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五十题
浏览次数: 55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诗歌鉴赏五十题,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红”一“绿”,色彩鲜艳。后两句以典型物象表现了春末夏初的美景, 暗含着词人的愉悦情感。
52.对下列古诗词句中加点的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了谐音双关之法。表面指阴晴之“晴”,实际指感情之“情”。
B、“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灼灼”,字从火,本意明亮。诗中用来形容桃花,不仅使人想见盛开桃花的浓艳,而且使人想见其繁茂而充满生机。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再现了红杏枝头蜂舞蝶飞的热闹景象,把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D、“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前二句皆以形容词作动词用,极其生动。“圆”写出了中午阳光直射下的树荫的形状,非常准确。
参考答案]
1、A(“遗篇”指《观沧海》一诗。)
2、B(A项中,“灞涘”指霸陵而非河阳,“京县”指洛阳而非长安;C项中,“佳期”指还乡之期,这两句诗写作者想到还乡无期,心中充满惆怅,泪珠像雪珠一样散落下来;D项中的两句诗抒怀归之情。这三项皆误,只有B正确。)
3、D(这首诗写后人的苛责无损于四杰的万古流传。)
4、C(不是“回忆过去”,而是希望将来有机会与李白再把酒论诗。)
5、C(“连营”指一个接一个的军营,不是说将军营连成一片。)
6、D(抒发思念故乡之情。)
7、C(不是进行对比,而是实指所画是天台山上的松树。)
8、A(“秋”字表面上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人的情绪。)
9、D(A项错在“秋雨”,从第3句诗可知是春景;B项错在“直接写”;C项错在“捕鱼场面”,是写春潮讯给渔人带来欢乐。)
10、C(第三句是直接抒写,无所谓“曲折”、“含蓄”。)
11、C(批判的是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座中欣赏者棗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12、C F(C项提到的“班师诏”旨在骗岳飞回京加以杀害,并非受赏休整,F项应释为:宋代众多皇帝的陵墓隐没在茫茫白露之中。)
13、C(尾联用要离这一典故是慨叹当时人重利轻义的行为,一个“怅”字已能说明问题。)
14、D(“借取日光磨一镜”并非指人在磨镜,“主语蒙后省略”的说法是错误的。)
15、B(“恸”不是“痛”的通假字。)
16、F(本诗的基调是乐观的。)
17、C(“中原”此指全中国。)
18、C E(A项“融情于景”应为“融景于情”;B项不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而是以酒消愁的豪迈;D项错,作者通过言愁更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思想。)
19、①C(表现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
②C(表达慷慨从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御侮保国的中心思想。)
20、①C(“失萧曹”的意思是相形之下使萧曹失色。)
②D(本诗除遗像可算描写外,其余均为议论,没有描写诸葛亮的形象。)
21、①D(“谏”是劝君主改正错误)
②B(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青云羡鸟飞”写诗人抬头望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
22、①D(“金丹换骨”是指对诗歌创作规律的顿悟。
②C(描述的是发现创作规律的过程,而不是创作诗歌的艰辛。)
23、C(应表现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24、①C(“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②C(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和用典,说一般民众的苦难比帝王妃嫔的爱情悲剧更惨。)
25、①D(“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
②A(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寂寞的。)
26、①D(末句是说画家只是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而不真实反映渔民的痛苦生活。)②D(此诗无对偶、夸张手法,可以说用对比手法,让渔民的痛苦与画家的闲情雅趣形成鲜明的对照。)
27、D(两诗均为浪漫主义色彩。)
28、B(错在误解了“百无聊赖”。)
29、①D(“只是……尊敬”说法错。应该说她们的功劳不会下于那些武将谋臣,也应画上做屈阁受到表彰和敬重。)
②B(“和戎”的女子并不都是公主,王昭君就只是宫女。)
30、①B(两诗立意并不相同。)②B(袁诗为七绝,也属于近体诗。)
31、D(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32、B(“东风”指陆游的母亲、唐婉的婆婆。)
33、A(上闭一、二句用比喻手法。)
34、B(作者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表面形似超脱,实则深沉含蓄,细细体味,真是愁绝。)
