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鉴赏(11)
浏览次数: 558次| 发布日期:02-03 02:35:23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杜甫诗鉴赏(11),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描绘完以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 ”(《江上吟》)。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 ,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酒和诗才。李白嗜酒,醉后在“ 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 ,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越发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无所顾忌,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鲜明地刻划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未必是事实 ,但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交,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把李白塑造成一个桀骜不驯、毫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并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 。 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 ,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 ”。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一路走一路挥毫泼墨。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贵的王公大人面前 ,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连饮五斗后才有醉意 ,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 ,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四座。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突出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准确、严谨。《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 :“此创格,前无所因 。”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在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年(746)或六年(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都是对李白诗的热情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 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作出的诗,超凡脱俗,无人可及。继而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雄健,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气助词 ,不但加强了赞美的语气,也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力量。清代杨伦评此诗说 :“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 ,往往形之篇什也 。”(《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 ,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 ,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这四句是由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也就是忆人。但作者并不直接忆人,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描绘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 ”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但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 ,却自然形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只看见天边的云彩 ,李白翘首北国,所见也只有远处的树色,又自然显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 :“五句寓言己忆彼 ,六句悬度彼忆己 。”(《杜诗说》)回忆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设想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精雕细琢;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沈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渲染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 :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 ,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 ,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惘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以“何时”作诘问语,把渴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
清代浦起龙说 :“ 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全诗以赞诗起 ,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接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jiao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杜甫诗鉴赏(11)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描绘完以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 ”(《江上吟》)。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 ,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酒和诗才。李白嗜酒,醉后在“ 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 ,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越发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无所顾忌,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鲜明地刻划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未必是事实 ,但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交,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把李白塑造成一个桀骜不驯、毫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并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 。 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 ,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 ”。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一路走一路挥毫泼墨。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贵的王公大人面前 ,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连饮五斗后才有醉意 ,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 ,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四座。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突出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准确、严谨。《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 :“此创格,前无所因 。”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在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年(746)或六年(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都是对李白诗的热情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 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作出的诗,超凡脱俗,无人可及。继而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雄健,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气助词 ,不但加强了赞美的语气,也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力量。清代杨伦评此诗说 :“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 ,往往形之篇什也 。”(《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 ,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 ,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这四句是由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也就是忆人。但作者并不直接忆人,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描绘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 ”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但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 ,却自然形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只看见天边的云彩 ,李白翘首北国,所见也只有远处的树色,又自然显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 :“五句寓言己忆彼 ,六句悬度彼忆己 。”(《杜诗说》)回忆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设想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精雕细琢;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沈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渲染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 :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 ,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 ,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惘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以“何时”作诘问语,把渴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
清代浦起龙说 :“ 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全诗以赞诗起 ,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接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jiao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杜甫诗鉴赏(1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杜甫诗鉴赏(21)
- › 杜甫诗鉴赏(6)
- › 杜甫诗鉴赏(7)
- › 杜甫诗鉴赏(8)
- › 杜甫诗鉴赏(9)
- › 杜甫诗鉴赏(10)
- › 杜甫诗鉴赏(11)
- › 杜甫诗鉴赏(29)
- › 杜甫诗鉴赏(34)
- › 杜甫诗鉴赏(24)
tag: 杜甫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
栏目导航
诗词教学 推荐
-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诗词鉴赏常见易混术语分类解析(二)
- ·浅谈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培养(人教
- ·诗词鉴赏常见易混术语分类解析
- ·耿氵韦 诗鉴赏
- ·李白诗鉴赏(17)
- ·杜甫诗鉴赏(21)
- ·杜甫诗鉴赏(6)
- ·杜甫诗鉴赏(7)
- ·杜甫诗鉴赏(8)
- ·杜甫诗鉴赏(9)
- ·杜甫诗鉴赏(10)
- ·杜甫诗鉴赏(11)
- ·高考古诗词鉴赏主观题满分策略(人教版
- ·古典诗词中的落花与落叶(冀教版七年级
-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冀教版八年级
- ·杜甫《月夜忆舍弟》诗词鉴赏
- ·月与诗——有关月亮的诗词句子(语文版
- ·李贺诗鉴赏(9)
- ·李贺诗鉴赏(11)
- ·李贺诗鉴赏(10)
- ·李隆基诗鉴赏
- ·李贤诗鉴赏
- ·李益诗鉴赏(4)
- ·李益诗鉴赏(5)
- ·李绅诗鉴赏
- ·李涉诗鉴赏
- ·李益诗鉴赏(3)