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幼儿教育幼儿教案幼儿园自然教案3、8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3、8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浏览次数: 64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0:48 | 幼儿园自然教案
标签: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http://www.350xue.com 3、8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3、8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第九节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对前面几节的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对科学的观察和比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从分类学的角度对动物类群进行了大致的描述,使学生对动物分类在方法和结构上有个大致的了解。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鉴于涉及观察、比较和分类,特别是涉及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本课的讲授应充分利用标本,包括各种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标本和脊椎动物的骨骼标本,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整个动物界有一个尽可能全面而又直观的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概念的形成。因此本课应安排在实验室进行。

二、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了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及依据。

3.初步了解动物界的组成。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对动物的简单分类。

2.学会对动物内部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三)情感目标

1.认识观察、比较在生物分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认识动物界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

标本室内的各种动物标本(包括脊椎动物形态标本和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骨骼标本。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标本,引出动物分类方法

课前带领学生参观标本室,观察标本。

动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至今已被人类认识的动物已有50多万种。刚才大家见到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动物,科学家把动物进行了分类。就如我们学过的节肢动物,根据具有或不具有某些特征,分为昆虫纲、甲壳纲、多足纲、蛛形纲等几类。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确定蝗虫和河蟹分属于昆虫纲和甲壳纲的?(蝗虫具有昆虫的特征,而河蟹具有头胸部,而且头胸部外有头胸甲等特征。)你是如何知道蝗虫具有昆虫的特征而不具有甲壳纲的特征,河蟹具有甲壳纲的特征而不具有昆虫的特征的呢?(通过观察和比较)

教师小结: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如对节肢动物的分类,首先要对分类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然后根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对事物进行分类。如蝗虫和苍蝇因具有昆虫的共的特征而归类于昆虫纲。河蟹与对虾因具有甲壳纲的特征而同属于甲壳纲。昆虫纲与甲壳纲的划分则是根据的两纲动物之间的差异点。

在对整个动物界进行分类的时候,我们也是运用了这一方法,即根据有无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请同学们看课本67页图3—51。

(二)分析图,引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根据图3—51,我们可以发现动物可分为2大类,是哪两大类?其分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标本边小结:动物界中有的动物身体的背面有一条脊柱,有的动物则没有脊柱,根据这一差异点,我们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帮助学生形成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具体展开过程如下:


www.350xue.com 示动物骨骼标本,并请学生回答是什么动物的骨骼。

再问:你能做一个蚯蚓的骨骼标本吗?(无法做)
使学生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有个初步的印象。

问:为什么不把动物分为“有骨骼动物”与“无骨骼动物”而是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呢?

此时反应快的学生会回答:蝗虫也有“骨骼”,即“外骨骼”。至此,教师作适当点拨,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就出来了。

问:脊椎动物的脊椎有何作用呢?引导学生阅书66页“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后回答:1、支持身体;2、保护脊髓。

(三)图表转换,了解动物类群、培养学习能力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阅图3—51。并根据图3—51中的分类方法,设计一系列问题,问题要突出动物分类的依据。如:

脊椎动物又可分为哪两类?依据是什么?卵生动物又可分为哪几类?依据是什么? 无脊椎动物又是怎样分类的?依据分别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可事先写在小黑板上,或做成投影片,此时出示。并要求学生完成下表(见附表)。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先师生合作完成表格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以降低难度。

[1] [2] [3] [4]  下一页


3、8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幼儿园自然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教育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自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