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一)话题作文的审题;话题作文源于材料,不限于材料,但不能脱离材料。审题:⒈要揣度出题意图。⒉要准确地把握话题概念的内涵(话题材料内容的主旨)和外延(话题材料主旨限定的范围,即作文内容上的限制)⒊审题切忌⑴任意扩大话题概念的外延(走题)。⑵阉割话题,然后取其局部,以偏概全(偏题)。⑶仅朦胧地存在相关话题的概念,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离题)。
(二)立意:
⒈立意的宗旨: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⒉立意的标准:紧扣话题,充满哲理,贴近时代,启迪人生。
⒊立意的思路与步骤:⑴说什么(把握话题内涵,确定内容角度)。(2)为什么这么说(明确观点或中心论点(3)怎么说(确立写作提纲或内容梗概)。
⒋立意的过程和方法:透过表象――把握内涵――抓准实质――归伍到哲理上。
(三)拟题的思路及要求:1、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2、要全理出新,不落俗套。3、要简洁、鲜明、内涵深刻,不雷同他人。4、要具有吸引力。
(四)作文的内容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富于个性。
(五)文章首段四忌:(1)虚张声势。(2)故弄玄虚。(3)无病呻吟。(4)大而无道。
(六)谋篇布局的要领:袖手于前,成竹在胸,疾书于后,一气呵成。
(七)文章结尾三注意:⑴结尾是全文的归纳,不是重复前文;⑵注意提高引申;⑶要给人以回味激励、启发和思考。
*富于个性就是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
2010年秋季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编制的特点及教学启示
崇明教师进修学校 耿慧慧
2010年秋季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部分的选文文体多元,注重文本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传承了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选文的特色。阅读部分题型稳定,由填空、简答、选择组成,其中以前两者为主。从分值分布来看,今年有细小的变化,现代文部分的总分值由前两年的37分减为36分,文言文部分由29分增为30分,古诗词部分保持不变。以下重点从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部分试题编制与阅读能力、目标、思维层次及教学之间的关系谈几点思考。
一、阅读试题编制与阅读能力层次
1、“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三大能力层次以“分析综合”为主。
从三大阅读能力层次来看,今年仍然以“分析综合”为主,但比例比2009年明显增加。
表一:
识记理解
占阅读总分比例
分析综合
占阅读总分比例
鉴赏评价
占阅读总分比例
2009年
30分
37.5%
31分
38.8%
19分
23.8%
2010年
25分
31.2%
43分
53.8%
12分
15%
从表一来看,今年的“分析综合”能力的题量比09年增加了15%,而“识记理解”层次的题量比09年减少了6.3%,“鉴赏评价”能力的题量比09年减少了8.8%。这样的变化使“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总比例达到85%。
从表面看来,似乎总的难度降低了,但从实际阅卷得分情况看来,今年阅读部分的总得分要比去年低。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窄题”的答题限制较多。“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层次的题目往往要求通过信息的筛选整合,紧扣文本答题。许多的答案基本出自文本,属于限制性比较大的“窄题”。从历年得分情况看来,筛选后的概括、比较类题往往失分比较严重,而今年此类题目达26分之多。二是阅卷上的难度。85%的题目参考答案的限制比较多,而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同样答案的相似的语言表达可以数以百计,因而阅卷时的采分难度增大。
“鉴赏评价”题的比例最好能适当增加。一是基于文本本身特点的考虑。今年高考试卷上的选文兼顾不同文体,不同风格,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完全可以从“鉴赏评价”的角度适当多编制些题目;二是从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考虑。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优秀的人才,而“鉴赏评价”能力往往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度和深刻性。
2、“写了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大问题的设置以“写了什么”为主。
表二:
问题设置
“写了什么”
占阅读总分比例
“为什么”
占阅读总分比例
“怎么样”
占阅读总分比例
2009年
42
52.5%
21
26.3%
17
21.3%
2010年
50
62.5%
24
30%
6
7.5%
今年现代文第一语段六题全部是从“写了什么”的角度编制,基本是合理的。因为现代文第一语段的功能定位是“获得资讯的阅读”,即对论说类文章进行信息筛选整合式的阅读,所以试题编制主要从“写了什么”角度进行是符合文本特点和考查目标的。但如果能像2008、2009年一样适当编制一到两题“为什么”或“怎么样”的题目,则更能体现文本信息的丰富性,也更能考查学生的思维层次。
现代文第二语段的六题,3题从“写什么”角度编制,2题从“怎么样”角度编制,1题从“为什么”角度编制。这样的编制充分考虑到文本的难度。《天目山》是一篇表面写景实际是写人的散文,并蕴含着作者深深的反思,因而必须首先引导考生阅读文章内容并思考“写了什么”,“主旨是什么”,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例如,第7题和第8题,虽然是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和含义,但都必须在理解文章主旨的情况上才能准确答题。
古诗词的鉴赏3题,基本都是从“是什么”的角度编制,更符合高中教学的实际。第14题“描述村民们的活动”是引导考生理解作品的内容,第16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体会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编制是引导学生如何真正读懂一首诗词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写得怎么样”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否则只能流于表面的形式。
