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浏览次数: 97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4)本段内容谈什么?和上段有什么联系?
(设例说明“天时不如地利”,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
五、指导阅读第3段。
1、释词。
城,池,城固,至,畔,君子。
2、本段内容谈什么,提示了文章的主旨?
(本段深入阐明了为什么“人和”是最有利于“战”的条件。
六、总结。
1、文章的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中心论点提出后,怎样进行论证的?
(设例,层层推进。)
4、孟子在文中提出“人和”是决定胜败的最主要条件,其原因何在?
5、本文在论证方法、语言上有何特色?
6、应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主张?
七、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3、弄清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4、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本文的中心和结构。
1、中心:论述……的道理。
3、 结构:
第1、2段:举例论证人材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
第3段:从正反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说明人处逆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
第4段:提出论点。
三、指导阅读。
1、第1段.
(1)释词。
重点古今异义词:发,举,筑,士。
(2)这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列举事例有什么作用?(作论据,以便议论。)
2、第2段.
(1)释词。
故,降,于,是,苦,劳,饿,空乏,行,拂,乱,丑,性,益。
(2)这段内容是什么?
(说明一个人要增长才干,有所作为,必先在思想、生活、行为讲方面经受住磨练。)
(3)本段与上段有什么联系?
(是由第1段事例推断归纳出的结论,反过来也证明了上段的事例。)
3、第3段.
(1)释词:4个“于”,2个“则”,恒,过,困,衡虑,作,声,征。色,发,喻,入,法家。
(2)这一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4、第4段.
(1)句子翻译。
(2)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主旨所在。)
5、本文的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
6、本文写作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手法。)
四、总结。
五、作业。
27 岳阳楼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范仲淹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主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然而、何无”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主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写景抒情的写法。
2、对比出旨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文章前两段。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2、掌握文章大意。
3、理解作者是怎样写岳阳楼的景物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本文中心与结构。
1、结构:
第1段:从藤子京在岳州的政绩写到自己写作的缘由,十分简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情的经过。
第2段:写岳阳楼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既壮观又富于变化,总领下文。
第3、4段:写两种景象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不同心情。
第5段:引出全文主旨。
2、中心: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感情,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而乐”。
三、指导阅读第1、2段。
1、第1段.
(1)释词译句。
(2)这一段写什么?
(3)为什么开头点明时间?
(4)为什么要从藤子京写起?
2、第2段.
(1)释词。
观,胜状,一,衔,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
(3)找出本节中前后照应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句子,并加以说明。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文章第3——5段,结束全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掌握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写景的特点。
3、理解“先天下……”的含义及对我们的教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学习。
1、第3、4段.
(1)释词。
若夫,薄,斯,满目萧然,景,鳞,一空。
(2)文章3、4段合在一起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3)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细读这两段,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4)这两段除了选择景物的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前后两个抒情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第5段.
(1)释词。
嗟夫,尝,古仁人,或,许;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退,进,然则,微,斯,吾谁与归。
(2)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感情不同在哪里?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
(4)应当如何看待作者的见解?
(5)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28 越巫
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实词、虚词的用法。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及这则寓言的大意、寓意。
3、体会本文出色的细节描写艺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通过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写法。
2、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释题,解释寓言这种文体。
二、中心、结构。
1、文章中心。
通过描写……的故事,说明了……,同时也警戒世人……,表达了作者……。
2、文章结构。
第1段:写越巫的骗言骗术。
第2段:写勇敢少年设计惩治越巫的经过。
第3段:写越巫被吓傻破胆而死,且至不悟。
三、重点阅读第2段。
1、释词。
诞,去,骇,惟,角。
2、译句。
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
号求救于人甚哀。
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意思。
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越巫的狼狈形态。
四、总结。
五、作业。
29《世说新语》三则
教学目的:
1、了解《世说新语》及其特点。
2、了解三则故事的大意及写法。
3、体会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世说新语》及其特点。
2、三则故事的大意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释题。
1、刘义庆。
2、《世说新语》。
二、文章结构、中心。
1、中心。
(1)《小时了了,在未必佳》通过描写……表现……,同时启示人们……。
(2)《陈太丘与友期》通过描写……表现……启示人们……。
(3)《魏武将见匈奴使》通过描写……表现……。
2、结构示意图。
(1)《小时了了,在未必佳》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4)本段内容谈什么?和上段有什么联系?
(设例说明“天时不如地利”,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
五、指导阅读第3段。
1、释词。
城,池,城固,至,畔,君子。
2、本段内容谈什么,提示了文章的主旨?