35、D(词的最后三句表明作者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南来雁”指南下躲避战乱的人)
36、C(白诗的意义远比王诗深刻。王诗虽然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但从思想内容看,只有对秋娘经历的描述和感叹,就事论事;而白诗则塑造了琵琶女的典型形象。)
37、B、E(A项错在“直抒胸脯”;C项不对,从“无情”知柳絮不解人意;D项的“赞美‘孤花’”错误,而是借“孤花”抒发深沉的感慨。)
38、①C(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栏远望,又能望得见什么呢?“危”,高也。)②D(这首词上阙写行者的离愁,下阙写行者的遥想,细腻地表现了一个男子的离愁别恨。)
39、①A(应解释为:大雁也不愿停留,一直飞向衡阳。)②C(应是表现将军和征夫的思想感情。)
40、①B ②D
41、①D ②C ②D
42、①A(如果“秦娥”是主语,那么“梦断秦楼月”作谓语)②A(毛词的人物是红军,不能说“没有人物活动”。)
43、B(以梨花喻梅花,虚写梨花,实写梅花。)
44、①C(只指诸葛亮辅佐的霸业最终落了空。)②D(错在“有功而不得善终”,应是对历史一去不复还的唱叹。)
45、①A(写远景,“青如淀”不能理解为“草木葱芜,青翠欲滴”。) ②C(笔势应是由急渐缓,由刚转柔。)
46、C(《秋思》有动词,如“夕阳西下”的“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在”。)
47、C(“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48、C(不是作“铺垫”,而是表现主题。)
49、①A(用的是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②B(不曾讥讽陶渊明,而是慨叹未见有几人真正追随其后。)
50、A(问梅花的消息,是用梅花来概括其他事物,表示作者爱好芳香纯洁事物的高尚情操。)
51、D(从“流光容易把人抛”可知“暗含着词人的愉悦情感”错。)
52、C(从“绿杨烟外晓寒轻”可知写的是初春的景色,呈现一派盎然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但不是“烂漫的大好春
诗歌鉴赏五十题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红”一“绿”,色彩鲜艳。后两句以典型物象表现了春末夏初的美景, 暗含着词人的愉悦情感。
52.对下列古诗词句中加点的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了谐音双关之法。表面指阴晴之“晴”,实际指感情之“情”。
B、“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灼灼”,字从火,本意明亮。诗中用来形容桃花,不仅使人想见盛开桃花的浓艳,而且使人想见其繁茂而充满生机。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再现了红杏枝头蜂舞蝶飞的热闹景象,把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D、“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前二句皆以形容词作动词用,极其生动。“圆”写出了中午阳光直射下的树荫的形状,非常准确。
参考答案]
1、A(“遗篇”指《观沧海》一诗。)
2、B(A项中,“灞涘”指霸陵而非河阳,“京县”指洛阳而非长安;C项中,“佳期”指还乡之期,这两句诗写作者想到还乡无期,心中充满惆怅,泪珠像雪珠一样散落下来;D项中的两句诗抒怀归之情。这三项皆误,只有B正确。)
3、D(这首诗写后人的苛责无损于四杰的万古流传。)
4、C(不是“回忆过去”,而是希望将来有机会与李白再把酒论诗。)
5、C(“连营”指一个接一个的军营,不是说将军营连成一片。)
6、D(抒发思念故乡之情。)
7、C(不是进行对比,而是实指所画是天台山上的松树。)
8、A(“秋”字表面上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人的情绪。)
9、D(A项错在“秋雨”,从第3句诗可知是春景;B项错在“直接写”;C项错在“捕鱼场面”,是写春潮讯给渔人带来欢乐。)
10、C(第三句是直接抒写,无所谓“曲折”、“含蓄”。)
11、C(批判的是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座中欣赏者棗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12、C F(C项提到的“班师诏”旨在骗岳飞回京加以杀害,并非受赏休整,F项应释为:宋代众多皇帝的陵墓隐没在茫茫白露之中。)
13、C(尾联用要离这一典故是慨叹当时人重利轻义的行为,一个“怅”字已能说明问题。)
14、D(“借取日光磨一镜”并非指人在磨镜,“主语蒙后省略”的说法是错误的。)
15、B(“恸”不是“痛”的通假字。)
16、F(本诗的基调是乐观的。)
17、C(“中原”此指全中国。)
18、C E(A项“融情于景”应为“融景于情”;B项不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而是以酒消愁的豪迈;D项错,作者通过言愁更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思想。)
19、①C(表现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
②C(表达慷慨从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御侮保国的中心思想。)
20、①C(“失萧曹”的意思是相形之下使萧曹失色。)
②D(本诗除遗像可算描写外,其余均为议论,没有描写诸葛亮的形象。)
21、①D(“谏”是劝君主改正错误)
②B(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青云羡鸟飞”写诗人抬头望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
