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1)1.①“旅行”,指记者米勒的采访、营救行程。②“坟墓”,柯林斯获救的希望非常渺茫,如同处在坟墓中(或最终还是葬身洞穴); ③记者的采访行程中也时刻经受死亡的威胁,故记者的采访行程就如同“在坟墓中旅行”。
希望。
3.以记者进出洞穴的艰难险阻,突出施救的困难,反映被困者所经受的痛苦;突出了新闻的真实性,深化了作品的人道主义主题。
4.①本新闻是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实地亲见亲闻的真实报道,它体现了记者对职业操守的恪守。②本报道不仅报道了施救的艰难,更反映了社会对被困者的积极施救,体现了社会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2)1.用于制造更强大的传感器和探测器
(3)1.①借“三只苹果”的故事,突出乔布斯的人生成就和他对时代的巨大影响。②由“三只苹果”的故事转入作者自己对乔布斯的评价,亲切自然。
2.而乔布斯把苏格拉底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偶像,他与众不同,不畏挫折、屡败屡战,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苏格拉底哲学所代表的那种批判、创新、理性、反思的人生态度与精神。
3.①“苹果”诱惑了夏娃,砸醒了牛顿,是智慧的象征。②“苹果”作为公司和品牌名称,与乔布斯的一生紧紧相连。③“握住智慧的‘苹果’”,既是对乔布斯哲学人生的形象概括,也是对本文主旨的形象归纳。
4.①乔布斯的一生证明了苏格拉底对哲学智慧的理解。哲学智慧是对知识的“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身中发掘的智慧能力。②重大抉择时,不盲从旧规,不取媚大众,走自己的路,做真实的自己。③“记住你即将死去”,唯有对死的大限的真体悟才会揭示出人生大化之真谛,留下的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④创新的可能性无处不在,只要敢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4)1.C
(5)1.①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②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重要事实
2.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不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
3.D (汉字字“形”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的,不确定的,而不是“不具有”)
4.A 、E
5.比如王羲之的书法《兰亭集序》法帖,从文化意义上看,那就不只是对他挥洒自如书法的欣赏,我们还能从书法《兰亭集序》的内容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还能从他书写时出现的漏字、改字感受到他的随意和放松的心态 (内容近似即可,主要是体现对文化意义的认识)
(6)1.“犬儒精神”,指当代人身上存在的知天乐命、宠辱不惊的达观精神,“另一种精神”指魏晋精神,即直面死亡因而对生命绝不苟且的精神。
2.(1)曹丕直视死亡的勇气首先就让我们陌生;(2)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尽情展现生之美丽,没有实现抱负和理想,没有达到人之为人的最美境界,因而留下无限遗恨,这个主题,也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意思对即可)
3.(1)直视死亡,谈到建安七子中的四位以及其他亲友忽然遭瘟疫而死的情况,他竟然用了这样的语句:“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而此诸子,化为粪壤”(知天);
(2) 他对人生产生了极端的焦虑感,以至急得终夜难以成眠谴责自己丧失了朝气(恨命);
(3)同时,他更对自己的功业、成就,以及整个的人生状态感到不满(恨命)。
4.A D(B项,想并非对“意义”的认识,而是一种对待死亡的态度;C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无依据,语言“绚烂”之说也不妥;E项,作者要否定的是今人对作品的态度,而不是作品本身的思想情调)
(7)1.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
2.“似乎”一词的含义: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作用: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4、A D (A中有现处错,一是“以排比手法含蓄地表达”,排比的作用不是“含蓄地表达”;二是“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属“无中生有”。D处也有两处错,一是文中的“单位”不同于生活中的含义,如用在此处表述,要用引号;二是“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表达不当。)
(8)1.(1)泪水,韵、诗、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或“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或“真诚的好书、朴素单纯的音乐等和泪水”)(2)体现了纯真美好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2.(1)怀念故土的感情(或“思乡之情”)(2)珍惜美好事物的感情(或“美好事物被破坏的忧伤、凄哀心情”)(3)珍视童年纯真的感情(注意找准有效的语句,加以整理概括)
3.反衬美好事物的感人力量,突出人心需要美好情感的滋养。
4.B C(B牵强附会,实际上是说“当他们相遇时,我们应该能做一个见证人”;C “海浪”的比喻意在说明作者非常希望高贵与高贵经常相遇。只是需要我们有一颗善感善思的心)
(9)1.因为地球上承载人类历史的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2分),而城市是人类痕迹最集中的地方。2.(1)这些城市有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在寻访中你将会了解这些城市曾经经历的痛苦和惨痛教训。 3.①发现历史的价值;②受到先哲的启迪;③了解前人的得失;④领悟自己的责任。 4.AC
(10)1.①因为她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信息,并能让人欣赏,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如果学生写出原文:因为它“包含更丰富的美学含量和社会学信息。她让今人在欣赏一部美好的自然经典的同时,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也给分。);②因为它起到了见证文化物象灭绝人作用(或因为它是“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
2.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和良知。(“是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或“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和良知”)
3.①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成了“囚禁”人们精神的牢房。②现代工业文明的尘埃吞噬着人们的美好情怀。③推土机铲平了一条条古街。④一片片森林被砍伐。⑤教育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
4.A.E(B.不是孩子们缺少审美接受能力,而是因为文化物象灭绝。C.说法绝对化。D.作者原文中对宣传和口号的作用的质疑,是有假设条件的)。
(2)废墟是文明的见证。(3)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
3.(1)运用对比手法,庆幸罗马废墟的保存,也为中国这一文明古国废墟的被毁而痛惜。(2)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单纯追求现代辉煌而随意破坏废墟的思考。
(3)引起下文,为下文议论罗马废墟保存的意义张本。
4.CE(A项“又有现实的震撼力”错;B项“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错;D项不合文章主旨。)
(2):抓住第七节的“深刻对位”或者第八节的“找到”“社会心理基础”以及“巨大鼓舞”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tag: 高考语文 现代文 参考答案 上海市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题及答案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栏目导航
-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在亚洲的影响
- ·《托尔斯泰传》第十章
- ·《托尔斯泰传》第五章
-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 ·《贝多芬传》贝多芬遗嘱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探讨与实例(一
- ·图文转换题专题研究与复习建议
- ·2017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教学设
- ·推荐:中考言文知识梳理
- ·2017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分类及答题技法
- ·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解题几法
- ·支招高考前语文阅读抢分技巧
- ·[转载]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 ·“换位思考”抒别情——谈谈古典诗歌中
- ·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高二语文《先
-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附练习及答
-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
-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 ·《贝多芬传》第二章
- ·《托尔斯泰传》第十五章
-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 ·五大锦囊助您夺2017高考语文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