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五
浏览次数: 20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五,
泌园春·长沙
陈梦心
1. 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并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的胸襟。
2. 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通过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3. 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4. 了解词的某些知识,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很特殊的篇目,因为它的内容虽是现代的,但形式却是有严格格律限制的传统的词,教学时应注意协调两者关系。
首先要结合题解,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其次,注意通过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所描述的意象,感受当时情境。注意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丰富的语言表现力。
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1. 指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2. 熟悉分析上阕内容。
注意反复吟咏。
一. 导语设计
1. 提问一位同学回顾《沁园春·雪》。
2. 全班背诵(老师提点)。
3. 交代: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同词牌的词《沁园春·长沙》。这两首词都表现了毛泽东的宏大的政治气魄和豪迈的政治豪情。(播放磁带,师生朗诵)
二. 写作背景及解题
这首词作于1925年,正值北代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西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曾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毛泽东来说,具有何等深厚而亲切的政治感情和生活感性!特别是近郊一带的风景区,不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而且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革命青年的登临吟赏,送抱推襟,使它在革命史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这首词就是以这样的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书写旧地重游、抚今追昔的激情壮志。
三.内容分析
1. 这一阕描写抒情,主人公用了四个动词,是哪四个?(生答)
“立”、“看”、“怅”、“问”。四个动词前后相承。
2. 其中有一个动词最重要,抓住了这个动词,就可以把握这部分的层次,是哪个词?(生答)
“看”。
3. 以“看”为线索,把这阕词可分为三层。(问:“看”字总领哪些内容?)
① “看”的时间、地点; ② “看”的景物; ③ “看”后的感慨。
4. 加进一些必要的词语,用一个长单句把第一层的意思表示出来:
“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5. “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这七句写了哪些角度?(生答)
远近、上下、动静、分总(山上、江面、天空、水底)
6. 解释“漫”、“透”、“舸”、“流”、“击”、“翔”、“浅”等七个词。
漫:满; 透:透澈,清澈; 舸:大船,此处泛指船(见书注解⑤);
流:行驶,航行;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见书注解⑥);
翔:本指鸟盘旋地飞,在此形容鱼游得自由轻快(见注⑥); 浅:形容水清澈见底,由于清澈见底,才觉浅。
7. 上阕可以组成几组对偶句?
三组: 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层林尽染,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游浅底
8. “霜天”可以换成哪一个双音节词?这个词在句中作什么成分?
秋天。作状语。
9. 用自己的话把以上七句的意思说出来。
远望无数山岭重重叠叠的的树林,经霜后,一片大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上,成千上万只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飞翔,鱼儿在碧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分析: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10. “怅”的意思在此有什么变化?“寥廓”的用法有什么变化?
“怅”:本指失意,这里的意思是产生深思且激昂慷慨的思绪,是动词。
“寥廓”:本是形容词,广阔的意思,此处活用为名词,指广阔、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
11. 用自己的话表达上阕最后三句的意思。
“面对这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我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分析:通过访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12.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生答)
承上启下。“寥廓”即指“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世界,“怅寥廓”承上,而“谁主沉浮”则启下,引出下面要写的一群早期的年轻的革命者。
13. 小结上阕: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由谁主宰的问题。
14. 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上阕。
四. 布置作业
1. 熟读并背诵全词。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独立寒秋
(2) 漫江碧透
(3) 鹰击长空
(4) 鱼翔浅底
3. 写出上阕三层的意思。
第二课时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五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1. 分析下阕内容,总结全词主题思想。
2. 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一. 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词的上阕内容,回顾一下上阕写了什么?(生答)
上阕写了旧地重游所见到的景物,见到旧地的景物,必然联想到在此地的旧时生活。上阕已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一定要回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阕,寻找答案。
二. 内容分析
1. 开篇“独”字有哪些作用?
(1) 便于写下文的仔细观察、思考、回忆;
(2) 与下阕“百侣”照应。
2. 本阕里与上阕“看”份量相当的动词是什么?(生找,答)
“恰”。上阕“看”总领的七句与下阕“恰”总领的七句形成扇面对。
3. 但真正能统领下阕意义的字是哪两个?(生答)
“忆” “记”
4. “忆”“记”都是回忆的意思,回忆早期一批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战争风貌和豪迈气慨。它们又统领哪些文字?
“忆”统领前九句(包括第一句,此句与第二句倒置)
“记”统领最后三句。
5. 首句的“百侣”,你知道具体指哪些人吗?
百侣:指战友,主要有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杨开慧等。
6. “峥嵘”一词揣度一下,它的本义是什么?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比喻不平凡、不寻常。
7. 用自己的话表述前两句的意思。
“回忆过去,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诗人独自重游故地,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8. “恰同学少年”下常的顺序是什么?
