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艺术语文“讲学稿”设计和使用的几点体会

语文“讲学稿”设计和使用的几点体会

浏览次数: 70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教学艺术
标签: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350xue.com 语文“讲学稿”设计和使用的几点体会,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讲学稿”在促进学生课前预习,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巩固课后学习内容,提高复习效率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仔细审阅我们的讲学稿或留心讲学稿的使用,再加上我们的师生访谈、调查,仍然发现讲学稿在设计和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诸如复制现成教案、教学用书,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梯度,内容不能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课型单一,等等,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深思。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同一份讲学稿在不同班级中或不同教师使用,产生的效果差异很大,等等。

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口号(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学合一”,这与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完全吻合的,“讲学稿”作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它的设计和使用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教学合一”这八个字。所谓“教学合一”,指的是讲学稿应是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的有机统一;所谓“以人为本”,指的是它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人”不仅指学生,也指教师。那么,如何体现这八字精神,如何使讲学稿更完善,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呢?

首先应在设计上下工夫。讲学稿的学习目标是教师在研究了课程标准、考纲、教材、学生的基础上预先设定的,而课堂是动态的。如果不顾课堂的动态生成而去强行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则是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反之,如果一味地强调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我们不需预先界定学习目标,那就会上起课来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毫无目的可言。因此,我们在设定学习目标时要把课程、教材、学生等研究得透些,尽量使预设的目标与动态生成的目标吻合些,二者吻合得越紧密,说明你的课备得越成功。有些教师(包括我在内)有时喜欢照搬教学用书和教案上现成的目标,这其实是不足取的。不是说它上面的目标界定不科学、不合理,而是它们有时与我们学生的情况不符合,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达成上面的目标可能太难,有的目标陈述也不具体,较空泛。我们可以借鉴,但一定要加以改动。我个人认为,具体到每一课来说,目标不求全(三维目标不求面面俱到,有时侧重一、二即可),目标的陈述一定要具体,宜采用“通过什么行为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句式来陈述。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珍珠鸟》一文,我根据单元提示和本班学生特点在讲学稿上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1、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叙事和感情线索。

2、学习作者对珍珠鸟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细腻、人性化的描写,体会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喜爱之情,学写状物的文章。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品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提高对作品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讲学稿内容的设计(预习·导学、学习·研讨、巩固·延伸)必须要为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服务,要尽量避免内容与目标的游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教师首先要正确地解读文本。囿于我们的知识水平,可以多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文本的解读,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依据我们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要使好、中、差各个层面的学生拿到一份讲学稿后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所收获。应杜绝抄现成教案的教学设计这种现象,因为那些并不完全适合我们学生的学情。另外,我认为在语文讲学稿上最好能有“学法指导 ”的明示,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文本的解读、活动的展开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教会学生用何种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授之鱼(知识)固然重要,授之以渔(方法)更重要。如果学生能够用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其它内容,从而达到“自悟”,养成能力,则是教育之大幸矣。我在设计每份语文讲学稿时都坚持设计“学法指导”,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华南虎》的学法指导:先自读诗歌一~二遍,抓住诗中词句感知诗中众多形象(华南虎、观众、我)的特点;再联系“资料链接”中的背景介绍和象征概念介绍,通过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语句,反复诵读品味,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义,得到美好人格的熏陶;最后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并开阔视野。再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的学法指导: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此外,就目前语文讲学稿的设计看,课型较单一,基本上都是文本的阅读教学;有模式化痕迹,精读课与略读课的设计雷同;等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仍然制约着语文讲学稿的进一步完善。因此,今后我们语文讲学稿应在作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设计尝试,应体现出精读课与略读课设计的差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参与到讲学稿的编写设计中来,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寻求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学生自己设计的讲学稿是为解决自己的学习需要服务的,它要比教师设计的讲学稿更贴近实际,针对性更强,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在学生设计讲学稿时教师应参与进去,帮助学生界定学习目标,筛选、整合学习内容,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设计语文讲学稿应选择略读课文等简易内容进行。

总之,一份有质量的语文讲学稿在学习目标的界定、内容的设计、学习方法的明示等方面要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

其次,在使用讲学稿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做好预习指导和检查督促。课前把讲学稿发到学生手中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无做。比如说查工具书解决字词的音、形、义;带着哪几个问题去读书;查阅、搜集哪些资料等等。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认真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既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了解了学生在预习时暴露出的问题。教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便于课堂教学时精讲,讲大多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巩固延伸的练习也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可利用辅导课的时间重点解决少数学生遗留的问题。

2. 处理好预设目标与课堂生成的关系。高质量的讲学稿的学习目标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但课堂毕竟是动态生成的。一旦出现生成的目标与预设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们不能不顾课堂的实际而强行去达成预设目标,否则就是不顾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行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尽量去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及时作好教后记,进行教学反思,在下次备课时修改好讲学稿。

[1] [2]  下一页


语文“讲学稿”设计和使用的几点体会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语文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