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的定义1
【摘要】:一定的技术总是与一定的行为模式联系在一起。网络以其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提出的要求。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定义网络教学要从学习方式分析入手。网络教学的狭义定义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它的教学活动组织要在传统的课堂、网络等方面同时展开。
【关键词】:网络教学 探究学习 课程整合 教育信息化
一、问题的由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们都在开展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实践探索。看到大家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的热情日趋高涨,不由得由衷的高兴。实践之余回顾我们的工作,看到各种各样的尝试样式,有时不免感到茫然: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整合新模式吗?
为了保证实践的有效性,很有必要对“网络教学”的定义做一下界定。定义一个事物,并不是咬文嚼字、玩文字游戏,而是通过定义的过程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促进我们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有效深入。网络教学不可能在实践之初就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定义,但是从1999年开始实践探索到今天,确有必要对“什么是网络教学”这个问题给出我们的一些回答。
二、剖析网络与教学
从分析网络教学这个词组开始我们的思考。
这个词组中“网络”用来修饰“教学”。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方面的启示:
1.网络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活动。既然是一种教学活动,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学习方式。
2.这类教学活动和网络这一因素相关,我们在分析这些事物的时候,就必然涉及“我们如何看待教学活动中的技术”、“技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之效用究竟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
关于对网络教学的定义,我们至少可以从这样两个维度来进行:
1.从抽提现有人们称之为“网络教学”这类活动中的共性出发。
2.从“网络教学”之所以区别其他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出发。
根据第一种思路,凡是在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均可称之为“网络教学”,无论你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讲授型的课共享给另外一个课堂的样式(类似电视直播);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如WebQuest,以及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型课程等等都属于“网络教学”。
根据第二种思路,就需要寻求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怎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是独特的、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于是我们要了解各种学习方式的分类与特点、各种媒体技术的特质,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基本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这里主要讲述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1。探究学习又是一种目的,通过探究学习,学习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专家思路,感悟科学方法(包括人文艺术、社会历史、数学科技等领域的各类方法)。
所谓接受学习是指一种让学习者接受现成结论的学习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已有知识领域的概念和结论。当接受学习受到极端功利主义影响的时候,对这些概念、结论的意义理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考试、甄别的时候能够在测试卷上再现这些概念和结论的符号。
依据任长松的研究,探究、接受等学习方式依据学习者行为的主动--被动维度,可以分为主动接受、被动接受、主动探究和被动探究四种方式,如图1所示:
有人批评道:不可能让孩子们事事都去发现。的确,接受学习的“效率”表面看来是很高,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效率往往体现在对知识的再认或再现上,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知识作为人生活能力的作用。当然,让孩子们事事发现,从时间和资源的分配来看却也不够现实。所以在定义“探究学习”时候,人们特别提出为了反对将探究学习深化,不强求学生活动的全面“发现”性,而更注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通过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来解决疑问等特征1.2.3.4.。
其实,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贯通各类学习方式的线索,一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意愿,因为人是目的和意义的动物,离开了“目的”、“意义”,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能够被有效激发的;二来它可以有机地整合其他几类学习方式,让学习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转化能力,体验生活、感悟智慧。
教育是一种社会存在,不可能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我们做出相应的反映。社会发展建立在各领域的不断变革和知识传承与运用的基础之上,现时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发展因素;而现存知识,由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其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意味着社会成员需要不断发展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或后工业社会这种高速发展的特性,决定了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我们无法为变化的现在和未知的将来储备好一切。因此,在目前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的重心已明显地从“储备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移5。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学习方式,必须将探究学习方式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来实行。
(二)学习方式、信息传播模式与交互性
从信息传播的模式来看这些学习方式,可将其分为单向交流模式和双向交流模式两大类,如图4所示:
接收学习方式则是一个线性的单向交流模式,我们可以用香农-韦弗模式来表示6。
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模式。我们可以用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6来表示。
这两种模式之间,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因为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等方面各有不同。
如果我们从交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来看这些学习方式,那么就有如图5所示的几种情况:
主动探究类型的学习交互性较强,主动接收和被动探究次之,被动探究较弱。
从上述比较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模式还是一种单向交流的模式,而网络技术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单向传播,更以其灵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7。
作为能动的人的因素,教师也是一个互动传播媒体。但是在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侵蚀下,现实课堂中其双向互动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从本质来看,还仅仅实现了类似广播电视单向传递信息的功能。
一些实际上被称呼为“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它们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多种媒体”的特征,但是线性的组织流程、事先的打包封装。使其多媒体的“选择性”、课堂运用的“灵活性”特征(与互动关联)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从某种角度来看,依托这类手段实现的交流还不能属于双向交流。
一些看来没有运用专用软件串联过的图片、动画或视频片段等等学习材料,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具体反应灵活运用,这样的手段组合运用倒是体现了双向互动交流模式的某些特征。
我们可以这样小结:教学中交互性即便没有网络也必须体现,而有了网络以后,就有了更为有效的实现手段。
(三)学习方式与资源的需求
网络教学的定义1
栏目导航
- ·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鉴赏、阅读、写
- ·初中地理记忆口诀大全
- ·语文:让语段阅读材料“增值”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诀
- ·九年级语文课文及教学目标
-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7
- ·当今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 ·着迷------学好语文的捷径
- ·全国十佳班主任培训视频
- ·教学法
- ·网络语文教学与创新人格的塑造
- ·课起始的八种类型
- ·语文导入新课的二十六法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 ·精熟教學法
-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
- ·专家指导: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
- ·语文高考应试能力自测表
- ·北大状元谈高考冲刺-8
- ·故事创作法
-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 ·作文应急处理九法
- ·高中生的完美学习方法
- ·求“精”、求“效”的发展性备课制
- ·不作阅读的奴隶
- ·张思中教学法中兴趣调动的探索与实践
-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 ·问题中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