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挫折教育
浅 谈 挫 折 教 育
李军情
每年高考,全国各地总有考生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而轻生自杀;每年中考,总有学生由于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而离家出走;每个学期,总有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好而逃学;每次期末考试,总有学生由于前面的科目没有考好而放弃后面的考试……以上学生的行为,反映了现在一部分中小学生由于从小养尊处优,被父母过分的溺爱和娇惯,吃的苦少,受的挫折不多,因而心理素质较差,抵抗挫折的能力较差。当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一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知道如何应对,不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而往往采取回避、逃脱的方式,有的甚至轻生酿成悲剧。因此,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加强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
一、挫折的定义:
“挫折”一词,在我国古代最初是用以表明战争中的失利。如《后汉书》中有“北地营保,安乐观望。今编域获全,虏兵挫折”的说法。这里,“挫”指失败,“折”指折断,“挫折”一词常与挫败、挫辱、挫伤等通用。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使其需要和动机无法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挫折感。
从挫折本身来说,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给人们带来痛苦和不幸,带来各种压力,甚至让人难以承受;但另一方面它又能锻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加坚强起来,甚至产生一种超越自身潜力的智慧。
挫折教育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学生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练,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排解挫折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指自己主观不够勤奋努力,心理素质不好,或受个人某些条件的限制,如智力、体力、能力、生理缺陷而无法达到目的等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如天灾、人祸、家庭、学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
遭遇挫折,各人的忍受力和行为表现各不相同。有的人经受挫折的打击后,仍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人遭受挫折以后,就精神萎靡,一蹶不振。造成人们挫折承受力不同的原因主要是:(1)理想追求不同。(2)生活目标不同。(3)所处环境不同。(4)家庭经济不同。(5)身体状况不同。(6)心理素质不同。(7)所受教育不同。(8)经受挫折不同。(9)所得到的帮助不同。
三、挫折的分类:
1.从挫折产生的原因角度,可将挫折分为外部挫折和内部挫折。由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所引起的挫折叫外部挫折,由个人主观因素如生理条件限制、能力限制、动机冲突等所引起的挫折叫内部挫折。
2.从挫折持续的时间角度,可将挫折分为短时性挫折和长时性挫折。持续时间较短的挫折叫短时性挫折,持续时间较长的挫折叫长时性挫折。
3.从对挫折准备状况的角度,可将挫折分为意料中挫折和意料外挫折。事前有所觉察或戒备的挫折是意料中的挫折;在人们毫无准备的状态下,突然遇到的挫折是意料外的挫折。
4.按挫折对人影响的程度来分,可将挫折分为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所遇到的挫折,对人的影响较小,属一般性挫折;在与自己关系密切或意义重大问题上所遭受的挫折是严重性挫折。
四、挫折教育的特点:
1.挫折教育的引导性。挫折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进行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中,心理尚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教师的引导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并逐步从直接引导过渡到间接引导。
2.挫折教育的渗透性。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受挫折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挫折渗透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之中。因此,挫折教育不可能仅仅通过某一种形式、在某一个领域由某些固定的人员采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就能够奏效,它应该渗透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3.挫折教育的实践性。挫折感是受挫者的主观体验,它对个体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刻的。这种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只有通过受教育者亲身体验才能有所裨益。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挫折实践中去体验挫折、认识挫折、克服挫折,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
4.挫折教育的长期性。挫折是人生的伴侣,是人一生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生积累挫折经验,学会应付挫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挫折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决不能急于求成。
五、挫折教育的实施原则:
1. 渗透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渗透教育是指将挫折教育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利用各种磨练机会,帮助学生积累挫折经验,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认知和良好的对付挫折的能力。集中教育是指教师按照预订的计划,创设困难情境,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排除挫折的能力。在挫折教育中,应该以渗透教育为主,以集中教育为辅,将平时的积累与阶段性的强化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挫折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内因
www.350xue.com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接受挫折教育,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同时,教师应激励学生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加强自我磨练,将挫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练相结合的原则。
挫折教育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它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阶段性挫折问题及心理水平,开设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挫折教育课程,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提高认识与实际的磨练结合起来。教师既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练机会,又要有意识地创造挫折情境,并引导学生自找磨难,增加实际磨练的机会,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4.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提出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案,并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教师可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方法,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挫折教育。另外,还应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造成良好的挫折教育的社会氛围。可以通过街道、社区开展挫折教育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六、如何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现代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对待各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增强他们抵御各种挫折的能力。
