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51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
《菱角的喜剧》教案
学科:语文
课题:《菱角的喜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层层递进引用生活事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
2、理解作者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
3、培养语言分析能力,提高语感能力和体会口语化表达。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张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
2、培养语言分析能力,提高语感能力和体会口语化表达。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菱角的图片让学生看,请学生说说他们对菱角的认识,由此引入课题,进入该课的学习。
二、作者以及文体背景介绍
先请同学说说自己对秦牧的了解,然后老师在此基础上再作总结的补充介绍: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当代三大散文家之一(刘白羽、杨朔、秦牧)。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及姐妹篇《语林采英》。
他的哲理散文尤为突出地为人所好评。
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建国十周年时候写的。当时文章题目叫《复杂》,这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年我国出现了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辨正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在这背景下于1959年写成,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它改为现在看到的《菱角的喜剧》。
三、课文学习:
⑴默读全文,提出有困难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参考:君臣佐使 酣然大睡 漫不经心
注意棱与菱的读音
(2) 再次默读课文(快速)
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和初步探究。以小组合作形式探讨分析。
A《菱角的喜剧》这篇文章论证的层次是什么?(学生自做图表,教师稍后给出相应的板书)
第1到7自然段:总结作者在生活中认识菱角的过程。
第8自然段: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
第9自然段: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
第10自然段:良种变劣、山洞养猪不活
第11自然段: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
得出结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所以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B文章为什么以“菱角的喜剧”为题?(见教参课后练习分析)
C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语言总体来说是平实的,推崇口语化的句子,如:“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但有些语句如“有些患“过敏症”的人喝一杯咖啡就要死要活,有些人装一肚子咖啡却仍旧可以酣然大睡。”“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等使文章既生动又说理透彻。学生可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可持批评的态度进行评论。)
⑶.深层探究。
再次通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教师可提供以下问题做参考:
A作者是怎样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并由此提出论题的?(见课文内容分析)
B为什么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谈)
C “简单化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常常把人害得好苦呵!”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联系时代背景谈)
D联系生活实际论述观点有何好处?
……
⑷品味语言
作者推崇口语,那请大家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把它改为书面语,并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例如:1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2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情事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3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
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
4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改为:这样的认识方法,谈不上精确。
5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改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方法。
小结―――口语:通俗自然、简洁生动;书面语:词语雅正,结构严谨
课后作业:阅读材料,然后联系实际生活。
亡斧 [原文] 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俄而,鈇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 《列子》
大意:有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象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象是偷斧子的;听他讲话,象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亿的一举一动,面目神态,没有一样不象是偷斧子的。不久,那个丢斧子的人却说山谷刨土,找到了那把斧子。过了几天,他又见到了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神态,就没有一样象是偷斧子的了。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要求:我们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介绍作者时板书:秦牧
原名 林觉夫
文学作品:散文(主要)、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
分析文章结构时板书:
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认识菱角-----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品味语言时:
口语 书面语
通俗自然―――――词语雅正
简洁生动―――――结构严谨
教学后记: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再分析这样的教法安排存在哪些问题,那些地方需要做修改。
学科教育网大联盟 http://www.xueke.cn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
《菱角的喜剧》教案
学科:语文
课题:《菱角的喜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层层递进引用生活事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
2、理解作者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
3、培养语言分析能力,提高语感能力和体会口语化表达。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张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
2、培养语言分析能力,提高语感能力和体会口语化表达。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菱角的图片让学生看,请学生说说他们对菱角的认识,由此引入课题,进入该课的学习。
二、作者以及文体背景介绍
先请同学说说自己对秦牧的了解,然后老师在此基础上再作总结的补充介绍: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当代三大散文家之一(刘白羽、杨朔、秦牧)。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及姐妹篇《语林采英》。
他的哲理散文尤为突出地为人所好评。
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建国十周年时候写的。当时文章题目叫《复杂》,这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年我国出现了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辨正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在这背景下于1959年写成,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它改为现在看到的《菱角的喜剧》。
三、课文学习:
⑴默读全文,提出有困难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参考:君臣佐使 酣然大睡 漫不经心
注意棱与菱的读音
(2) 再次默读课文(快速)
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和初步探究。以小组合作形式探讨分析。
A《菱角的喜剧》这篇文章论证的层次是什么?(学生自做图表,教师稍后给出相应的板书)
第1到7自然段:总结作者在生活中认识菱角的过程。
第8自然段: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
第9自然段: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
第10自然段:良种变劣、山洞养猪不活
第11自然段: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
得出结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所以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B文章为什么以“菱角的喜剧”为题?(见教参课后练习分析)
C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语言总体来说是平实的,推崇口语化的句子,如:“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但有些语句如“有些患“过敏症”的人喝一杯咖啡就要死要活,有些人装一肚子咖啡却仍旧可以酣然大睡。”“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等使文章既生动又说理透彻。学生可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可持批评的态度进行评论。)
⑶.深层探究。
再次通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教师可提供以下问题做参考:
A作者是怎样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并由此提出论题的?(见课文内容分析)
B为什么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谈)
C “简单化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常常把人害得好苦呵!”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联系时代背景谈)
D联系生活实际论述观点有何好处?
……
⑷品味语言
作者推崇口语,那请大家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把它改为书面语,并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例如:1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2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情事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3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
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
4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改为:这样的认识方法,谈不上精确。
5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改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方法。
小结―――口语:通俗自然、简洁生动;书面语:词语雅正,结构严谨
课后作业:阅读材料,然后联系实际生活。
亡斧 [原文] 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俄而,鈇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 《列子》
大意:有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象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象是偷斧子的;听他讲话,象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亿的一举一动,面目神态,没有一样不象是偷斧子的。不久,那个丢斧子的人却说山谷刨土,找到了那把斧子。过了几天,他又见到了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神态,就没有一样象是偷斧子的了。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要求:我们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介绍作者时板书:秦牧
原名 林觉夫
文学作品:散文(主要)、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
分析文章结构时板书:
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认识菱角-----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品味语言时:
口语 书面语
通俗自然―――――词语雅正
简洁生动―――――结构严谨
教学后记: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再分析这样的教法安排存在哪些问题,那些地方需要做修改。
学科教育网大联盟 http://www.xueke.cn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语文版语文高一年级《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论无性造人》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走近经典》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黄鹤楼》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文言文译文汇编》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溪笔谈》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泰坦尼克号》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与妻书》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 ›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栏目导航
高一语文教案 推荐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月是故乡明》教学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析》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死水》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祝福》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祝福》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祝福》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祝福》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神奇的极光》教学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离骚》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离骚》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秋水》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秋水》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秋水》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秋水》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滕王阁序(正)》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致大海》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致橡树》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致西伯利亚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