(本段深入阐明了为什么“人和”是最有利于“战”的条件。
六、总结。
1、文章的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中心论点提出后,怎样进行论证的?
(设例,层层推进。)
4、孟子在文中提出“人和”是决定胜败的最主要条件,其原因何在?
5、本文在论证方法、语言上有何特色?
6、应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主张?
七、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3、弄清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4、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本文的中心和结构。
1、中心:论述……的道理。
3、 结构:
第1、2段:举例论证人材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
第3段:从正反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说明人处逆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
第4段:提出论点。
三、指导阅读。
1、第1段.
(1)释词。
重点古今异义词:发,举,筑,士。
(2)这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列举事例有什么作用?(作论据,以便议论。)
2、第2段.
(1)释词。
故,降,于,是,苦,劳,饿,空乏,行,拂,乱,丑,性,益。
(2)这段内容是什么?
(说明一个人要增长才干,有所作为,必先在思想、生活、行为讲方面经受住磨练。)
(3)本段与上段有什么联系?
(是由第1段事例推断归纳出的结论,反过来也证明了上段的事例。)
3、第3段.
(1)释词:4个“于”,2个“则”,恒,过,困,衡虑,作,声,征。色,发,喻,入,法家。
(2)这一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4、第4段.
(1)句子翻译。
(2)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主旨所在。)
5、本文的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
6、本文写作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手法。)
四、总结。
五、作业。
27 岳阳楼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范仲淹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主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然而、何无”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主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写景抒情的写法。
2、对比出旨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文章前两段。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2、掌握文章大意。
3、理解作者是怎样写岳阳楼的景物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本文中心与结构。
1、结构:
第1段:从藤子京在岳州的政绩写到自己写作的缘由,十分简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情的经过。
第2段:写岳阳楼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既壮观又富于变化,总领下文。
第3、4段:写两种景象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不同心情。
第5段:引出全文主旨。
2、中心: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感情,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而乐”。
三、指导阅读第1、2段。
1、第1段.
(1)释词译句。
(2)这一段写什么?
(3)为什么开头点明时间?
(4)为什么要从藤子京写起?
2、第2段.
(1)释词。
观,胜状,一,衔,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
(3)找出本节中前后照应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句子,并加以说明。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文章第3——5段,结束全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掌握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写景的特点。
3、理解“先天下……”的含义及对我们的教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学习。
1、第3、4段.
(1)释词。
若夫,薄,斯,满目萧然,景,鳞,一空。
(2)文章3、4段合在一起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3)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细读这两段,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4)这两段除了选择景物的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前后两个抒情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第5段.
(1)释词。
嗟夫,尝,古仁人,或,许;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退,进,然则,微,斯,吾谁与归。
(2)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感情不同在哪里?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
(4)应当如何看待作者的见解?
(5)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28 越巫
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实词、虚词的用法。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及这则寓言的大意、寓意。
3、体会本文出色的细节描写艺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通过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写法。
2、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释题,解释寓言这种文体。
二、中心、结构。
1、文章中心。
通过描写……的故事,说明了……,同时也警戒世人……,表达了作者……。
2、文章结构。
第1段:写越巫的骗言骗术。
第2段:写勇敢少年设计惩治越巫的经过。
第3段:写越巫被吓傻破胆而死,且至不悟。
三、重点阅读第2段。
1、释词。
诞,去,骇,惟,角。
2、译句。
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
号求救于人甚哀。
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意思。
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越巫的狼狈形态。
四、总结。
五、作业。
29《世说新语》三则
教学目的:
1、了解《世说新语》及其特点。
2、了解三则故事的大意及写法。
3、体会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世说新语》及其特点。
2、三则故事的大意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释题。
1、刘义庆。
2、《世说新语》。
二、文章结构、中心。
1、中心。
(1)《小时了了,在未必佳》通过描写……表现……,同时启示人们……。
(2)《陈太丘与友期》通过描写……表现……启示人们……。
(3)《魏武将见匈奴使》通过描写……表现……。
2、结构示意图。
(1)《小时了了,在未必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设计全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三册教案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三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五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四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之五
tag: 暂无联系方式 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栏目导航
九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应有格物致》教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庄子故事两则》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心声》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地下森林断想》教学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外国诗两首》教学设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一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三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五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二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四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蝈蝈与蛐蛐、夜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词五首》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诗两首》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诗经两首》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谈生命》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那树》教学设计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曹刿论战》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杨修之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