22、①D(“金丹换骨”是指对诗歌创作规律的顿悟。
②C(描述的是发现创作规律的过程,而不是创作诗歌的艰辛。)
23、C(应表现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24、①C(“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②C(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和用典,说一般民众的苦难比帝王妃嫔的爱情悲剧更惨。)
25、①D(“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
②A(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寂寞的。)
26、①D(末句是说画家只是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而不真实反映渔民的痛苦生活。)②D(此诗无对偶、夸张手法,可以说用对比手法,让渔民的痛苦与画家的闲情雅趣形成鲜明的对照。)
27、D(两诗均为浪漫主义色彩。)
28、B(错在误解了“百无聊赖”。)
29、①D(“只是……尊敬”说法错。应该说她们的功劳不会下于那些武将谋臣,也应画上做屈阁受到表彰和敬重。)
②B(“和戎”的女子并不都是公主,王昭君就只是宫女。)
30、①B(两诗立意并不相同。)②B(袁诗为七绝,也属于近体诗。)
31、D(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32、B(“东风”指陆游的母亲、唐婉的婆婆。)
33、A(上闭一、二句用比喻手法。)
34、B(作者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表面形似超脱,实则深沉含蓄,细细体味,真是愁绝。)
35、D(词的最后三句表明作者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南来雁”指南下躲避战乱的人)
36、C(白诗的意义远比王诗深刻。王诗虽然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但从思想内容看,只有对秋娘经历的描述和感叹,就事论事;而白诗则塑造了琵琶女的典型形象。)
37、B、E(A项错在“直抒胸脯”;C项不对,从“无情”知柳絮不解人意;D项的“赞美‘孤花’”错误,而是借“孤花”抒发深沉的感慨。)
38、①C(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栏远望,又能望得见什么呢?“危”,高也。)②D(这首词上阙写行者的离愁,下阙写行者的遥想,细腻地表现了一个男子的离愁别恨。)
39、①A(应解释为:大雁也不愿停留,一直飞向衡阳。)②C(应是表现将军和征夫的思想感情。)
40、①B ②D
41、①D ②C ②D
42、①A(如果“秦娥”是主语,那么“梦断秦楼月”作谓语)②A(毛词的人物是红军,不能说“没有人物活动”。)
43、B(以梨花喻梅花,虚写梨花,实写梅花。)
44、①C(只指诸葛亮辅佐的霸业最终落了空。)②D(错在“有功而不得善终”,应是对历史一去不复还的唱叹。)
45、①A(写远景,“青如淀”不能理解为“草木葱芜,青翠欲滴”。) ②C(笔势应是由急渐缓,由刚转柔。)
46、C(《秋思》有动词,如“夕阳西下”的“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在”。)
47、C(“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48、C(不是作“铺垫”,而是表现主题。)
49、①A(用的是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②B(不曾讥讽陶渊明,而是慨叹未见有几人真正追随其后。)
50、A(问梅花的消息,是用梅花来概括其他事物,表示作者爱好芳香纯洁事物的高尚情操。)
51、D(从“流光容易把人抛”可知“暗含着词人的愉悦情感”错。)
52、C(从“绿杨烟外晓寒轻”可知写的是初春的景色,呈现一派盎然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但不是“烂漫的大好春
诗歌鉴赏五十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二)
- ›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鉴赏李杜的诗篇(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 › 初中语文阅读题之诗歌鉴赏题
- › [转载]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 ›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 › 201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稿(高三必修)
- ›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先误例谈(人教版高三必修)
- › 古典诗歌鉴赏例谈(人教版高三必修)
- ›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教案5课时
- ›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讲义(本站收集整理)
- › 诗歌鉴赏专题之语言鉴赏(本站收集整理)
- › 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几点提示
-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tag: 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