文言文两个语段的功能定位明确,试题编制稳定。但文言文第二语段如能适当增加一点“怎么样”的题目,则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高考正在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生态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王军 今天,听了周老师感悟自然类散文的阅读交流课。备课组精选了十多篇文章作为课外阅读篇目发给学生,今天这节课是学生阅读情况的反馈,学生自由交流相关篇目的阅读体悟。 评课会上,有部分老师主张从表现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对学生的阅读交流进行规范。 这反映了中学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的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老师从心理上都重视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当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提高阅读题的分数又是师生脑中挥之不去的魔咒。 大凡有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没有人在阅读时会刻意去想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阅读是一种个性、感性的心理活动。只有非常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获得审美的享受。学生说,自己读这篇文章觉得很有味,老师一讲味全没了。老师讲了什么呢?无非是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手法,起了什么作用等等之类的问题。老师精选了一些美文,送给学生一道精神大餐,可又要求学生在吃完之后,一定要从色香味方面去点评一番,学生带着这个压力去享受这顿美食,结果只有土气息,泥滋味了。钱钟书先生说,一个人只有在心无挂碍的时候才会感到快乐,我想阅读更应是如此吧。 周老师的这堂课,也给了我对课型的思考。现在中学语文课堂的课型有四类: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阅读课,练习讲评课。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而现在阅读课堂主要是针对精读而言的,一篇课文一般要讲两个课时。精读课的设计很明显都是围绕阅读题的知识点而来的,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上纠缠不休。语文老师有时候多想让学生在课堂上静静地读点书,但老师不敢啊,学生也不干啊。学生急于想提高现代文阅读题的分数,渴望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得分的答题模式。于是,师生都被阅读题绑架了。 久而久之,老师也失去了阅读的冲动和个性体验,难以达到“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的影响。曾在一次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中发现,有同学听到一位同学眉飞色舞地讲述水浒中的情节,被感染了,也就产生了阅读的冲动。有学生听了“枉凝眉”这支曲子,就产生阅读红楼梦的冲动。当老师满脑子是阅读题的知识点时,没有对哪一本书的极具个性的阅读体验,我们拿什么去感染学生。 闻一多讲楚辞,优雅感人。他把上午的课换到晚上,天黑下来的黄昏,在教室之外,点个香炉,拿个烟斗,长长吐出一口烟雾,用顿挫鲜明的语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一多先生的性情课堂遂成了不可复制的风景。闻一多等学界泰斗的学识我辈望尘莫及,然而这用真性情对待阅读的风度更是让装腔作势的我辈汗颜。 讲评会上,周老师提及一个想法,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愚以为,书千千万,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人生阅历差异很大,对书籍的选择也会有差异。同读的这本书肯定是老师的“好书”,但未必受学生欢迎,学生未必感兴趣。这个要求,未尝不又是一种绑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高考语文高分战略——给高三学生的第一课(高三)
- › 新高考语文探究性试题的八种形式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名师讲解高考语文病句13种题型示例(人教版高三必修)
- › 高三年级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复习的基本策略
- › 海淀区语文中心组解读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 › 高考语文冲刺:临战10大提醒——高三语文特级教师李钰的经验之谈(...
- ›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巧记八法(人教版高三必修)
- › 谨慎有余创新不足——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分析(张金波)(人...
-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二)
- › 高考语文--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命题形式及复习对策
- › 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 › 高考语文作文材料性作文例题一览
- › 高考语文试卷看题型 梳理试题找出不足
tag: 高考语文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题及答案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栏目导航
-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在亚洲的影响
- ·《托尔斯泰传》第十章
- ·《托尔斯泰传》第五章
-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 ·《贝多芬传》贝多芬遗嘱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探讨与实例(一
- ·图文转换题专题研究与复习建议
- ·2017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教学设
- ·推荐:中考言文知识梳理
- ·2017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分类及答题技法
- ·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解题几法
- ·支招高考前语文阅读抢分技巧
- ·[转载]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 ·“换位思考”抒别情——谈谈古典诗歌中
- ·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高二语文《先
-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附练习及答
-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
-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 ·《贝多芬传》第二章
- ·《托尔斯泰传》第十五章
-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 ·五大锦囊助您夺2017高考语文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