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鉴赏、阅读、写作
2004年高考备考策略
——鉴赏、阅读、写作
(华中师大一附中 胡国华)
一、古诗鉴赏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及其语言艺术的感受、分析、评价、鉴别和欣赏,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体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它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审美认识水平。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要求,因而鉴赏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诗歌鉴赏当从字句理解、修辞方法、感情抒发、意境创造、艺术风格等方面人手;鉴赏时应注意分清诗歌类别、体察判别意境、咀嚼品味语言、明辨艺术手法。由于鉴赏能力实质上涉及到知识迁移、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强调以能力立意考查创新精神的形势下,我们应该重视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1.明确主旨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主旨,首先要弄清楚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一般说来,诗歌主要是抒情,言志,阐理。先说抒情,有抒志士之情的,有抒才士之情的,如李杜的诗,苏辛的词,多抒志士之情;而李商隐的诗,柳永的词,则多抒才士之情。再说言志,有的诗人志在山水之间,有的志在田园之乐,有的志在清高自守,有的则志在经人济世,立功报国。阐理的诗,重在阐述某种人生哲理,如宋诗多讲究理趣,阐理的诗较多。当然,抒情言志阐理并不是绝然分开的,在一首诗中,既可抒情,亦可言志,阐理之时,也有抒情,这就要我们去分析诗人的主旨是什么,诗中侧重于哪一方面。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主旨有重要的作用。如:陆游一生力图恢复中原而志不能酬,他的诗歌主题大多是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恢复中原的理想。初盛唐时期国势强大,当时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反映,如初唐四杰和边塞诗派的诗歌;中晚唐则国势渐衰,诗中多写民生疾苦,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和聂夷中的悯农诗。宋诗与唐诗也有很大的不同。再如,南宋诗词与北宋诗词的情调就有很大的不同,如陆游、辛弃疾等,多以力主抗金、恢复中原为主旨。鉴赏诗歌时,一定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即所谓知人论世。答题时要注意题后相关注释。
2.品味语言
诗歌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语言,它特别讲究炼字炼句,特别注重音韵节律。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正确理解诗歌的字句,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1)炼字
诗歌语言讲究以少总多,一字传神。例如2003年高考题,考的是对王维的《过香积寺》诗中的诗眼“咽”和“冷”的赏析,“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再如宋祁《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又如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写出泰山南北两侧明暗像刀割一样截然不同。形象夸张而生动。贾岛十分注意炼字,他曾有诗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可见其对诗句的惨淡经营。他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宿”、“敲”、“分”、“动”等字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特别的神韵。
(2)炼句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在诗句结构上变化多样而又有规则可循。有时突破常规语序,采用倒装句式,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杜甫《秋兴八首》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诗句,从字面看,不好理解,细品方知是妙句。有时是为了合乎音韵平仄的需要而将词序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的特点而将词序倒装,如杜甫的诗句“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诗意是:看到碧色,知道是湖外草绿,看到红色,知道是东方海上的云霞;紫色的是从岷岭收获来的芋,
白色的是在陆上开放的池中莲花。
(3)节奏
古典诗歌的节奏与句式密切相关,一般是两字一拍,如遇奇数字,则有一拍一字的。对古典诗歌节奏的划分,要联系语意灵活处理,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相对诗来说,词曲的节奏要求更为严格。相同的词牌曲牌,节奏和字数
都是固定的,一般不允许改变。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4)韵律
绝句有一、二、四句押韵的,也有二四句押韵的;律诗有一、二、四、六、八句押韵的,也有二、四、六、八句押韵的。词曲则按词牌、曲牌的要求押韵,不同的词牌、曲牌韵脚的位置和数目也往往不同。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
江春水向东流。”诗中“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多次换韵。有些字,因为语音的变化,在古代是押韵的,现在读来不押韵,如‘“看”字,现在读去声,古代读平声,可押平声韵。
3.理解形象
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古诗的形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一是意象,一是诗歌中的人物典型。
叙事诗和其他叙事文体一样,也描绘人物形象,塑造典型性格,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但诗歌形式上的特殊要求又决定了诗歌形象刻意求“神”的特点。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卖炭老人的形象,虽然诗中描绘了他“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肖像,但语意的落脚点则不在形而在神,旨在表现卖炭老人劳动的艰辛和受剥削的惨重。接下来写卖炭老人的内心活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老人一心盼望天更冷。诗人仅用了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封建社会里的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展示得如此充分、如此细腻,这就是诗歌塑造形象的特点。
抒情诗则应注意准确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苦身利人的精神形象。写景状物的诗歌,多数描绘的是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草木山石之类的形象。诗人抓住景物的特征,赋予客观景物特定的情韵,即借用意象来抒情、言理、明志。特别要注意传统意象的理解,如“折柳”这个意象,多用来抒写惜别怀远之情,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的就是对“折柳”这个传统意象的理解。意象的理解是高考中的重点,历年常考,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像、联想塑造形象。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形象,对鉴赏诗歌很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中所抒发的感情。
4.体会感情〖HTF〗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诗人往往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抒发感情。因此,对那些咏怀、咏史、感遇的作品,应该透过表面的词句揭示其中的深层含义。在鉴赏诗词时应展开联想、想象,分析作者笔下客观物象的特征,找到它与现实世界、作者的主观世界的联系。古人习惯托物抒怀、言志,笔下的景物或多或少包孕了作者的情感。所以,鉴赏时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或相关背景,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言外之意。“诗言志,歌咏言。”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
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鉴赏、阅读、写作
- › 2017年高考总复习古文段翻译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让你的作文成绩多得3到5分——2017年高考前就作文写作给同学们的最...
- › 2017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 2017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亮点试题评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答案解析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新作文:“你是一部书”导写及优秀作文
- › 2017届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tag: 高考备考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
栏目导航
- ·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鉴赏、阅读、写
- ·初中地理记忆口诀大全
- ·语文:让语段阅读材料“增值”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诀
- ·九年级语文课文及教学目标
-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7
- ·当今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 ·着迷------学好语文的捷径
- ·全国十佳班主任培训视频
- ·教学法
- ·网络语文教学与创新人格的塑造
- ·课起始的八种类型
- ·语文导入新课的二十六法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 ·精熟教學法
-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
- ·专家指导: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
- ·语文高考应试能力自测表
- ·北大状元谈高考冲刺-8
- ·故事创作法
-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 ·作文应急处理九法
- ·高中生的完美学习方法
- ·求“精”、求“效”的发展性备课制
- ·不作阅读的奴隶
- ·张思中教学法中兴趣调动的探索与实践
-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 ·问题中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