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浏览次数: 97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四、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阅读课文第96-98面,回答下列问题。
1、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突然好象不安起来”,这是心里……所致;“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是怕……。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加上表情的描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人物……,……以致……的心理状态。
2、“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别把男孩子惯坏了”主要运用了……的描写方法,提示了菲利普……及菲利普夫人……的心理。
3、母亲亲自看清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后,等丈夫确认那个人真是于勒时,她暴怒起来。她为什么突然暴怒起来?……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的性格。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5、……、……青年人的行动和菲利普夫妇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五、总结。
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提示了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提示了小说的主题。
六、布置练习。
完成《掌握语文》中的“语段精读”部分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重点: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练习题。
1、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我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多么惊奇啊!
对这三段文字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C)。
A、交代“我”家拮据的家境。
B、交代“我”母亲的思想意识。
C、写“我”家有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
D、写“我们”一家人盼望于勒。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驶向远方“一句运用——修辞手法,表现了人物的心情。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就走开了。”
(1)母亲为什么暴怒起来?
(2)母亲叫我去付钱的原因是什么?
(3)这段文字刻画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18 麦琪的礼物
教学目的: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本文构思的巧妙和文笔的轻松幽默。
2、 理解小说的线索。
教学重点: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本文构思的巧妙和文笔的轻松幽默。
教学难点:
1、理解以情节见长的“欧亨利笔法”。
2、理解小说的线索。
阅读提示: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二、情节过程。
开端:(1-6)写德拉想在圣诞节来临之际送丈夫一件礼物。
发展:(7-19)写德拉卖掉美丽的头发换回了礼物——表链。
高潮:(20-44)写夫妻互送礼物。
结局:(45)写小夫妻虽各自失去最宝贵的东西,但又获得了最宝贵的东西。
三、示意图:
开端 想礼物 一块八角七分 哭
精致 珍奇 筹划 礼物?
发展 买礼物 头发 美丽 卖
表链 朴素 买 陶醉
高潮 送礼物 金发 换 表链 送
金表 换 发梳 失
结局 赞礼物 极不聪明 牺牲
最聪明 (获得) 是麦琪
四、欧亨利笔锋法。
五、线索。
明:……
暗:……
六、中心。
本文写……的过程,歌颂了……,启示人们……。
19 范进中举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讽刺艺术的手法。
2、领会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欣赏讽刺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讽刺艺术的写法。
阅读提示:
一、作者简介。
1、吴敬梓,清朝小说家。
2、《儒林外史》。
二、结构图解。
中举前: 范进生活贫困 胡屠户贺女婿进学
地位卑微 范进找丈人借盘缠,挨骂而归
出榜那天,范家无米,范进抱鸡上集市去卖,报录人到,邻居找回。
中举后: 范进一看报帖,喜极而疯,胡屠户在众人劝说下,壮胆打了范进。
张乡绅拜会范进,贿赠。
范进送银给丈人,胡屠心千恩万谢,低头离去。
三、欣赏讽刺艺术。
本文运用了夸张、对比等讽刺手法,把世态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四、精彩语段。
第五段。
五、领会具体语句的含义。
1、胡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2、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
20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教学重点: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1、学习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细致描摹主人公内心波澜的写法。
2、了解作者构思这一篇小说意在说明有失有得,落榜并不可怕的道理。
教学难点:
1、关于小说主题的理解。
2、本文与前四篇小说在写法上的异同。
阅读提示:
一、有关人物。
作者:张晓风,台湾十大散文家。
张继,唐朝诗人,曾应进士不弟。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5):《枫桥夜泊》的成诗经过。
第二部分(16-17):张继诗歌的历史意义。
三、本文语言特点。
语言抒情化,体现在:首先取材角度小;其次大量运用修辞,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氛围和浓郁的抒情色彩。
四、主旨理解。
五、作业。
第六单元
26 《孟子》二章
教学目的:
1、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和条分偻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2、了解并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3、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育——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
教学重点:
1、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和条分偻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2、了解并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论证方法。
2、论说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论证方法和论说语言特色。
3、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介绍孟子《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选材立意。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人各”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二、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1段:提出全篇的中心论点“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
第2、3段:具体论证“人和”在战争中的决定性的作用。
第4段:着重谈“人和”,阐述“人和”的实质,即实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三、指导阅读第1段。
1、释词:天时、地利、人和。
2、这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具备什么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寻就是具备“人和”这个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提示了中心论点。)
四、指导阅读第2段。
1、释词。
(1) 本段中“之”的用法。
(2)古今异义词:城、郭、是。
(3)虚词的用法:而,夫,者,矣。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四、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阅读课文第96-98面,回答下列问题。
1、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突然好象不安起来”,这是心里……所致;“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是怕……。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加上表情的描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人物……,……以致……的心理状态。
2、“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别把男孩子惯坏了”主要运用了……的描写方法,提示了菲利普……及菲利普夫人……的心理。
3、母亲亲自看清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后,等丈夫确认那个人真是于勒时,她暴怒起来。她为什么突然暴怒起来?……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的性格。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5、……、……青年人的行动和菲利普夫妇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五、总结。
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提示了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提示了小说的主题。
六、布置练习。
完成《掌握语文》中的“语段精读”部分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重点: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练习题。
1、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我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多么惊奇啊!