1.教育学生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人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挫折是一笔财富,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精神财富,它能增长人的聪明才智,激发人的进取精神 ,磨砺人的意志。事实证明在逆境中经过挫折锤炼成长起来的人才,其生存力、竞争力更强。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一些挫折很有好处,也很有必要。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逆境,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所谓逆境,是指人生的厄运和不幸,如遭疾病身残,含冤受屈,囚禁流放,或家境败落,父母离异,生活贫困,或天灾人祸,亲人病故等等。古往今来,人生道路坎坷,有的人十分不幸,总要遇到各种逆境。弱者往往在逆境中沉沦;强者却不屈服于厄运,从逆境中奋起。比如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明失明著有《国语》,孙膑断足写了《兵法》……他们都是些具有良好的心理忍耐力、在挫折与厄运中自强不息的人,因而在逆境中获得了成功。“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
失败是一笔财富。失败和挫折能锻炼人的心智,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人是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起来的。华罗庚说:“许多科学家和作家,都要经过很多次失败,走过很多弯路才成功的。”许多格言,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许多名人都曾忍辱负重,历经失败的挫折。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诺贝尔为了研制zha药,都曾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才获得成功。可见,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缺乏心理承受力,失去信心,对失败害怕,对自己失望。
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这样的生活哲理:只有不怕摔跤的人,才能学会走路。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透过挫折看到坦途,战胜挫折迎来光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1)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要求自己做,遇到困难挫折时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有依赖心理。如生字不会读,题目不会做,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听不懂,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老师不要包办。
(2)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教育学生不要患得患失,不能以一次失败论英雄。如果失败了,要鼓励学生开辟另外的道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要以自己的一颗平常心去培养学生的一颗平常心,绝不能因学生做得好、考得好就满心欢喜,做得不好、考得不好就指责不已。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不能破坏学生良好的心态,而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3)要多鼓励、少批评,激励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教师要讲求民主、平等,要尊重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克服了一点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要多鼓励,多表扬。教师只要恰当地运用激励的方法,学生就会信心倍增,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
3.教育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及时排解挫折。
(1)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挫折,及时进行抚慰、疏导,帮助学生排解挫折。
(2)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告诉学生没有战胜不了的挫折;面对挫折,重要的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排解挫折的各种方法,这些排解挫折的方法主要有:①理智调控。②遗忘调控。③转移调控。④宣泄调控。⑤升华调控。⑥同情调控。⑦暗示调控。⑧音乐调控。⑨自慰调控。⑩自控调控。
(3)教师要让学生从挫折中得到启示。对学生来说,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在学生经历了挫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及时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从挫折的经历中得到宝贵的经验教训。
4.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以及百折不挠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1)在学习中内容的讲解、练习的设计应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在学完基础内容之后,可引导学生攻克难题。在考试时,试卷中间可设置一些难题,试卷前面和后面的题目可相对容易一些,这样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2)在家庭生活中教育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独立生活,勇于经受生活中的各种磨练,敢于与困难作斗争。
(3)在社会活动中,组织学生适当从事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观调查,体验生活,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组织吃苦夏令营、军训夏令营、体能强化班,让学生去经风雨、见世面,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能力。
www.350xue.com
>
教师要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经受挫折、排解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超常的意志和毅力,使学生成为祖国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2005年8月18日
浅谈挫折教育
- › 浅谈挫折教育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
栏目导航
- ·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鉴赏、阅读、写
- ·初中地理记忆口诀大全
- ·语文:让语段阅读材料“增值”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诀
- ·九年级语文课文及教学目标
-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7
- ·当今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 ·着迷------学好语文的捷径
- ·全国十佳班主任培训视频
- ·教学法
- ·网络语文教学与创新人格的塑造
- ·课起始的八种类型
- ·语文导入新课的二十六法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 ·精熟教學法
-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
- ·专家指导: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
- ·语文高考应试能力自测表
- ·北大状元谈高考冲刺-8
- ·故事创作法
-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 ·作文应急处理九法
- ·高中生的完美学习方法
- ·求“精”、求“效”的发展性备课制
- ·不作阅读的奴隶
- ·张思中教学法中兴趣调动的探索与实践
-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 ·问题中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