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拿来主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浏览次数: 64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高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拿来主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文章是怎样写出马克思的伟大历史贡献的?
文章首先在第2段论述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概括揭示马克思生前的伟大贡献。两个“对于”,引出了下文所写马克思在两个方面的贡献:“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和领袖作用而言的:“对于历史科学”,是指马克思对于社会科学理论的创造和推动作用而言的。“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说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是无法弥补的,马克思是任何一个人无可企及、无可替代的。
3—5段,写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作者用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来比拟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充分表明马克思发现的划时代意义;“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相对照,也充分表明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划时代意义。
6—7段:写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伟大贡献。6段写马克思把科学看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从而提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过渡到第7段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揭示并高度评价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第7段中,作者突出了马克思“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的伟大意义,指出马克思“全部活动的顶峰”,是足以令人“自豪”的事业。
8—9段中,作者论述了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资产者和各国政府无比“嫉恨”和“诬蔑”他,而“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又很好地映衬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贡献。
试对照下面的图解,把握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3.对第3段中“简单事实”应怎样理解?
第3段的中心句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规律”是这个单句宾语的中心语。这个“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而“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成的复句来说明的。理解了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便理解 了这个“规律”。
下面是对这个复句层次的图示:
在这个复句中,“所以”领起3456句,“因而”领起56句。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即“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用通常方法来分析这个复句便是:
1 || 2 | 3 ||| 4 || 5 ||| 6
条件 因果 承接 因果 并列
4、本文是如何把议论、叙述、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价,采用的是议论介绍马克思逝世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用的叙述;而全篇都洋溢着对马克思的崇敬,赞颂之情。不少段落之中,议论、叙述、抒情三者也有机结合,如文章第8段,先叙述反动阶级对马克思的仇恨、诽谤,再抒发无产阶级对他的爱戴和悼念的深厚感情,最后直接议论:“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揭示了马克思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道德品质。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②[ ]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③[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④[ ]任何一门理庥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⑤例如,他曾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的发展情况,[ ]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1.第1句中“这样”指代
2.第2句中“这”指代( )
A.这样 B。他(马克思)
C.科学家 D。他作为科学家
3.①按照文意,上文五个[ ]中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应是( )
A.但是,因为,所以,但是,甚至。
B.因此,因为,那么,一旦,以致。
C.虽然,但是,所以,一旦,甚至。
D.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以致。
②与原文比较,看看删哪些关联词文章更简洁。
答:
4.第④句破折号的作用与下面哪一句相同( )
A.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成果自豪。
B.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C.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5.本段说“这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联系上下文,你认为马克思身上最主要的是
答案:
1.马克思在任何领域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2.D
3.①A ②删去“因为”,“所以”,“甚至”,文意更紧凑
4.B(表补充说明,AD表意思跃进,C表注释)
5.一个革命家
高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拿来主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文章是怎样写出马克思的伟大历史贡献的?
文章首先在第2段论述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概括揭示马克思生前的伟大贡献。两个“对于”,引出了下文所写马克思在两个方面的贡献:“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和领袖作用而言的:“对于历史科学”,是指马克思对于社会科学理论的创造和推动作用而言的。“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说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是无法弥补的,马克思是任何一个人无可企及、无可替代的。
3—5段,写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作者用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来比拟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充分表明马克思发现的划时代意义;“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相对照,也充分表明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划时代意义。
6—7段:写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伟大贡献。6段写马克思把科学看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从而提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过渡到第7段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揭示并高度评价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第7段中,作者突出了马克思“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的伟大意义,指出马克思“全部活动的顶峰”,是足以令人“自豪”的事业。
8—9段中,作者论述了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资产者和各国政府无比“嫉恨”和“诬蔑”他,而“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又很好地映衬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贡献。
试对照下面的图解,把握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3.对第3段中“简单事实”应怎样理解?
第3段的中心句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规律”是这个单句宾语的中心语。这个“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而“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成的复句来说明的。理解了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便理解 了这个“规律”。
下面是对这个复句层次的图示:
在这个复句中,“所以”领起3456句,“因而”领起56句。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即“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用通常方法来分析这个复句便是:
1 || 2 | 3 ||| 4 || 5 ||| 6
条件 因果 承接 因果 并列
4、本文是如何把议论、叙述、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价,采用的是议论介绍马克思逝世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用的叙述;而全篇都洋溢着对马克思的崇敬,赞颂之情。不少段落之中,议论、叙述、抒情三者也有机结合,如文章第8段,先叙述反动阶级对马克思的仇恨、诽谤,再抒发无产阶级对他的爱戴和悼念的深厚感情,最后直接议论:“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揭示了马克思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道德品质。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②[ ]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③[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④[ ]任何一门理庥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⑤例如,他曾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的发展情况,[ ]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1.第1句中“这样”指代
2.第2句中“这”指代( )
A.这样 B。他(马克思)
C.科学家 D。他作为科学家
3.①按照文意,上文五个[ ]中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应是( )
A.但是,因为,所以,但是,甚至。
B.因此,因为,那么,一旦,以致。
C.虽然,但是,所以,一旦,甚至。
D.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以致。
②与原文比较,看看删哪些关联词文章更简洁。
答:
4.第④句破折号的作用与下面哪一句相同( )
A.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成果自豪。
B.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C.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5.本段说“这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联系上下文,你认为马克思身上最主要的是
答案:
1.马克思在任何领域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2.D
3.①A ②删去“因为”,“所以”,“甚至”,文意更紧凑
4.B(表补充说明,AD表意思跃进,C表注释)
5.一个革命家
高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拿来主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谈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最好量身定制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经验技巧]我的语文学习观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名校学子高考学习方法分享
-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 新高一语文第十课散文二篇 霞 冰心
- › 高一语文:单元预习三法
- › 高一语文:变换视角 耳目一新
- › 碧莲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2017年苏教版高一上册教学计划
- ›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之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 › 2017年春季学期粤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榜上有名敢神侃,七嘴八舌有真经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解析
- › 高一语文暑期复习建议
- ›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之语文考试标准答题套路
tag: 高一语文 拿来主义 同步辅导 马克思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推荐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