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对话与问答”无须此消彼长
语文教学是以“理解”来推进“对话”的。语文教学是各种各样的对话,听、说、读(看)、写、评概莫能外。语感,建立在对原对话的模拟之中。所谓“原对话”,是指以各种符号保存下来的可以品评的文本。大师一段文,凡人一句话。所谓“模拟”,是指学习者身临其境地仿效获得一种自由境界。所以,模拟原对话以获得语感,是需要心心相印的交流,当然,有时是瞬间的。“林妹妹才不会说出这样的混帐话。”这是宝黛二人的心灵对白。说者以此传送信息,“我爱你”,听者将此储存心里,“我也爱你”。而这中间的链接媒介是心与语的流动。诵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觉出的愁是江水,江水奔涌不停、缠绵不断,自己愁在这般的境地中。为何这般?一是愁与水似,比中相融;一是词人之愁借水态为媒传送欣赏者,感动顿生。传送是一种对话。“言意转换”,同样建立在对话之中。“语言的运用,即言语的过程,也就是一种‘转换’过程,或者说,‘言语’就是‘转换’。”“就是‘物’与‘言’的转换,‘心’与‘言’的转换,就是‘心’经由‘言’关系着‘物’的转换,当然也包括反方向的转换在内,构成双向的转换关系。”[4]这段话告诉我们,眼中之竹而胸中之竹而手中之竹,是一种看(读)——思——写(说)的对话过程。因此,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永远的对话。在这连绵不断的对话之中,听说读写反复结合,智能情理始终统一,从而语文的言语能力和言语主体得到全息式发展,身心获得极大的收获和快乐。这就是“痛苦之花的甜实”魅力。“言语互换”,同样需要建立对话平台来繁荣自己。无论是怎样一种情况的言语交际,“可以说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5]。发音——听音,听音——发音;发出信息——接受信息,接受信息——发出信息,都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总之,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语文的繁荣需要对话这一途径,但是提升对话的质量就必须以理解作为基础。
语文教学同样应该以“理解”来推进“问答”。医生问诊应该属于问答形式,它通过问答来确诊从而给予医治。专家认为,问诊是医生通过与病人或知情人交谈,详细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经过分析、综合,全面思考而提出初步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断方法。医生的医术素养、治疗经验、观察询问是前提,提问视角和方式要依据病者的情况而定,极为重要。比如说“课堂提问”,就需要以“理解”作基础来提升提问质量。下面的几种提问方式就因缺少理解,导致“问病”,教学质量收效甚微。如轰炸式提问、口头禅式提问、作秀式提问、半截话提问等。有老师分析,对于还未通读文本的学生,本应该让他们自由轻松地朗读课文,充分解放孩子的大脑,可一连串的问题轰炸,学生头脑发昏、发涨,不知从哪一个问题入手,心中的沉重包袱成了读书思维的累赘;提问随意,仅以“是、对、行”就可以将那些简单问题作出回答,其中不乏人云亦云的“南郭先生”,他们响亮的声音只是脱口而出的传声筒;教师采用让学生提问引出学习课文,方法本来不错,可是让学生提问不是为了尊重学生,不是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好象只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作秀而已。学生提出十几个问题,五花八门,教师既没有进行梳理归纳,也没有点明重点难点。能不能通过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该从哪个问题找到学习课文的突破口?学生心中困惑不已;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这些都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有的课堂总说前半句话,让学生接答后半句,使学生养成了“挤牙膏式”的回答问题习惯,对学生将来的自主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6]这些做法究竟是因何而至如此的呢?简而言之,缺少理解,缺少对课程、教材、学生乃至教师自身的透彻。总之,语文教学需要“对话”也需要“问答”,但是,都必须以“理解”作为基础,从而步步深入,获取教与学的高质量。
更换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来说,作为“对话与问答”的基础,“理解”自身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作为基础,比如需要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等给予铺垫。哲学让我们懂得行事的方法论,知道之所以如此;社会学让我们知道当今是一个什么形态的社会,从而了解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经济学让我们知道当今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的特征,从而对教育作出相对规定的要求;文化学让我们知道当今社会的文化状况,从而有利于确定教育的程度;心理学让我们知道青少年一代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从而有助于制定教育的目的。总之,“对话与问答”的确需要不同层次的知识作为基础来推进!
名师指导:“对话与问答”无须此消彼长
- › 名师指导:实干加巧干 高中语文轻松学
- › 名师指导:“对话与问答”无须此消彼长
- › 名师指导:“对话与问答”无须此消彼长(二)
- › 名师指导小升初语文如何衔接
- › 名师指导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和方法
- › 名师指导: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 › 名师指导—高中政治如何快速找准题眼
- › 名师指导:三步骤让你答好高考政治选择题
- › 名师指导:关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几点问题
- › 名师指导: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在于地图
- › 名师指导:善用排除法做地理选择题
- › 名师指导2017年高考生物如何冲刺
- › 名师指导2017年高考生物复习技巧
- › 名师指导之初中化学知识的趣味记忆
- › 名师指导:如何更规范解答高中化学实验题
- › 名师指导:考试时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
栏目导航
- ·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鉴赏、阅读、写
- ·初中地理记忆口诀大全
- ·语文:让语段阅读材料“增值”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诀
- ·九年级语文课文及教学目标
-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7
- ·当今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 ·着迷------学好语文的捷径
- ·全国十佳班主任培训视频
- ·教学法
- ·网络语文教学与创新人格的塑造
- ·课起始的八种类型
- ·语文导入新课的二十六法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 ·精熟教學法
-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
- ·专家指导: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
- ·语文高考应试能力自测表
- ·北大状元谈高考冲刺-8
- ·故事创作法
-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 ·作文应急处理九法
- ·高中生的完美学习方法
- ·求“精”、求“效”的发展性备课制
- ·不作阅读的奴隶
- ·张思中教学法中兴趣调动的探索与实践
-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 ·问题中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