“同学恰少年”。意思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恰:正当。
9. “激扬”是哪四字成语的缩写?逐字落实它们的意思。
激浊扬清。激:冲击; 浊:污浊的水; 扬:扬起; 清:清水。
让清水上来,冲去污水。比喻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
10. “粪土”“万户侯”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粪土:意动,把……视如粪土。
万户侯:借代,本指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在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五
泌园春·长沙
陈梦心
1. 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并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的胸襟。
2. 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通过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3. 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4. 了解词的某些知识,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很特殊的篇目,因为它的内容虽是现代的,但形式却是有严格格律限制的传统的词,教学时应注意协调两者关系。
首先要结合题解,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其次,注意通过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所描述的意象,感受当时情境。注意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丰富的语言表现力。
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1. 指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2. 熟悉分析上阕内容。
注意反复吟咏。
一. 导语设计
1. 提问一位同学回顾《沁园春·雪》。
2. 全班背诵(老师提点)。
3. 交代: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同词牌的词《沁园春·长沙》。这两首词都表现了毛泽东的宏大的政治气魄和豪迈的政治豪情。(播放磁带,师生朗诵)
二. 写作背景及解题
这首词作于1925年,正值北代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西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曾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毛泽东来说,具有何等深厚而亲切的政治感情和生活感性!特别是近郊一带的风景区,不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而且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革命青年的登临吟赏,送抱推襟,使它在革命史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这首词就是以这样的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书写旧地重游、抚今追昔的激情壮志。
三.内容分析
1. 这一阕描写抒情,主人公用了四个动词,是哪四个?(生答)
“立”、“看”、“怅”、“问”。四个动词前后相承。
2. 其中有一个动词最重要,抓住了这个动词,就可以把握这部分的层次,是哪个词?(生答)
“看”。
3. 以“看”为线索,把这阕词可分为三层。(问:“看”字总领哪些内容?)
① “看”的时间、地点; ② “看”的景物; ③ “看”后的感慨。
4. 加进一些必要的词语,用一个长单句把第一层的意思表示出来:
“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5. “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这七句写了哪些角度?(生答)
远近、上下、动静、分总(山上、江面、天空、水底)
6. 解释“漫”、“透”、“舸”、“流”、“击”、“翔”、“浅”等七个词。
漫:满; 透:透澈,清澈; 舸:大船,此处泛指船(见书注解⑤);
流:行驶,航行;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见书注解⑥);
翔:本指鸟盘旋地飞,在此形容鱼游得自由轻快(见注⑥); 浅:形容水清澈见底,由于清澈见底,才觉浅。
7. 上阕可以组成几组对偶句?
三组: 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层林尽染,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游浅底
8. “霜天”可以换成哪一个双音节词?这个词在句中作什么成分?
秋天。作状语。
9. 用自己的话把以上七句的意思说出来。
远望无数山岭重重叠叠的的树林,经霜后,一片大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上,成千上万只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飞翔,鱼儿在碧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分析: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10. “怅”的意思在此有什么变化?“寥廓”的用法有什么变化?
“怅”:本指失意,这里的意思是产生深思且激昂慷慨的思绪,是动词。
“寥廓”:本是形容词,广阔的意思,此处活用为名词,指广阔、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
11. 用自己的话表达上阕最后三句的意思。
“面对这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我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分析:通过访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12.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生答)
承上启下。“寥廓”即指“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世界,“怅寥廓”承上,而“谁主沉浮”则启下,引出下面要写的一群早期的年轻的革命者。
13. 小结上阕: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由谁主宰的问题。
14. 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上阕。
四. 布置作业
1. 熟读并背诵全词。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独立寒秋
(2) 漫江碧透
(3) 鹰击长空
(4) 鱼翔浅底
3. 写出上阕三层的意思。
第二课时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五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1. 分析下阕内容,总结全词主题思想。
2. 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一. 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词的上阕内容,回顾一下上阕写了什么?(生答)
上阕写了旧地重游所见到的景物,见到旧地的景物,必然联想到在此地的旧时生活。上阕已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一定要回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阕,寻找答案。
二. 内容分析
1. 开篇“独”字有哪些作用?
(1) 便于写下文的仔细观察、思考、回忆;
(2) 与下阕“百侣”照应。
2. 本阕里与上阕“看”份量相当的动词是什么?(生找,答)
“恰”。上阕“看”总领的七句与下阕“恰”总领的七句形成扇面对。
3. 但真正能统领下阕意义的字是哪两个?(生答)
“忆” “记”
4. “忆”“记”都是回忆的意思,回忆早期一批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战争风貌和豪迈气慨。它们又统领哪些文字?
“忆”统领前九句(包括第一句,此句与第二句倒置)
“记”统领最后三句。
5. 首句的“百侣”,你知道具体指哪些人吗?
百侣:指战友,主要有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杨开慧等。
6. “峥嵘”一词揣度一下,它的本义是什么?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比喻不平凡、不寻常。
7. 用自己的话表述前两句的意思。
“回忆过去,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诗人独自重游故地,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8. “恰同学少年”下常的顺序是什么?
“同学恰少年”。意思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恰:正当。
9. “激扬”是哪四字成语的缩写?逐字落实它们的意思。
激浊扬清。激:冲击; 浊:污浊的水; 扬:扬起; 清:清水。
让清水上来,冲去污水。比喻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
10. “粪土”“万户侯”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粪土:意动,把……视如粪土。
万户侯:借代,本指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在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五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一堂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望月怀远》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李贺小传》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棋王》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死水》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永远的海子》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之一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菩萨蛮》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细柳营》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给语言插上音乐的翅膀》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绝版的周庄》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源头活水自在行》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泥哨》教学设计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栏目导航
高一语文教案 推荐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月是故乡明》教学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析》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死水》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祝福》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祝福》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祝福》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祝福》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神奇的极光》教学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离骚》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离骚》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秋水》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秋水》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秋水》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秋水》教学设计之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滕王阁序(正)》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致大海》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致橡树》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致西伯利亚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