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盐城中学2017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盐城中学2017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浏览次数: 62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盐城中学2017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A、B的答案答非所问;C回答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剧消亡和流变的原因;而根据第一、第二段的内容,应该选择D。

                              10.选C.

                              11、选C. 更:改变。  

                              12、选D.  
                              不顾:古义为“不回头看”;今义为“不照顾、不考虑”。不足:古今均为“不充足,不够”;土山:古今均为“泥土堆积成的小山”;耳目:古今均为“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13、选C.  
                              C中均为连词,表递进关系,意思为“并且”;A中都为副词,其意思分别为“才”、“甚至”;B中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比”;D中均为介词,其意思分别为“替”、“向”。

                              14、选D.

                              15、选B. B中叙述“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

                              16、(1)宰相,是跟我一起治理国家的人,却要把死亡转嫁给他,这不吉利。(2)百姓死了,我将给谁当国君呢?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18、(1)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9.(3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意思对即可。)


                              20.(5分)本题难底较大,答案表述不求一律。下面是对三句话的内容与句间关系的解说,供教师阅卷参考——
                              第一句,作者以揣度的口吻提出对“偏差”的思考。读者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倾向,即“偏差”是“故意所致”。第二句,作者仍以揣度的口吻表述,实际上,提示了前一句所谓“故意”的原因。这两个“疑问句”,不在于质疑,而在于解疑。第三句,作者明确提出自己对“政治”的见解,表达不赞同世人“故意”制造的“偏差”,即忽视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终结了前两句所谓的“疑问”。(解说每句话的内容,3分;能指出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句间联系,2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1)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2分。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整理,意思对即可。)(2)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择了杰出的生。(2分。“与君臣伦理观念决裂”,不可少。)

                              22.(6分)(1)屈原择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2分)
                              (2)司马迁择生,体现了伟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生践志(2分)(3)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对中华民族崇高生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分)

                        &n



www.350xue.com
bsp;     23、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3分)
                               (“那些不朽的书籍……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2分,“能给我们前人……”1分)

                              24.任何一则新闻都要写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因此其答案可拟写为:7月份,北京公安通过“网上作战”和分级督捕,将211名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盐城中学2017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学  语文试题  盐城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