,给合文章内容和具体语境,加以分析发掘其更深一层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1、“捧”生动揭示了郑重、珍视的心理,“挂”这一动作用得很准确,但只是几张画要一路地“挂”过去,又多么寒伧可怜。对照之下,就揭露了所谓的“发扬国光”实际是自欺欺人,讽刺意味非常强烈。
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讽刺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媚外求荣、欺世惑众方面又出了新花招,可算愈演愈烈了。
3、“丰富”与“大度”原指东西多而又慷慨大方,这里是讽刺意味的反语,意在揭露反动统治者拱手将国家领土、主权、物质文化财富“送去”,无耻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败家子行为。
4、用“摩登”一词,含蓄的表示他所揭露的正是事实,所批判的正当要害,都是国民党政府非常害怕的,也启发读者去广泛联系现实,进一步认清国民党政府的媚外卖国的本质。
六、阅读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第十五部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下面两段话的内容,加深对《拿来主义》一文的理解。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 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新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内容
1.了解马克思对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
2.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3.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学习指导
一、马、恩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他一生的政治活动,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1846年,他们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第一每国际),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二、字词解析
1.注音
芜:wú 豁:huò 诅咒:zǔ zhòu
空:kòng白 肤fū浅 估量liáng
2.解释
嫉恨:因忌妒而愤恨。 竞相:争逐着。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卓:杰出,不平凡。
纷繁芜杂:多而复杂、没有条理。
3.辨音
空
kōng 空旷
量
liáng 估量
kòng 空白
liàng 胆量
给
gěi 交给
抹
mā 抹布
jǐ 给予
mǒ 抹去
mò 转弯抹角4.辨形
①
悼:悼念
②
诅:诅咒
③
芜:芜杂
掉:掉队
咀:咀嚼
怃:怃然
淖:泥淖
沮:沮丧
妩:妩媚5.辨义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茅塞顿开:一下子解开了心里的疙瘩,懂得了某种道理,有了某种知识。茅塞,像茅草阻塞道路。顿,一下子。
三、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段是怎样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的?
文章首先交代一个十分精确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精确到几时几分,表示了这是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时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指马克思,表现了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停止思想了”,以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委婉含蓄地交代马克思逝世,表达出极度悲痛的心情,并说明马克思临死之前,还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辛勤地工作,赞颂了马克思的忘我精神。“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表现恩格斯深感遗憾的惋惜心情。
高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拿来主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谈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最好量身定制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经验技巧]我的语文学习观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名校学子高考学习方法分享
-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 新高一语文第十课散文二篇 霞 冰心
- › 高一语文:单元预习三法
- › 高一语文:变换视角 耳目一新
- › 碧莲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2017年苏教版高一上册教学计划
- ›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之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 › 2017年春季学期粤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榜上有名敢神侃,七嘴八舌有真经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解析
- › 高一语文暑期复习建议
- ›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之语文考试标准答题套路
tag: 高一语文 拿来主义 同步辅导 马克思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