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893次| 发布日期:06-12 11:49:47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十三  笔算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53~54页例1、例2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万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初步认识差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和,并学会利用这一规律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50-20  700-600
口算时说出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560-200  560-20  56-2
提问:这三道题减去的200、20、2,各要从哪一位上减,为什么?
3、笔算:76-52  48-4
说一说两位数减法的笔算要怎样算?
引出:用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减法,也要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
二、新课
1、 例1,板书978-326=
提问:(1)978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326呢?边提问,师边板书百 十 个。
(2)怎样列竖式?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从哪一位开始减起?得数是多少?
2、 教学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1) 例1里的差加减数和,是怎样的算式?(652+326)
(2) 让学生算一算,观察和例1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
差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3、 利用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的规律,可以验算算得对不对。就像例1,算出978减326的得数652,要检查做得对不对,就可以用差652加减数竹26,结果等于被减数攵8,说明例1算对了。现在我们来计算例2,并用这样的方法验算。
4、 教学例2
(1) 出示例2。提问:这道题竖式怎样列?怎样算?
(2) 根据前面的规律,怎样验算?指名学生板演。
(3) 提问:这里差加减数物结果等于前面的哪个数?说明前面减法算得对不对?
(4) 说明:验算时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证明前面的减法算对了,就把减法竖式里减出的差写在横式上。
(5) 指导在原式上验算。
减法的验算也可以利用原来竖式,把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得到被减数和。像例2,就可以在原来的竖式上用差加减数和(在竖式这边画箭头、写加号)来验算:1加4得5,0加3得3,5加2得7,2加0得2。验算结果,加减数等于被减数和,说明原来算的是对的。
说明:如果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在原来竖式右边列出竖式来验算。如果不要求验算,就利用原来的竖式验算,看算得对不对。
小结:笔算减法的竖式要怎样列,从哪一位减起?笔算减法要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 做“想想算算”第1题,让学生做在书,然后集体订正。注意提问第二小题千位上得几。
2、 做“想想算算”第2题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做在书上。
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原来减法算得对不对?
3、 做练习十一第1题前面两题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后两题,第2、3题。
课堂随记:
 
 
 
课题十四  笔算不退位减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一第4~10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及其验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的不退位减,今天我们就练习减法不退位减的笔算。
二、计算练习
1、 口算练习十一第4题,选取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 列竖式计算: 986-765 1725-625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不退位减要怎样算,如果要知道减法算得对不对,要怎样验算?
3、做练习十一第5题
(1)    小黑板出示。说明要求,让学生利用课本上的竖式验算,改正。
(2)    提问:第一道题错在哪里?你怎样验算出来的?为什么会算错?
4、 做练习十一第6题前三题。先让学生估计每题得数是几百多,并结合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加法和减法分别怎样验算?
5、 做练习十一第7题
小黑板出示第7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后,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得出:用差加减数,结果是被减数。
三、练习应用题
1、 学生做练习十一第9题。
(1)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第1题为什么用减法算?第2题为什么用加法?第2题求出的结果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3)    小结:第1题从麻线总长的厘米数用去的厘米数,就得到剩下多少,反过来,第2题把用去的厘米数加剩下的厘米数,就得到麻线的总长,也就是把第1题里的差加减数,就得到被减数。
2、 做练习十一第10题。
提问:已知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6题,第8题。
教学随记:
 
 
 
课题十五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准备题,例3,“想想算算”,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准备,引新
1、 拍手游戏:
师拍8下,让学生拍的比教师少2下,学生拍几下?(这样的游戏做几次。)
2、 出示准备题第1题,让学生数一数,在课本上填一填,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黄花是6朵的,是从几里面去掉几?
3、 出示准备题第2题,读题,让小朋友跟教师一起摆学具,边摆边提问:哪个摆的少,少摆2个也就是说要摆几个,让学生摆一摆,然后把书上的填空填好,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比6少2,就是要从6里去掉2,所以用6-2计算。)
4、 做“想想算算”第一题
5、 引入新课:从上面的摆学具和看图填充可以看出:当较小的数比较大的数少几时,要求较小的数是多少,只要从较大的数去掉少的几个这一部分。今天就用这样想的方法学习新的应用题。
二、       教学新课
1、 教学例3
(1)    出示例3,学生读题
(2)    分小组讨论怎样画线段图,可以怎样想。
让各组汇报讨论怎样画线段图,老师板书出来,并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    提问:桃的个数是较大的数还是较小的数?求桃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结合线段图说明:求桃有多少个,就是求比23少9的数是多少,要从23里去掉9。指名板演列式,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三、       巩固练习:
1、 做“想想算算”第2题,让学生看线段图说一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 做“想想算算”第3题,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蓝花瓶的个数是较大数还是较小数?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四、       课堂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
五、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随笔:
课题十六  两种应用题对比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4、“比比算算”,练习十二第3~7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与求比一个数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复习用的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口算,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二第3题
2、 看图列式计算:
(1) 出示线段图:第一行表示8朵红花,第二行表示黄花朵数5朵,要求黄花比红花少?朵
(2)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谁能说一说要怎样算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3) 出示图:第一行8朵红花,第二行表示黄花数,分别用大括号表示比红花少“3朵”和“黄花?朵”
(4)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求黄花多少朵要怎样算?
二、教学新课
1、 出示例4第(1)题
(1) 学生默读。提问:第一个和第二个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谁来说一说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2) 分析图里表示的题目的数量关系。大家看一看,哪种瓜的个数多,哪种瓜的个数少?谁能告诉大家,求冬瓜比南瓜少几个,可以怎样想?要从南瓜的个数里去掉几?
(3) 按照刚才想的,用什么方法做?把书上填完整。做完后提问:12-9表示的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减法求冬瓜比南瓜少的个数?
2、 出示例4第(2)题
(1)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 这道题里也是哪种瓜的个数多,哪种瓜的个数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位小朋友看着图说一说,求冬瓜的个数要怎样想?要从南瓜个数里去掉几就能求出冬瓜的个数?
(3) 把书上的填完整。做完后提问:12-3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3、 对比
(1) 这两道里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 [2] [3] [4] [5]  下一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