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二上语文期中测试题

高二上语文期中测试题

浏览次数: 88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高二上语文期中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一、(60分,每小题3分,共20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愆(qiān)期  漪沦(yī ) 针砭(biān)时弊
 B、漫溯(suò)  挣(zhèng)脱  公姥(mǔ ) 迷惘(wǎng)
 C、颈(jìng)联 挥斥方遒(qi ú) 廿(niàn)四桥 凝噎(yē)
 D、罗绮(qǐ ) 挑衅(x ìn)勇剽(biāo)贫困潦(liáo)倒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峥嵘  斑澜  搔首踟蹰  沧海一粟   B、鸿蒙 乐府双壁 纤纤素手 胚芽
 C、拔擢  青荇  朝谇夕替  雕栏玉砌    D、卜筮  漂渺   夙兴夜寐  深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天真烂漫、想入非非的神话传说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B、《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五句十行,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哀婉动人。
C、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抉择》一经播出就有很高的收视率,简直是万人空巷 。
 D、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敬如宾,过着幸福生活。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浪遏(阻止)飞舟 烟涛微茫信(实在 确实)难求
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莺语花底滑   此去经年(一年)
感君区区(真情挚意)怀   何乃太区区(细小 微小)
执手相(表示双方的动作)看泪眼  及时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遣归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
 A、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
 B、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用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
B.《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作者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梁小斌写的。
C.《山民》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了“人”不安分于“山”,总向往着海。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7、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中国  需要实行开放政策,但在开放政策之上,还要有一个更高的原则,就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在历史上饱受民族灾难的中国人民,十分  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国家应有的尊严。  新中国政权放弃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原则而和世界交往,那么它就会和近代中国历届统治者一样,遭到人民的   。
A、固然 重视 只要 唾弃  B、虽然 重视 如果 反对
C、固然 珍视 如果  唾弃 D、虽然 珍视 只要 反对
8.选出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B、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C、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D、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10.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⑴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⑵她唱的音调好凄凉。
B.⑴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⑵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C.⑴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⑵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⑴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⑵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11.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不是直抒胸臆的一项是: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2.中国古诗词讲究“炼字”,“意胜”,下面诗句与“波心荡、冷月无声”所表现的意   境相差较大的一项是:
  A.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来。
   D. 杨柳岸晓风残月。

13.阅读下面现代诗,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节选自1928年出版的闻一多诗集《死水》)

A. 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指的是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作主的现实。
C.“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显示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D.“说不定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两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4.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杜诗中“认前朝”的意思是通过断戟认清了三国历史。
B. 杜诗中的“二乔”是指大乔、小乔。她们是吴国美女。“锁二乔”形象描绘出假想中曹操得胜后的骄恣之态。
C. 胡诗中“烈火西焚”直接描绘出战争的激烈,魏旗被焚点明战局已定,胜负已明。
D. 胡诗中“不假挥长剑”是指周瑜不凭借兵力,而是凭借人事谋略战胜了曹操。

15.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杜诗认为周瑜取胜的关键在于决战时刮起了东风,否则周瑜不可能取胜。
B. 胡诗认为周瑜取胜不靠天时兵力,而在于人事谋略,与杜诗之论截然对立。
C. 两诗开篇都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面,但描写战争的手法却不相同。
D. 两诗对周瑜的评价不一样。杜诗对周瑜揶揄、嘲讽之意,胡诗却把周瑜写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⑴“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⑵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服其不校 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躬:自身

[1] [2] [3]  下一页


高二上语文期中测试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语文  测试题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