对这三段文字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C)。
A、交代“我”家拮据的家境。
B、交代“我”母亲的思想意识。
C、写“我”家有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
D、写“我们”一家人盼望于勒。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驶向远方“一句运用——修辞手法,表现了人物的心情。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就走开了。”
(1)母亲为什么暴怒起来?
(2)母亲叫我去付钱的原因是什么?
(3)这段文字刻画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18 麦琪的礼物
教学目的: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本文构思的巧妙和文笔的轻松幽默。
2、 理解小说的线索。
教学重点: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本文构思的巧妙和文笔的轻松幽默。
教学难点:
1、理解以情节见长的“欧亨利笔法”。
2、理解小说的线索。
阅读提示: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二、情节过程。
开端:(1-6)写德拉想在圣诞节来临之际送丈夫一件礼物。
发展:(7-19)写德拉卖掉美丽的头发换回了礼物——表链。
高潮:(20-44)写夫妻互送礼物。
结局:(45)写小夫妻虽各自失去最宝贵的东西,但又获得了最宝贵的东西。
三、示意图:
开端 想礼物 一块八角七分 哭
精致 珍奇 筹划 礼物?
发展 买礼物 头发 美丽 卖
表链 朴素 买 陶醉
高潮 送礼物 金发 换 表链 送
金表 换 发梳 失
结局 赞礼物 极不聪明 牺牲
最聪明 (获得) 是麦琪
四、欧亨利笔锋法。
五、线索。
明:……
暗:……
六、中心。
本文写……的过程,歌颂了……,启示人们……。
19 范进中举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讽刺艺术的手法。
2、领会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欣赏讽刺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讽刺艺术的写法。
阅读提示:
一、作者简介。
1、吴敬梓,清朝小说家。
2、《儒林外史》。
二、结构图解。
中举前: 范进生活贫困 胡屠户贺女婿进学
地位卑微 范进找丈人借盘缠,挨骂而归
出榜那天,范家无米,范进抱鸡上集市去卖,报录人到,邻居找回。
中举后: 范进一看报帖,喜极而疯,胡屠户在众人劝说下,壮胆打了范进。
张乡绅拜会范进,贿赠。
范进送银给丈人,胡屠心千恩万谢,低头离去。
三、欣赏讽刺艺术。
本文运用了夸张、对比等讽刺手法,把世态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四、精彩语段。
第五段。
五、领会具体语句的含义。
1、胡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2、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
20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教学重点: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1、学习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细致描摹主人公内心波澜的写法。
2、了解作者构思这一篇小说意在说明有失有得,落榜并不可怕的道理。
教学难点:
1、关于小说主题的理解。
2、本文与前四篇小说在写法上的异同。
阅读提示:
一、有关人物。
作者:张晓风,台湾十大散文家。
张继,唐朝诗人,曾应进士不弟。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5):《枫桥夜泊》的成诗经过。
第二部分(16-17):张继诗歌的历史意义。
三、本文语言特点。
语言抒情化,体现在:首先取材角度小;其次大量运用修辞,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氛围和浓郁的抒情色彩。
四、主旨理解。
五、作业。
第六单元
26 《孟子》二章
教学目的:
1、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和条分偻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2、了解并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3、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育——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
教学重点:
1、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和条分偻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2、了解并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论证方法。
2、论说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论证方法和论说语言特色。
3、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介绍孟子《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选材立意。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人各”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二、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1段:提出全篇的中心论点“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
第2、3段:具体论证“人和”在战争中的决定性的作用。
第4段:着重谈“人和”,阐述“人和”的实质,即实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三、指导阅读第1段。
1、释词:天时、地利、人和。
2、这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具备什么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寻就是具备“人和”这个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提示了中心论点。)
四、指导阅读第2段。
1、释词。
(1) 本段中“之”的用法。
(2)古今异义词:城、郭、是。
(3)虚词的用法:而,夫,者,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三册教案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三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五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四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之五
tag: 暂无联系方式 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栏目导航
九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应有格物致》教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庄子故事两则》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心声》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地下森林断想》教学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外国诗两首》教学设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一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三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五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二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四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蝈蝈与蛐蛐、夜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词五首》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诗两首》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诗经两首》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谈生命》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那树》教学设计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曹刿论战》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杨修之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